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健康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素养

2021-05-26梁林怡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健康素养培养课程

梁林怡

【摘要】 健康教育是小学课程设置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本文以生活化、时尚化、常态化、社会化理念渗透健康教育过程进行阐述,说明创新健康教育形式,能够从多方面推动健康教育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素养 培养 教育  课程

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学科。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学校健康教育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明确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素质。在现时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通过实践,教师在健康教育中,创新教育形式,灵活运用载体,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素养。

一、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使健康教育更加生活化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指出,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才是教育之根本。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最终形成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作铺垫,健康教育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时常发生一些现象,细细研究能发现很多值得探究的健康问题。例如:在每周一短短20分钟的升旗仪式上,还没有结束“国旗下讲话”,就有相当部分同学晕倒或感到不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教师以这个现象为切入点,结合《奇妙的人体》这个单元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对“晕队”的这部分同学进行统计和访谈,找出原因:①没吃早餐;②平時不注意锻炼……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深入了解人体的构造,以及健康饮食和科学锻炼对人体的重要性。可以组织问卷调查,对同学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次数以及营养健康情况进行研究,为学校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项目安排提出的建议。以生活小现象分析健康大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健康教育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健康教学的效果。

二、以社会热议话题为切入点,使健康教育更加时尚化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现时,大多数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是通过课堂。而现时大部分学校对健康课程的投入是相当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投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应用于健康教育中。据统计,每年各类的纪念日(“世界卫生日”“世界健康日”等)有20多个,在这些科普纪念日前后,网络、媒体都会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宣传,各相关的职能部门(卫健局、疾控中心、医院等)也会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以提高纪念日的影响力。这些资源都是健康教育的好题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科普纪念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素养。例如:结合世界健康日,开展健康常识竞赛,通过竞赛增加学生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结合世界健康日,开展“健康电影周”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健康题材的电影,以电影形式形象具体地将健康知识呈现出来,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让学生在健康资讯海洋中遨游,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健康素质。

三、整合校内教育活动,使健康教育更加常态化

北京大学余小鸣教授指出,健康教育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被碎片化地分解在了不同的学科,很难让学生形成对健康相对完整的认识。健康素养的培养不能拘于一隅,在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健康素养具有生长的土壤,也更具有生命力。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如果教师能够发现并加以利用,对于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校内的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科学实践活动就是健康科普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践,走入活动,让学生增长科普知识,增强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同时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以校外教学资源为依托,使健康教育更加社会化

王登峰司长指出:健康促进行动,其实是一场文化运动,体育文化、健身文化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校的课堂上,它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行动,或者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怎样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为能力?学校应利用当地的科研机构、实践基地等资源,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当地资源的关系,把当地的社会环境作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大课堂”,把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形成能力。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局限性,小学健康教育中有些内容,在教室较难实施开展。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拓展教学途径。“请进来”即结合教学内容,把相关团体请进课堂、请进校园,由他们为同学们讲课、开讲座。例如:妇联的儿童性教育项目;公安分局的禁毒科普课,这种教学方式与教师在教室对着挂图讲授,效果是无法比拟。校外教学资源为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健康素养。

五、结语: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可见,健康生活不但是人民群众的向往,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学校的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我国国民体质的增强,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是一份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事业。

参考文献:

[1] 王家源 李小伟 怎样有效提升中小学生健康素养[N].北京.中国教育报,2019;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

[3]教育部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2008

猜你喜欢

健康素养培养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研究
以健康共治实现全民健康管理
优化护理首诊宣教内容对心血管患者阶段性掌握宣教内容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