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热凝术联合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分析①

2021-05-25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平阳体表瘤体

张 科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血管瘤为小儿常见良性病变,发病率为5%~10%,由血管组织错构,瘤样增生所致,多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处,对于影响容貌明显者需早期干预[1,2]。现阶段,临床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方法较多,微波热凝术、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对小儿体表血管瘤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二者联合应用临床尚缺乏报道[3,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表血管瘤患儿60例,旨在从瘤体体积、血管密度、安全性等方面探讨微波热凝术联合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选取2018-07~2020-07体表血管瘤患儿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对照1组(n=20)、对照2组(n=20)。对照1组女9例,男11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72±1.86)岁,血管瘤类型:海绵状血管瘤8例,毛细血管瘤7例,混合性血管瘤5例;对照2组女8例,男12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82±1.93)岁,血管瘤类型:海绵状血管瘤9例,毛细血管瘤6例,混合性血管瘤5例;观察组女10例,男10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79±1.92)岁,血管瘤类型:海绵状血管瘤8例,毛细血管瘤8例,混合性血管瘤4例。3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2)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正常;(3)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

1.2.2 排除标准: (1)明显血管畸形;(2)血管瘤周围皮肤组织存在感染、出血、溃疡等;(3)发病于特殊部位(外生殖器、皮肤皱褶处、眼睑、口唇等)。

1.3 方法

1.3.1 对照1组: 给予盐酸平阳霉素(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32)瘤体内注射治疗。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混合,稀释为1g/L的平阳霉素,2mL加长针头抽取药液0.1~0.2mg/(kg·次),于血管瘤边缘外 cm左右处呈15°进针,注入瘤体(由深至浅),直至瘤体表面变苍白;若瘤体较大,可行周围弥漫性注射。1次/2周(每次总量≤4 mg),1个疗程3~5次。

1.3.2 对照2组: 给予微波热凝术治疗。江苏省徐州市科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KWBZ-1B微波多功能治疗仪,功率25~40 W,单管直针探头直接与皮损表面接触,点击1~3s,直至皮损凝固发白,依次连续治疗,外涂百多邦软膏预防感染。

1.3.3 观察组: 给予微波热凝术联合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后,局部压迫止血,待肿瘤萎缩消退,行微波热凝术。

1.4 观察指标

(1)疗效。(2)治疗前后瘤体体积、血管密度。(3)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

瘤体消失,皮肤色泽正常为治愈;瘤体半径总和减小≥30%为缓解;瘤体半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为恶化;介于缓解与恶化之间为稳定。将治愈、缓解计入总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1组70.00%、对照2组65.00%(P<0.05)。见表1。

表1 3组疗效对比[n=20,n(%)]

2.2 瘤体体积、血管密度

治疗后观察组瘤体体积、血管密度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见表2。

表2 3组瘤体体积、血管密度对比

2.3 不良反应

3组均未发生贫血、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发生率5.00%(1/20);对照1组发生恶心2例,轻微瘢痕1例,发生率15.00%(3/20);对照2组发生轻微瘢痕1例,发生率5.00%(1/20)。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1.746,P=0.418)。

3 讨论

小儿体表血管瘤生物学行为是可自行消退,但消退周期较长,且大面积血管瘤可遗留局部后遗症,同时,特殊部位血管瘤可引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则需积极治疗[5,6]。盐酸平阳霉素为单一组分抗癌抗生素,其应用于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作用机制为:抑制DNA合成并切断DNA,影响癌细胞代谢,进而促使血管瘤变性、坏死而退化。研究指出,平阳霉素对表浅且体积较小的血管瘤疗效较好,若瘤体较大,常需加大用量,可增加肺纤维化风险,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7]。微波热凝术使用微波直管针状探头对局部组织进行直接点击,使其产生高温而脱水、凝固,达到阻滞瘤体血流、破坏瘤体组织结构的目的[8]。微波热凝术可有效避免手术所致的不可逆损伤及术后功能障碍、畸形等并发症。但若血管瘤发病部位较深,治疗时可增加创伤,延长疗程,治疗后易存在局部瘢痕明显,甚至功能障碍、畸形等。罗博文等[9]研究指出,微波热凝、平阳霉素联合应用于体表血管瘤患儿,可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二者优势,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后观察组瘤体体积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上述研究一致。盐酸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常规使用剂量为0.25~0.5mg/(kg·次),本研究使用剂量为0.1~0.2mg/(kg·次),有效减少相关毒副作用,同时,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可弥补微波热凝术的局限,对部分位置部位较深的瘤体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减轻侵袭性创伤。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密度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血管生成为肿瘤生长的先决条件,血管瘤为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真性肿瘤,依赖血管密度的建立。研究指出,血管瘤患者增殖期血管密度最高[10]。上述结果表明,微波热凝术联合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患儿,可降低血管密度,可能为其缩小瘤体,提高治疗效果的主要机制。综上可知,微波热凝术联合盐酸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患儿,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管密度,而减小瘤体体积,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平阳体表瘤体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Earl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fed on iodine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
体表无明显损伤而死亡的交通事故及其法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