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枢开阖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

2021-05-25袁云东王艳君齐立卿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阻型灵枢针法

袁云东 王艳君 齐立卿

1.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2.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关节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早期表现为膝关节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发展到后期会出现关节僵硬甚至关节畸形,往往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临床研究发现,老年人为该疾病的高发群体,并且调查显示近3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且威胁着其正常生活[1]。就目前的流行病学结果来看,超过65 岁的人群,患该疾病的率达85%[2]。KOA 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原发性KOA 与遗传和体质有一定关系;继发性KOA 可能由创伤、炎症、长时间损伤等引起;生化因素方面考虑和软骨细胞新生与坏死的平衡被打破有关,从而导致膝关节囊内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所以中老年多发;从力学方面研究可能与关节退化和韧带松弛导致关节失稳有关[3]。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医学方面的研究工具与研究方式及检测技术水平都在飞速提高,人们开始从免疫因子方面研究KOA[4]。Shi 等[5]通过研究发现KOA 患者血液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从免疫因子方面评价KOA 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西医在KOA 的治疗方面多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且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KOA 效果明显,特别是对早期的KOA 患者效果更好[6]。但是在治疗的同时可能伴随着极大的副作用,尤其是长期服药,很多患者难以忍受,依从性差;比较而言,针灸治疗讲究整体治疗,标本兼治,患者依从性较好,副作用鲜见。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KOA 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腧穴为犊鼻,应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重视局部取穴和循经辨证取穴[7]。针灸可有效改善重度KOA 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8]。齐立卿教授采用灵枢开阖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KOA,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灵枢开阖针法主要以《内经》六经“开阖枢”理论及“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上病治下,下病治上”的针法为理论基础[9],根据辨证结果分别在患侧下肢及对侧上肢的开阖经之经络循经取穴,取穴方便,疗效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三科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符合寒湿痹阻型KOA 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筛选出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共117 例。在告知患者治疗方法及研究内容,并取得其知情同意后,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灵枢开阖针法)59 例,对照组(普通针刺)5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以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颁布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 版)》[10]为诊断KOA 的参考标准:①近1 个月内反复的膝关节疼痛;②X 线片(站立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③年龄≥50 岁;④晨僵时间≤30 min;⑤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满足诊断标准①+(②、③、④、⑤中任意2 条)可诊断为KOA。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为诊断中医证型的参考标准,其中寒湿痹阻型KOA 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膝关节酸困疼痛,痛有定处,有明显的重着或肿胀感,关节屈伸不利,严重者关节可见明显变形,畏寒肢冷,遇寒痛甚,得热痛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满足寒湿痹阻型KOA 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的内容,并获得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1.3.2 排除标准 ①对针灸疗法强烈抵触或有晕针病史;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内科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④有精神疾患或精神障碍倾向。

1.4 方法

治疗组:采用灵枢开阖针法治疗1 次/d;嘱患者除去鞋袜,仰卧于治疗床上,暴露患侧下肢至膝关节上方,对侧上肢至肘关节上方,寻找痛点,以膝关节内侧疼痛为例,疼痛部位位于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下肢取穴以患侧下肢远端足厥阴肝经为主(行间、太冲等),配合厥阴经的阳经阖经阳明经取穴(条口、陷谷、足三里等);对侧上肢则以手阳明经为主取穴(二间、三间、手三里等),配合太阳开经取穴(后溪、肩贞等)为辅。酒精消毒,依据进针部位深浅选取相应长度的毫针,进针角度与皮肤垂直刺入,得气为宜。针刺完毕后,嘱患者主动屈伸患侧膝关节,一般留针不超过5 min。

对照组:给予患者普通针刺治疗,取患侧血海、梁丘、膝阳关、阴谷、外膝眼、委中、委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提插捻转使针刺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

1.5 观测指标

1.5.1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12]共10 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选用一根带有10 个刻度的游标尺来进行测定,测量之前要告知患者0 代表无痛,10 代表最痛,然后让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选择自己的疼痛值,并记录下来。

1.5.2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量表 WOMAC[13]评分主要从疼痛、僵硬、关节功能三大方面来评估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总共24 个项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关节功能越差,疼痛程度越高。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WOMAC 量表评分,并记录。

