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夫西地酸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 例并文献复习

2021-05-25张翠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容积中性血常规

萧 鲲 张翠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 topenia,DITP)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指药物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而导致出血等症状的疾病[1],目前已证实抗生素、抗炎镇痛药、抗癫痫药、利尿药等多种药物均可导致DITP,其发病机制包括免疫性、非免疫性和骨髓抑制性[2],国内新近二次研究发现,DITP 患者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疗效较差,甚至死亡[3],提示若未能对DITP 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预后不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关于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A)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国内外均极少有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对1 例FA 所致DITP 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报道(已从患者监护人处获得发表此病例报告的书面许可)和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阐述FA 所致DITP 的诊断、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度和警惕性。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80 岁,因“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长期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精神科病区住院,本次因“发热”转我院内科病区诊治,最高测得体温38.6℃,伴咳嗽及咳黄色黏稠痰,既往有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长期以“阿司匹林0.1 qd”“阿托伐他汀10 mg qn”治疗,转入时查体示双肺呼吸音对称,粗糙,双中下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查胸部CT 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左肺上叶尖后段、舌叶下段及双肺下叶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双侧后胸膜增厚”。查血常规: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7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5%,红细胞4.47×1012/L,血红蛋白124 g/L,血小板283×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8.2 fL,血小板容积比0.23%,血小板分布宽度15.3%;降钙素原0.11 ng/mL;超敏C 反应蛋白10.94 mg/L,诊断为“肺部感染”并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 ivdrip q12 h”抗感染、化痰、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处理。经上述治疗后,患者退热,咳嗽咳痰有所缓解,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1%,红细胞4.1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336×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7.9 fL,血小板容积比0.27%,血小板分布宽度15.4%;但痰培养结果显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等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敏感),结合患者感染前90 d 内入住我院≥2 d,属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4],判断痰培养中所见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为致病菌可能性大,故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改为“FA 0.5 ivdrip tid”抗感染治疗,余治疗方案维持,患者病情呈持续好转趋势。接受FA 治疗7 d后,患者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1%,红细胞4.20×1012/L,血红蛋白112 g/L,血小板39×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10.3 fL,血小板容积比0.03%,血小板分布宽度14.2%;当时考虑可能为药源性因素所致,但未明确何种药物所致,考虑存在出血风险,停用阿司匹林及改善循环治疗;接受FA 治疗9 d 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9×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7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6%,红细胞4.08×1012/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18×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容积比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测不出;予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增生活跃骨髓象,血小板呈簇状分布(全片可见巨核细胞53 个,形态未见明显异常,血小板呈簇状分布)”(图1),血片示“血小板呈散在分布”。

图1 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瑞氏染色法,100×)

依据患者诊治经过,临床药师经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推荐的评分法、WHO-UMC 法和Naranjo’s 量表[5]判断患者血小板减少“很可能”为FA所致DITP,故即停用FA。停药1 d 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即开始恢复,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1×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容积比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测不出;停药3 d 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参考值范围水平,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139×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12 fL,血小板容积比0.17%,血小板分布宽度15.6%;权衡获益与风险后重新予阿司匹林及改善循环治疗;停药4 d 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发病前水平,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40×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10.9 fL,血小板容积比0.26%,血小板分布宽度13.3%(图2)。

图2 患者血小板计数波动折线图

2 讨论

FA 是一种具有甾体骨架的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起抑菌或杀菌作用,对各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在临床上被用作MRSA 感染的二线治疗药物。总体而言,FA 的耐受性良好,药物说明书中提及的主要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包括轻度胃肠道不适、腹泻、头痛、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痉挛、转氨酶升高和黄疸等。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采取“专业检索”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设定为收录起始年至2020 年09 月30 日。本次发现国内外均极少有关于FA 引起的DITP 的相关报道,其中国外仅5 例[6-9],最早报道于1991 年[6],国内仅1 例[10],报道于2012 年。

