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知识服务的智慧馆员实现路径研究

2021-05-25陈婷婷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

关键词:智慧馆员;深度知识服务;实现路径

摘 要:智慧馆员的素养是影响智慧图书馆服务功能和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深度知识服务要求智慧馆员应具备基础服务、数据利用、教育与科研等多层次服务能力。文章基于智慧馆员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分析了智慧馆员的培养方向及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4-0106-03

与智慧图书馆相匹配,智慧馆员是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种较为先进的馆员形态,其在知识上具有专业性,在空间上具有开放性,在服务上具有多样性和可信赖性等多种特点,智慧馆员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危机管理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知识服务形式上,智慧馆员能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和情景化的知识增值服务。在知识服务手段上,智慧馆员通过智能感知工具和嵌入式服务机制,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科研等提供情报和决策支持。

1 智慧馆员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

1.1 智慧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践行者

从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现状来看,智慧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必须依赖馆员专业素养的提升。由于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较为宽泛,其中不乏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用户需求多样,喜好偏差较大,因此,智慧图书馆要先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智慧馆员。智慧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的践行者,首先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即认可自身的职业价值,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真诚热爱图书馆事业,尽自己所能为读者提供精益求精的智慧服务;其次承担着图书馆全方位的管理职责,既注重馆内各环节的管理,还承担馆际之间的知识服务交流;再次可利用智慧手段向读者提供精准服务,通过云技术、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深层次知识服务。

1.2 智慧馆员是智慧图书馆技术保障的载体

随着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图书馆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运行机制和知识服务模式,逐步应用高新技术实现自身的服务功能和社会价值。技术因素是智慧图书馆得以实现的核心要素,能拓展读者寻找文献的渠道,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调动读者入馆阅读的积极性,而智慧馆员作为技术要素的载体,承担着技术介入和技术保障的双重职责。

2 基于深度知识服务的智慧馆员能力培养方向

2.1 培养综合服务能力

智慧馆员既是一名普通的图书馆管理者,也是可以依靠专业技能从海量信息中获取重要资源、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新型服务人员。因此,智慧馆员应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不断掌握新的信息工具,以综合服务能力为基础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综合服务能力可以被归结为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这种能力的外在表现是善于把握读者的思维动向和阅读倾向,并通过具有亲和力和智慧性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2.2 培养数据利用能力

馆员是否适应智慧图书馆的标准决定其能否从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获取自身和读者所需的信息,这也是基于深度知识服务的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核心所在。智慧馆员应能借助各种应用程序访问电子资源,能通过图书馆网站和其他知识平台扩充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内容,能熟练应用RFID、物联网等实现知识资源的精准定位,快速查找并下载该资源。在协助用户深度分析知识资源时,智慧馆员要熟练掌握相关信息的分析与预测方法,这些方法涵盖逻辑分析法、回归定位法、引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且能够熟练应用文献分析软件工具,如TDA、SA、SPSS等,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3 培养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基于深度知识服务的智慧馆员应具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其中教育教学能力是基础。就教育教学能力而言,智慧馆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应对智慧图书馆全方位、全资源智慧型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此外,智慧馆员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如传授知识方法、研究范式等能力。区别于传统馆员,科研与创新能力是对智慧馆员的新要求,这项能力要求智慧馆员具备高度的知识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在海量知识中快速、准确定位目标信息,且能快速理解、组织、评估和创建信息。基于深度知识服务的智慧服务要求智慧馆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并将较为成熟、简单的研究方法传授给读者,充分展现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价值,彰显智慧馆员的外在特质。

