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文本与语言敏感

2021-05-24陈清华林少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探究意识备课

陈清华 林少苗

摘 要 笔者在备课时细读文本和注释,发现了许多从前忽略了的问题,通过多版本注释及鉴赏资料的比较、骈俪文句式和节奏特点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分析研究,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借助这两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关键词 备课;细读研讨;探究意识;语言敏感

日前,笔者又一次执教《滕王阁序》,在博观约取的备课环节,笔者发现了两个从前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在此呈现出来,与同仁探讨。

1.“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的“其”作何理解?全句如何翻译?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一句,人教版注释为:“意思是说,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纡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旷,辽阔。盈视,极目遥望,满眼都是。纡,纡回曲折。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异。”粤教版只对“骇瞩”作了注释:“使人见了感到惊骇。”粤教版教师用书将全句译作“(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感到惊叹”。

“其”在这一对仗句中共出现两次。多家注释对“其”的看法一致,都认为是代词,指代“人们的”。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如冯青《“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新解》一文认为“其”在这里是连词,相当于“而”,表示顺接关系,隐含事理相因,可不译。某一词是否具有某义,必须有例可证,而且应该不只是一个孤例,这正是王力先生所提倡的“例不十,法不立。”冯文并未举出其他“其”当“而”使用的例子,我们也没有见过此类例子。况且,《滕王阁序》全文只用了这两个“其”字,“而”字则用了12个,除两处表示转接关系之外,其余10处均表顺接关系,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中的“而”就是表顺接关系。王勃行文时对“其”“而”的用法分得很清楚,不可能只在这一处使用“其”表“而”的顺接义,而在他处全用“而”字。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其”并不是一个相当于“而”的连词,它仍然是一个代词,只是指代的不是“人们的”,而是指代“山原开阔的景色”和“川泽曲折的态势”。

人教版、粤教版两个不同版本的注释,对“山原旷其盈视”的理解基本一致,均将“盈视”释为“充满视野”,“盈”被理解为一般性动词;但却把“川泽纡其骇瞩”的“骇瞩”释为“使人见了感到惊骇”“使人感到惊叹”“使人看了吃惊”。这样的理解显然不符合使动用法的概念,动词的使动用法应该是使宾语具有动词所具备的行为或状态,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是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指“臣”使“之”具有“活”的状态。这里的“骇瞩”若为使动,应该译为“使注视的目光惊骇”而不是“使(某物)感到害怕”,“某物”“感到”义不知从何译来。北师大版的注释为:“山野平原辽阔旷远,使人眼界大开;江河曲折迂回,看起来令人惊奇。盈视,张目远望,满眼都是。骇瞩,惊奇地观看。”苏教版的注释为:“山野平原空阔平远,尽入视野;河流湖泊浩瀚逶迤,惊人眼目。”这两种注释不同于前两种,北师大版对整句话和对“盈视”“骇瞩”的注释明显地不够一致。苏教版注释倒是简明概括,把“盈”和“骇”译作“尽入”和“惊人”,但是意译的成分居多,对“盈视”“骇瞩”的交代有些单薄。

“视”“瞩”本为动词,意思分别是“看”“注视”,在这里动词活用作名词,“视”指“视野”,“瞩”指“注视的目光”,这里动词名用,在句中能和前面的动词“盈”“骇”搭配,同时还能唤起人对动作的联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同时,这两个字意义接近而声不同,使得对仗十分工整巧妙。句法结构为主谓结构“山原旷”对主谓结构“川泽纡”,主谓宾结构“其盈视”对主谓宾结构“其骇瞩”。從节奏上看,这样的理解更符合骈体文句式特点和节奏特点。依照笔者的理解,这两句的诵读节奏是: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是骈体文六字句中的三三式。如此理解,语义节奏与朗诵节奏相符合,自然而优美。

综上所述,该句似乎当译为:山岭和平原开阔宽广,那开阔的景色注满视野;河川和湖泽迂回曲折,那曲折的态势惊骇(人们)注视的目光。笔者质疑“惊骇”一词可否带宾语,若其不能带宾语,“骇瞩”只能理解为使动用法。“惊骇世界”“惊骇世人”的用法是可以见到的,但“惊骇目光”的例子却难见其一,即便是“惊骇世界”“惊骇世人”,也是“使世界惊骇”“使世人惊骇”的意思。因此,笔者认为将“川泽纡其骇瞩”译为“河川和湖泽迂回曲折,那曲折的态势使(人们)注视的目光惊骇”更为妥帖。

2.“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中的宗悫因战功被封为洮阳县侯,“洮阳”今在广西全州,还是甘肃临洮?

粤教版有注:“宗悫,南朝宋人,少年时曾向叔父表示‘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立下远大志向,后因战功封洮阳侯。”“洮阳侯”即“洮阳县侯”,是当时的第三品爵。而今有两个“洮阳”,一在广西全州,一在甘肃临洮,宗悫受封的“洮阳”到底是哪一个呢?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兼及历史、地理和传统文化知识。笔者查阅资料,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冥思苦索后终于想到了宗悫所处的时代,想到了南北朝时期有并存的政权,想到了南朝宋的疆域。解决问题的方向明确之后,便不难得到如下信息:宋是南朝四朝疆域最大的一个朝代,强盛时,据关守河,北部防线到达潼关、黄河一带,其统治地区北部与北魏划黄河为界,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至此,问题迎刃而解,宗悫因战功被封为洮阳县侯的“洮阳”应该在今广西全州,因为今甘肃临洮在南北朝时期处在北朝疆域之内,南朝刘宋政权封赏宗悫为侯,其封地只能在自己疆域,不可能封到北魏的领土上。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语文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给语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际的语言现象展开探究,可以有效地将新课标要求真正落实到位。

[作者通联:陈清华,广州市南武中学;

林少苗,广州市南武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意识备课
多媒体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孩子刚入学,父母咋“备课”?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创设情境,构建灵动的英语课堂
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意识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