在ADR 的因果关系评价方面,本病例采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荐的评分法、WHO-UMC 法和Naranjo’s 评估量表[5]评价FA 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因果关系,均判断为“很可能(probable)”,诊断DITP基本明确,且证实3 种评估方法有较强的一致性,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5,11],提示该3 种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均可用于FA 所致DITP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而其他文献所报道的病例中,除1 例[7]采取血小板抗体检测法和1 例[9]采取WHO-UMC 法进行评价外,其他均为疑似通过总体判断(global introspection)进行评价[6,8,10],即凭经验作出判断[12],主观性强,可能与该病例报道发表时Karch 和Lasagna 评价法、APS 评分法、Venule 评分法、Begaud 评分法等标准化评价方法尚未普及有关。

在ADR 的临床特征方面,我国一项文献分析[3]发现,DITP 以“男性”“青年(18~44 岁)”和“用药后2~7 d”多见,其中免疫性所致者多发生在“用药1~7 d内”,认为与青年患者免疫功能通常强于老年及儿童患者有关,而除出血外可表现出寒战、发热、无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全身症状。但关于FA 导致的DITP,除1 例[7]并未报道性别外,其余病例性别比例均衡,提示FA 所致DITP 可能无性别差异;患者年龄为48~82 岁,其中80 岁以上病例3 例,提示中老年人可能是高危人群;除1 例[8]疗程为2 d 外,其余病例为使用FA 疗程9~14 d 后出现DITP;除1 例[10]出现恶心和黄疸,3 例合并白细胞减少[6,9],其余病例资料并无或未提示伴随症状——即FA 导致的DITP 在性别、年龄、用药疗程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可能有别于其他药物所致的DITP,但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在ADR 的治疗方面,包括本例在内的7 例患者中,2 例患者曾采取输注血小板治疗[7-8],但均不能使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分析与FA 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为免疫介导有关,即血小板在外周被破坏,依据为其中1 例病例通过实验室检查证实FA 可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结合,改变血小板的表面结构,从而诱发形成血小板IgG 抗体[7]。除1 例患者未提供相关资料[6]和1 例[7]患者描述为“promptly resolved”外,包括本报道病例在内的5 例[8-10]患者在停用FA 后血小板计数在3~6 d 内恢复至参考值范围水平,提示针对FA 所致DITP,停药是最首要和疗效最确切的治疗措施,输注血小板可基本确定不适用,结合血小板减少并非骨髓抑制所致,因此推测促血小板生成治疗亦基本无效。另外,本例患者由于凝血功能未见异常,且既往脑梗死、冠心病病史,故在权衡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后并未予促凝血药物治疗,但由于所报道病例较少,目前对于FA 所致DITP 是否需要促凝血治疗未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笔者认为临床上可通过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以指导治疗决策。

在ADR 的预防方面,本例患者无紫癜、瘀斑、鼻衄、牙龈出血、血便、黑便等临床表现,亦未有血红蛋白下降,而其余所报道病例中,除1 例报道出现穿刺点渗血外,其他并未提及患者是否存在出血[6-10]。这一方面提示FA 所致DITP 出血风险可能较小,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时外周血小板呈高度活化状态,黏附功能增强有关[13-15];另一方面提示FA 所致DITP 可能隐匿,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发现,若未及时诊治则可导致“幸存者偏倚”,表明在FA 用药1 周后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相关临床表现,并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

3 结论

FA 所致的DITP 少见,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应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史,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相关临床表现,在用药后1 周后注意检测血小板计数。治疗上,停药是最首要和疗效最确切的治疗措施,输注血小板可基本确定不适用,根据发病机制推测促进血小板生成治疗效果不佳,而促凝血治疗未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可能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以指导用药。此外,采取标准化的ADR 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可望提高ADR 判断结论的重现性和正确性,以更好地为疾病早期诊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容积中性血常规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英文的中性TA
巧求容积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