APP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脂蛋白磷脂酶A2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5-28周菊芬蔡卫平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硬化性稳定型脂蛋白

周菊芬,蔡卫平

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海门 226151

研究发现[1],动脉粥样硬化通常累及人体脑动脉、冠状动脉等,进而增加其血栓性疾病、脑卒中疾病、冠心病风险。脑梗死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发病危急、致残率高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严重威胁患者安全。研究认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具有密切关联,而早期明确其稳定情况,能够利于后期治疗。脂蛋白磷脂酶A2是磷脂酶家族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相关性,且临床研究表示[2-3],其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直接促进作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现正相关性,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该次研究通过分析收治时间在2019年12月—2020年5月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脂蛋白磷脂酶A2检测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斑块组和不稳定型斑块组,每组50例,另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

纳入标准:经神经系统检查、脑CT、MRI检查确诊;均在发病后24 h入院;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感染;伴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基础性疾病。

稳定型斑块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12±1.32)岁。不稳定型斑块组男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8.56±1.65)岁。对照组男23名、女27名,平均年龄(59.03±1.14)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测方法:收集所有受检者2 mL空腹静脉血,采用EDTA-K2抗凝管进行抽取,后以1 5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共离心10 min,采用Eppendorf管收集血浆,将其置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集中检测[4-5]。选择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检测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酶标仪型号为BioTek Elx880。上述操作均按照临床规范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稳定型斑块脂蛋白组磷脂酶A2水平(169.52±2.65)ng/mL、不稳定型斑块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358.65±3.98)ng/mL均高于对照组(45.21±1.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稳定型斑块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高于稳定型斑块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4,P=0.001)。见表1。

表1 3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对比[(±s),ng/mL]

表1 3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对比[(±s),ng/mL]

?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血栓性疾病、脑卒中、冠心病疾病发病的根本因素。多数发病机制显示[6],该疾病为炎性反应性疾病,其炎性反应介质参与粥样斑块进展、形成的全过程。研究显示,血管内特异性炎性因子脂蛋白磷脂酶A2是由441个氨基酸残基、PLA2G7基因编码组成,为丝氨酸依赖的磷脂酶,也可以称作为血小板活化因子,而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合成,并且受到炎性介质的调节,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脂蛋白磷脂酶A2指标一般是以脂蛋白颗粒合成形式存在[7]。

相关研究显示,在疾病组中,患者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由此证明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和疾病发生具有相关性,同时对疾病诊断具有一定意义。脂蛋白磷脂酶A2参与疾病的机制为脂蛋白磷脂酶A2水解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生成游离溶血卵磷脂和氧化脂肪酸,上述两个物质能对细胞粘附分子、内皮细胞生成细胞因子进行刺激,使单核细胞在人体血管内膜聚集,从而将其分化成为巨噬细胞,而凋亡的细胞泡沫能聚集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斑块能对蛋白酶和细胞因子进行释放,斑块若出现炎性,容易导致斑块破裂情况,对斑块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引起急性脑梗死和血栓形成[8-10]。由于上述过程缓慢,因此通过对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实施动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疾病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若患者颈动脉不稳定容易导致血栓或者栓子发生,从而引起脑梗死情况。临床一般实施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对斑块不稳定性检测的有效方式,但是该项诊断方式设备十分昂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导致该项诊断方式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11]。而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不稳定型斑块患者、稳定型斑块患者实施脂蛋白磷脂酶A2检测,能够有效评估斑块稳定情况,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研究报道一致。若对脂蛋白磷脂酶A2实施动态观察,能对疾病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明确患者疾病,可以对患者实施预防措施,预防疾病风险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将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与临床超声检查相比,脂蛋白的磷脂酶A2检测具有多种优势,其准确、检查方便,一般实验室通过简单培训、无需采用特殊仪器均能开展,能对超声检查局限性进行弥补,现已受到临床广泛应用[12-13]。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稳定型斑块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169.52±2.65)ng/mL、不稳定型斑块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358.65±3.98)ng/mL均高于对照组(45.21±1.64)ng/mL(P<0.05);而不稳定型斑块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高于稳定型斑块组(P<0.05)。研究显示,脂蛋白磷脂酶A2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机制主要是由于脂蛋白磷脂酶A2水解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成游离的氧化脂肪酸和溶血卵磷脂,这两种物质能够对人体内皮细胞生成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产生刺激,进而导致单核细胞在人体血管内膜聚集,进而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将oxLDL-C吞噬,进而变成泡沫细胞,而凋亡的泡沫细胞则聚集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斑块又能够将细胞因子和蛋白酶进行释放,将斑块纤维帽的平滑肌细胞和胶原基质降解,导致斑块炎性发生,使斑块破裂和脆弱,对其稳定性造成影响,最终引起急性脑梗死或血栓形成。

在卢卫国等学者[14]研究的“脂蛋白磷脂酶A2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参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13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型斑块组,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3组受检人员在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的比较中,健康对照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45.5±21.2)ng/mL低于稳定型斑块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169.1±45.6)ng/mL、不稳定型斑块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358.6±247.7)ng/mL,其中不稳定型斑块组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高于稳定型斑块组(P<0.05),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脂蛋白磷脂酶A2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够明确其斑块稳定型,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综上所述,脂蛋白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密切相关性,能够对其稳定性进行有效评估。

猜你喜欢

硬化性稳定型脂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