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陈情表》的批判性阅读

2021-05-24杨田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陈情表批判性思维

杨田春

摘 要 李密《陈情表》一文历来便有“至真至诚”的赞誉,而实际上表中所陈之“忠”具有虚伪性。我们可利用此文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在带着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中我们发现:“伪忠”之下,是李密的一种虚与委蛇的坚决周旋,他将“尊严的面子”舍去,却留下了“强硬的里子”。

关键词 《陈情表》;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

李密《陈情表》一文历来便有“至真至诚”的赞誉,人教版选编《陈情表》的目的也是让学生体会表文中“至诚至性”的动人情感及其言辞委婉的陈情艺术。假若思维止步于此,那么学生最多是又做一次情感体会和言说技巧的分析,但此文的教学价值远不止于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此文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带领学生到批判性思维领域去进行拓展。

一、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阅读

在进行批判性阅读前,学生应了解:所谓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敢于质疑已有观点或已有思想,并基于质疑来分析判断、论证推理,以建构起更合理的认知的高阶思维,具有反思性、思辨性、创造性。批判性阅读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去深入理性地阅读文学作品的高层次阅读活动,可以批判作品的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封建观念,或反思解读定论等等。

二、疑“忠”

质疑是批判性阅读的起点,质疑的东西最终以提问的形式呈现。这篇公认为“至诚至性”的《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陈孝情”“表忠心”,以期终养祖母、暂不出仕的表文。进行批判性阅读时当批判什么呢?

任务一:找准批判方向,向《陈情表》发出质疑,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古文观止》评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意思是李密所陈皆为至性真情,而这种真诚至情最终感动了晋武帝。事实真是如此吗?假如我们细读文本,思辨地审视所谓“至情”,便会发现此言多虚。《陈情表》所陈之情的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忠、孝之情。李密是个大孝子,因其家庭境遇的原因,他对祖母感情甚笃,且其孝心早已远近闻名,所以,李密之孝情,无论是从伦理上来考虑,还是从“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经历推测,都颇为真挚。因此,对于《陈情表》之孝,质疑的价值不大。但是,一个亡国旧臣对新朝皇帝陈“忠”,这就很有点意思,颇具批判价值。我们可做此质疑:所陈之“忠”是否真实?

三、证伪

质疑发出,还有一个必须要完成的步骤,那就是要找寻证据去判断自己的质疑是否站得住脚,避免强行批判。假若文中能找到证据证明“忠”的虚伪性,则说明我们的质疑方向是正确的,批判才有说服力。

任务二:细读文本,获取证据,证明“忠”之虚伪。

方式: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此文满篇充满了对晋征召、授官的感激之情,一边感激涕零,一边却“辞不赴命”,给出的理由仅仅是祖母年老,疾病缠身,离不了自己。在儒家忠大于孝的传统里,他却选择以孝为先。他说祖母早已疾病缠身,又称自己“未曾废离”,但他仕蜀之日过去未久,他当时又是怎么安置祖母的呢?若是留之于家鄉,则此言欺君;若曾携母赴职,则此时亦可效仿。尽管李密连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来极力渲染祖母命在旦夕的危急之状,但从他选择用年龄差而非言“祖母大限即至”来表明“尽节日长,报养日短”的道理,以及“保卒余年”之词来看,祖母似乎尚有余寿,且事实上祖母一年多后才过世。这说明祖母当时病情并没有那么危急,可他这次已不愿携母出仕了!忠心几何?答案渐明。李密又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似乎忙不迭撇清自己与蜀汉的关系,站队于晋,极力向晋武表明忠心。可深入思考,我们便不难发现它的反常之处:儒家士子出仕以“治国平天下”为追求,对于那种汲汲于仕途显达的行为极为不屑的,即是有也绝不会宣之于口;儒家士臣崇尚“从一而终”,以“忠臣不事二主”为自己的信仰,他们极在意忠臣名节。然而,李密竟舔着脸说自己本是追求官路显达且又不在乎名节的人,这种反常之言绝对违心,实属伪言。由此可知,李密之“忠”为“伪忠”!

四、求真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质疑与判断,不以证明已有观点或思维的不合理作结,还要挖掘藏在深处的东西,来发展或建构起新的更合理的认知。所以,对于《陈情表》的批判阅读,证“伪”后就终结,我们还要继续求真。这种“伪忠”之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李密极尽卑微的陈词下藏着的究竟他怎样的内心态度?