1.5.3 IL-1 和TNF-α 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关节液中IL-1、TNF-α水平。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将寒湿痹阻型KOA的疗效划分为4 个等级,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上下楼梯及行走均无疼痛,6 个月内未复发。显效: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基本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仅上下楼及蹲起时感到疼痛,6 个月内偶有复发。有效: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有时加重。无效: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 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WOMAC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WOMAC 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WOMAC 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 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 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WOMA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

2.2 两组治疗前后IL-1、TNF-α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1、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L-1、TNF-α 水平比较(ng/m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L-1、TNF-α 水平比较(ng/mL,)

注:IL-1:白细胞介素-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KOA 为一种慢性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主要是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其发病可能受到年龄、性别、体重、代谢、创伤、炎症及遗传的影响[14-15]。KOA 的病理演变过程中,最初是关节软骨的退变、软化及糜烂,致使软骨下骨出现显露、硬化、囊变等改变;继而引发骨膜、滑膜的增生、关节囊的挛缩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肌肉的萎缩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整个过程具有长期、缓慢及递进性。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要特征,可伴有休息痛、僵硬、肿胀,同时还可出现骨摩擦音、肌肉萎缩、关节活动障碍[16]。目前临床上KOA 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且患者发病早期亦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多以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依据[15]。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疾病可能与炎症、机械力学作用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炎症。相关研究表明,确诊的KOA 患者,经过非甾体抗炎药物对症处理后,IL-1、TNF-α 等炎症因子明显降低[17]。所以,对KOA 患者IL-1、TNF-α 等炎症因子进行分析,能够对预后起到一定的评估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IL-1 和TNF-α水平的比较,发现两组在治疗后IL-1 和TNF-α 均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种方法对寒湿痹阻型KOA 的治疗均有降低炎症因子的效果。中医将KOA 归类于“骨痹”,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体质因素及风、寒、湿邪的侵袭有关[18]。另外,老年人肝肾渐亏,气虚血弱,运化无力,津液失常,筋、骨、关节失养,若遇风邪,则筋脉拘急,气机失调,气血运行受阻;遇寒邪,则寒凝筋脉,关节僵硬,遇寒加重;遇湿邪,则湿邪留滞,关节痹阻,肿胀变形,活动受限。临床上将其基本病机归纳为寒湿阻络,经脉痹阻,故以温经通络,祛瘀止痛为治疗原则[19]。齐立卿教授结合六经辨证,根据疼痛部位之经络循行,以《内经》六经“开阖枢”理论及“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上病治下,下病治上”的针法为理论基础,经过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了灵枢开阖针法,根据辨证结果分别在患侧下肢及对侧上肢的开阖经之经络循经取穴[20]。《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阳与太阴互通则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阳明与厥阴互通则胃与心包通、肝与大肠通,少阳与少阴互通则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21]将开阖灵枢的意义分别归纳为敷布、受纳、转输3 个方面。太阳被称为三阳之表,气化主上行外达,敷布阳气于外;太阴肺主宣发敷布精微,太阴脾为胃行其津液,故太阳、太阴主开。阳明胃与大肠气化主内行下达,厥阴心包为神志之守护,厥阴肝藏阴血,故阳明、厥阴主阖。少阳能使阳气出于表里之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心主血脉外达,肾主水主纳气,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少阳、少阴主枢。三阳的开阖枢又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根据传统针灸的基本理论,得气是针灸疗效的关键[22]。现阶段,借助发达的科技水平,更是对针灸进行了发展,使其成为临床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3]。传统针灸取穴一般以阿是穴及膝关节周围及下肢取穴为主,或髌周围刺结合温针灸治疗,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灵枢开阖针法立足于开阖枢理论,操作注重经络循行交通和阴阳平衡。本研究通过远端肢体交叉“开阖经”取穴,不取局部,与常规取穴法比较,取穴方便,得气感强,起效快,不需长时间留针,一般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治疗前后VAS 和WOMAC 量表评分进行评价,发现两组均能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且治疗组VAS和WOMAC 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灵枢开阖针法相较普通针刺能够更好地改善寒湿痹阻型KOA 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临床症状。

现阶段,KOA 发病因素仍不明确,治疗方法不完善,研究创新力缺乏,研究方案和统计方法有待提高。本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灵枢开阖针法在治疗KOA 方面有明确效果,但止痛机制并不明确,另外对施针者手法及对《内经》理论的理解要求较高,不利于技术推广。在今后研究中还应扩大样本量,并加强基础理论及止痛机制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阻型灵枢针法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下)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上)
黄帝内经 灵枢·官针
黄帝内经 灵枢·寿天刚柔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