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戏剧策略,活化绘本阅读

2021-05-25张玉苹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猫小狗戏剧

张玉苹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往往以角色扮演、模仿和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幼儿在情境中调动身心和感官,充分发挥想象,开启创造力,培养思辨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文学形式,又称为“纸上的戏剧”,孩子们往往被生动有趣的故事、充满细节和美感的图画所吸引,不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绘本,还喜欢表演其中有趣的情节。因此,笔者尝试将教育戏剧的策略运用到绘本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使绘本阅读更加生动、有趣、立体、多元。

一、巧用“教师入戏”,激发幼儿兴趣和思考

在绘本阅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读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和情感 , 这需要幼儿能设身处地地将自己代入故事情境中。因此,我借助教育戏剧中“教师入戏”策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进入故事情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师入戏”是指教师担当戏中一个角色,通过营造戏剧情境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角色化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例如,绘本《小房子》是一个有关环保题材的故事,以一座古老的小房子的视角,呈现了城市的变迁,小房子看着铺满鲜花和果树的山冈慢慢变成有公路、 住宅楼、学校、商店和有轨电车的城市,但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愈加便利,大自然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和创伤。教师希望借此故事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喜爱和保护意识。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会先与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平时见到的房子, 继而在分段阅读中根据图画内容设计提问,为幼儿的阅读提供线索,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但是,这种单一且静态的、缺少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方式很难唤起幼儿的共鸣。因此,教师希望借用教育戏剧中的“教师入戏”的戏剧策略帮助幼儿体会乡村和城市的发展变化,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眷恋。

在这个故事中,教师扮演了小房子主人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女,她想寻找奶奶小时候住过的小房子。于是,邀请幼儿帮忙做一张“寻房启事”,把想要找到的小房子的样子具象化。随后,幼儿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小房子。可是,“女孩”对这些寻房启事都不太满意,因为奶奶印象中的小房子是在城外很远的乡下,那是一个铺满雏菊的山冈,周围还长着苹果树。可是幼儿画的寻房启事上大多有着高高的楼房和拥挤的街道,这些都不符合小房子的真实模样。在这里,教师以小房子为线索,让过去和现在、乡村和 城市发生冲突和碰撞,戏剧的张力就在此显现。 而幼儿通过绘画与“女孩”交流,也初步感知了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变化、交通与城市的发展脉络,为后续阅读埋下了伏笔。 可以看出, 教师通过运用“教师入戏”的策略,带动幼儿融入虚构的故事,发现过去和现在房子的不同,从而激发了幼儿对城市变迁等问题的思考。

二、活用“坐针毡”,挑战幼儿阅读思维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围绕活动目标来设计相应的问题,从而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经过和发展。但是,这样的思考和理解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被动。因此,教師选择运用焦点人物“坐针毡”的戏剧策略,鼓励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故事讨论。该策略是让参与者坐成一圈,在圆圈的开口处放一把椅子,教师扮演故事中某个角色,坐到座椅上。幼儿则以自己或故事中其他角色的身份就他的行为和态度发问,打听任何想探知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初次运用这一策略时,建议教师先和幼儿共同讨论商量,大家对哪个角色最感兴趣以及想问些什么问题,引导幼儿学会有准备地提问,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例如,绘本《我要是一只狗就好了》讲的是一只闷闷不乐的小猫想做小狗,多番经历后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他一开始觉得自己没什么本领,认为做小狗会更有乐趣。阅读到这里时,教师引导幼儿:“小猫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我好替他担心呀!等下小猫就会来到我们教室,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当面问他哦!”说完以后,教师便扮演小猫坐在座椅上,与幼儿展开互动。

师:唉!我就是那只不开心的小猫,最近我很不开心!

幼:你为什么不开心呀?

师:因为我想变成小狗!

幼:你爸爸妈妈知道你想要变成小狗吗?

幼:你为什么想要变小狗呢?

师:我看到小狗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他们可以在公园里玩,还能当电影明星,多有趣啊!

幼:小猫很可爱啊!小猫能抓老鼠。

幼:小狗也有不好的地方,小狗不能爬树。

在这里,教师运用“坐针毡”的戏剧策略,让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向小猫提问。相较于传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单向提问而言,这种方式更能开启幼儿的思维。在与角色对话、思辨和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主动思考问题,也能了解到角色和同伴对待问题的想法,从而对问题有更多元的理解。这能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推动幼儿的深入阅读。在讨论中,幼儿不仅看到了小猫和小狗都有各自的本领,同时也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用羡慕别人。

三、善用“专家外衣”,帮助幼儿交流表达

周兢教授曾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明确提出学前儿童阅读的核心经验:一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二是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形成; 三是阅读内容的表达和评判。可见,阅读活动不仅需要关注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对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对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所思考和判断。

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尽管教师注重师幼之间的互动, 但是同伴之间互动的机会并不多,小组交流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有效沟通。因此,教师希望借助“专家外衣”的戏剧策略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并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专家外衣”即以专业人士的身份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运用“专家”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走出困境。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描绘了一位名叫大卫的淘气男孩,他不讲卫生、不守规矩,踩着凳子爬高、乱扔玩具……许多幼儿在大卫的身上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大卫呢?教师选择了“专家外衣”策略,让幼儿分组扮演医生、警察、教师和小朋友,围绕这一问题分组讨论、商量,从各自扮演的角色出发帮大卫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或办法。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大家就以投票的方式选出 1~3个办法,最后从每组中选出专家代表发表本组意见。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的讨论十分热烈。一方面,因为大卫的形象勾连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每个幼儿都跟大卫有着相似的经历,在帮助这个“朋友”时大家都有话可说;另一方面,幼儿又能通过扮演医生、警察、老师等不同角色来帮助大卫,这些角色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了幼儿的主动思考和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专家外衣”的策略赋予幼儿角色职责,调动了幼儿的感知经验,激发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表达,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从对案例的摸索中可以发现,在绘本阅读中恰当地融入戏剧策略,可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幼儿的绘本阅读更加立体、生动、有趣、多元。但是,在实际运用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慎用。教育戏剧与绘本阅读是两个不同的门类, 虽然可以交叉与整合,但运用绘本开展戏剧活动与将戏剧教学策略运用到绘本阅读活动是两种不同思路,其目标、路径和方法都大相径庭。二是不能盲目用。我们需找到绘本内容与戏剧策略的切合点,有目标、有选择地将绘本和戏剧进行结合。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张金梅.表达·创作·表演: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唐松梅.戏剧教学策略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运用与思考[J].幼儿教育,2015(28):10-11.

猜你喜欢

小猫小狗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小狗的憧憬
小狗
小猫
小狗走丢了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