任务三:再入文本,发掘“伪忠”背后的真相,并作出合理阐释。

启发一:开头诉悲情,难道就为引起武帝的同情?有无其它目的?李密开口即叙自己境遇不佳,孤苦零丁,只能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惨状,言辞甚哀。甚至不顾“家丑不外扬”的传统信条,不惜“彰母丑”,将母亲改嫁一事都抖露出来。其情悲苦如此,晋武若还不体谅,岂不显得刻薄寡恩?而当时的晋武因一统天下的需要正忙着树立仁君形象呢。李密此举,便有公然“道德绑架”的强硬。当李密言及奉养祖母之事,措词是“未曾废离”“区区不能废远”。“未曾”,潜台词便是之前不曾怎样,此后也不打算怎样;而“区区不能”即万万不能,更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坚决态度了。这两个词看似述祖母只能依赖自己的惨状,实则向晋武摆明了坚决拒绝赴任的强硬态度。

启发二:李密提“孝治天下”的国策,意欲何为?为了说明自己因“孝”拒诏的合理性,他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套语用词多么恭敬,可这绝不是卑微请求,连软话都算不上。晋武帝篡位立国,诛杀曹氏家族及不臣于晋的曹魏旧臣,早已声名狼藉于“忠”,“仁义”也失,只能用“孝”来做遮羞布,定“孝治”为国策来换取人心。李密明知其伪却出此言,颇有“请君入瓮”的嫌疑。“凡在故老,犹…,况…”“凡”是一般情况,朝廷尚且怜惜,“况”是特殊情况,你岂能反而不管呢?胁迫意味渐浓。“乌鸟私情”,乌鸦尚有反哺之情,你晋朝一边标榜“孝治天下”,一边干禽兽不如之事?这些话在李密心里绝对是挺直了腰杆,底气十足地说出来的!

点拨一:是“岂敢”,还是“就敢”?至于李密称自己“亡国贱俘”“少仕伪朝”,本就求宦达,又不要名节,这简直就是在将自己作为一个儒家士臣的骄傲与尊严狠狠地践踏。但,这种极度伤自尊,卑微到尘埃里的软话,往深了看,却透着强硬。他说自己不在意名节,不敢盘桓,不敢有任何不臣之心,可他却一直在盘桓,坚决在拒诏。况,此话一出,便直指晋武小心掩饰着的对臣子的猜忌之心。李密始终说着最“软”的话,却干着最“刚”的事。当一个人扯掉遮羞布,踩着自尊,赤裸裸地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他便早已无所畏惧,而你却已败下阵来。

点拨二:是“怖惧”,还是“不惧”?最值得注意的是,李密在叙自己之艰难处境时说“具以表问”,也就是说他在《陈情表》之前就呈过一次辞命表文,这份“前陈情表”的具体内容我们虽不得而知,但我们可合理推测,其内容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乞终养与感皇恩。或许是其姿态不够卑微,抑或是拒诏态度不够坚决,这份前陈情表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引来了“诏书切峻”,皇帝恼火,郡县催逼。一般人见此情形怕是早已吓得“奉诏奔驰”,李密面对杀气腾腾的君王之怒却依然选择“顺私情”,竟决定再上表文。皇恩浩荡,感恩戴德;有母要养,决不从命,抗旨决心坚不可摧。李密以最卑微的姿态干最强硬的事,所以说,《陈情表》“伪忠”背后实则是李密的一种虚与委蛇的坚决周旋,他将“尊严的面子”舍去,却留下了“强硬的里子”!

五、写作

批判性阅读的终点,不该止于思维的结论,应该用文字将思维锤炼,让认识稳定于深刻,真正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批判性阅读习惯。

任务四:以“向‘忠的背后看去”为题,将本次阅读成果,写成批判性文学评论。

要求:分析要基于文本,不能游离文本,泛泛而谈;推测要合理,切忌想当然;评论要体现思辨性,确保是批判性阅读评论。1000字左右。

[作者通联:重庆万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批判性阅读陈情表批判性思维
至性之言,自尔动人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培养批判思维 彰显核心素养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论批判性思维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陈情表》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