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OPG、ALP及NT-proBNP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2021-05-26宋菊香夏薇青王天智刘翠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预测血清血管

宋菊香,夏薇青,王天智,刘翠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肾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心血管疾病(CVD)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40%~50%透析患者死亡与CVD有关[1-3]。心脏彩超是检查心脏病变的常用方法,但仅可查出明显异常的心脏疾病,不能准确判断病情演变,且对于严重肥胖、胸廓畸形患者的显像效果并不理想[4]。近年研究发现,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细胞因子在血管钙化、心功能异常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多种CVD的发生、发展[5-7]。本研究通过检测1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探讨血清OPG、ALP及NT-proBNP检测对预测MHD患者并发CVD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行MHD治疗的140例患者为MHD组。纳入标准:(1)接受规律性MHD治疗1年以上,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2)病情稳定,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既往发生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2)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3)合并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疾病、骨科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状况的疾病;(4)并发严重肝胆疾病或消化系统其他功能、呼吸系统功能严重异常;(5)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胰岛素类药物;(6)并发神经或精神疾病,不积极配合治疗;(7)临床资料不全。140例MHD患者中男88例,女52例;年龄40~71岁,平均(57.09±7.09)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平均(23.47±2.82)kg/m2;原发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59例,高血压肾病34例,糖尿病肾病34例,多囊肾13例;并发CVD患者51例(CVD组),未并发CVD患者89例(无CVD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0~68岁,平均(56.53±6.83)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入组时临床基础资料,包括原发病、透析龄、BMI、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

1.2.2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检测 采集所有受试者体检或入院当天空腹静脉血5 mL,待血液凝固后,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8 cm,取血清后置于-80 ℃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OPG检测试剂盒购自英国IDS公司,ALP及NT-proBNP试剂盒购于上海凯博生化试剂有限公司。

1.3跟踪随访 所有MHD患者在门诊跟踪随访1年,根据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检查明确CVD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依据心电图及症状表现诊断)、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以上]、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心源性死亡等。CVD由2位经验丰富医师共同诊断,若意见不统一则由第3位医师核实。以发生CVD或随访1年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CVD分为CVD组(51例)和无CVD组(89例),总体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6月30日。

2 结 果

2.1MHD组与健康组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比较 与健康组比较, MHD组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HD组与健康组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比较

2.2CVD组与无CVD组基础资料比较 CVD组与无CVD组性别、年龄、原发病、BMI、BUN、Scr、LDL及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透析龄明显高于无C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CVD组与无CVD组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比较 CVD组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C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CVD组中不同透析龄患者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比较 CVD组患者中,透析龄<72个月和透析龄≥72个月患者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CVD组与无CVD组基础资料比较

组别nBMI(x±s,kg/m2)BUN(x±s,mmol/L)Scr(x±s,μmol/L)LDL(x±s,mmol/L)HDL(x±s,mmol/L)CVD组5123.14±2.719.22±1.15331.47±37.652.56±0.611.23±0.15无CVD组8923.65±2.878.96±1.21322.08±35.742.48±0.591.25±0.14χ2/t1.0321.3291.4670.7450.515P0.3040.1860.1450.4580.607

表3 CVD组与无CVD组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比较

表4 不同透析龄CVD患者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比较

2.5MHD患者发生CVD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长,OPG、ALP及NT-proBNP升高是导致MHD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5 MHD患者发生CVD的多因素分析

2.6血清OPG、ALP及NT-proBNP对MHD并发CVD的预测价值 血清OPG预测MHD并发CV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OPG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15.94 n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84.3%;血清ALP预测MHD并发CVD的AUC为0.881,ALP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7.38 IU/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6%、87.6%;血清NT-proBNP预测MHD并发CVD的AUC为0.864,NT-proBNP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593.86 n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5%、88.8%。见表6。

表6 OPG、ALP及NT-proBNP对MHD并发CVD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高达14.3%,中国现有CKD患者1.19亿左右,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CKD的患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8]。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由于肾功能逐渐下降,体内毒素逐渐蓄积,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贫血、营养不良及代谢异常等现象[9]。MHD是目前ESRD患者延续生命的主要方法,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CVD,严重者可因CVD导致死亡[10]。

有研究发现,MHD患者多存在微炎性反应和代谢异常现象,机体长期处于此状态会造成心肌损伤,引起CVD的发生[11]。OPG为分泌型糖蛋白,存在于骨组织、血管壁及血清中,参与骨重构、血管钙化和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12-13]。有研究发现,OPG可作为评估CVD发生及发展的参考因子,在血管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OPG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14]。ALP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生物标记蛋白,能反映骨细胞生成、分化活性及血管钙化等状况。ALP能促进水解磷酸酯,其水平升高会加剧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快血管钙化进程,最终导致CVD的发生[15]。NT-proBNP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同时具有利尿、利钠和促血管扩张的作用[16]。NT-proBNP是判断心功能状况的重要因子,当心脏负荷剧增或心室壁压力过大时,心室肌细胞大量合成并释放NT-proBNP,导致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17]。因此,临床上将NT-proBNP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等急慢性心功能疾病的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MHD组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说明MHD可能会导致血清中OPG、ALP及NT-proBNP水平升高。MHD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钙磷结合剂,导致机体骨代谢和矿物质代谢异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最终引起CVD的发生。在不同透析龄患者中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无明显差异,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长,OPG、ALP及NT-proBNP升高是导致MHD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证实OPG、ALP及NT-proBNP表达与MHD治疗过程中CVD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CVD对血液透析效果和MHD患者预后会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早期预测CVD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血管造影及螺旋CT等技术的发展,MHD患者CVD检出率明显升高,患者生存率也有所提高[18]。然而,影像学检查仅能检查出已存在的心脏病变,不能预测CVD的发生,且容易受肥胖、胸廓畸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CVD在发病初期可能无明显的器质性异常现象,但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已发生改变,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为预测CVD提供参考。本研究中,血清OPG、ALP及NT-proBNP预测MHD患者并发CVD的AUC分别为0.869、0.881、0.864,说明这3项指标检测对MHD治疗过程中并发CV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根据ROC曲线可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OPG为315.94 ng/L,ALP为87.38 IU/L,NT-proBNP为593.86 ng/L,提示当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超过此临界值时,患者发生MHD风险较高,应积极干预。因此,监测MHD患者透析期间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有助于早期预测和评估发生CVD的风险。

综上所述,血清OPG、ALP及NT-proBNP水平升高是MHD并发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监测血清中OPG、ALP及NT-proBNP水平对早期预测MHD患者发生CVD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预测血清血管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