3 基于深度知识服务的智慧馆员培养策略

3.1 引导馆员参与图书馆运维全过程

当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推进,馆员的专业素养也应基于此进行提升,并贯穿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在智慧图书馆的系统构架设计过程中,智慧馆员应积极参与其中的功能设计、系统设计以及试用调试环节,深刻了解智慧图书馆的系统服务模式、服务架构、数据机制,这有利于培养一批骨干型技术人才,在后期的服务创新、运营维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建设中,智慧馆员要积极参与智慧图书馆的物流(图书、期刊等)、读者群体(市民、专家、学者等)等不同空间使用者的需求、习惯及流程等,熟悉并掌握其中的操作与调节手段,提升智慧图书馆的使用效率与服务效果。参与智慧图书馆的运营与维护,能够使馆员形成对智慧图书馆的整体认知,提升和拓展其服务能力。此外,智慧馆员还应积极参与到智慧型设施的研究与开发中,基于当前图书馆的智能服务设备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具备自主办证、智能盘点、馆藏智能管理等多种功能的智慧设备。

3.2 建立智慧馆员管理新制度

在智慧馆员的管理上,当前并没有成型且成熟的管理制度,多数图书馆仍在沿袭已有的规章制度,但智慧馆员在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角色定位等均与传统模式差异较大,传统制度不能充分激发智慧馆员的服务积极性,因此,图书馆必须制定新的制度,以推动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深度开展。制度的制定应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智慧馆员准入门槛,二是团队协作,三是合理激励。在準入门槛上,由于智慧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不同,因此,智慧馆员只有具备基础综合能力、数据利用能力、教育和科研能力,才能构建以学科背景和专业能力为基础,以深度知识服务为核心的用人选人制度。在团队协作上,智慧图书馆是基于多个部门、多个系统的综合运维服务体系,馆员之间的交流也更多地通过网络设备实现,团队感渐弱,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建立以协作和团队为导向的促进机制,推动馆员之间的协作,推动馆员与其他单位的协作,促进智慧图书馆的综合发展。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深化服务效果,并有助于馆员掌握更多的服务技能,实行高要求、高待遇的激励制度是促进智慧馆员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

3.3 提供学习体系和发展空间

理想的智慧馆员培养模式是将现有的馆员培养成为智慧馆员,但目前馆员在信息分析、科学研究、数字技术等较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上相对较薄弱,需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并提供成熟的学习体系。首先,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读者反馈对馆员学习的促进作用。传统馆员向智慧馆员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服务还是新设备的使用调试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集中体现在读者的反馈上,将这些反馈信息以合理的方式传递给馆员,有助于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其次,以岗前培训的方式为不同岗位的馆员提供不同的专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对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再次,为馆员提供成熟的学习体系,建立每个岗位专属的发展档案,并推行“专深—终身”学习机制,记录每个阶段每个馆员掌握的服务技能,能够增强馆员的自信心,并促使他们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3.4 鼓励参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教学活动

针对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图书馆应积极鼓励馆员深入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当前,MOOC、微课等教学模式逐渐兴起,这为馆员参与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便利途径,既能彰显图书馆对科研教育的支撑作用,又有利于智慧馆员的培养。图书馆要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鼓励馆员主动在院所开设课程或参与某些环节的教学工作,参与相关研究,学习专业研究方法,并迅速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馆员也应在内部构建科研协作环境,积极寻求科研课题,逐步实现以智慧馆员为主体的科研团队,主导与图书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功能在智慧图书馆的融合。

4 结语

智慧馆员在智慧图书馆深度知识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智慧馆员的培养是智慧图书馆科学发展和功能优化的重要保证。图书馆应主动分析智慧馆员的重要作用,基于自身的发展定位,制订馆员的智慧培养计划,积极鼓励馆员参与图书馆运维全过程,以合理的制度保障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团队性和积极性,通过积极参与院校教学提升馆员的学科素养和科研能力,助推智慧图书馆深度知识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譚璐.智慧馆员的心理契约嵌入式培养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8):35-39.

[2] 刘文英,郑福根.图书馆未来转型的若干发展方向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8):51-56.

[3] 周琼.智慧图书馆构建中馆员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7):125-126,132.

[4] 杨文建,邓李君.基于服务定位的智慧馆员培养策略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3):64-72.

[5] 姚文彬.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2):57-59.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21-03-05

作者简介:陈婷婷(1987—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根基及其路径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与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