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危型HPV感染对尖锐湿疣患者持续性感染的影响1

2021-05-24薛志春叶仁清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性传播载量危型

薛志春,叶仁清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尖锐湿疣是常见性传播疾病,由人乳头病毒(HPV)感染所导致的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的性传播疾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有着较长潜伏期,一般需经过(6~8)个月。由于缺乏病因性的治疗方法,其病毒需通过各种机制来逃避机体免疫清除。已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高危型HPV对尖锐湿疣患者HPV持续感染有一定影响[1]。现将高危型HPV对尖锐湿疣持续感染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86例尖锐湿疣患者均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1.23±3.45)岁。纳入标准:① 均符合《性传播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② 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醋酸白试验为阳性;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 免疫功能低下或者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② 妊娠患者;③ 糖尿病者;④ 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⑤ 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常规消毒后,行局部麻醉。剪取部分疣体置于微量离心管中,于-20℃的温度下冻存待测。然后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烧灼剩余的疣体组织,并进行止血。选取HPV6型、HPV11型、HPV18型核酸测定试剂盒检测,取单管单人份的PCR反应管1支,加入处理后的标本或者阳性标准品,按照2 000转/min的速度离心,并将各个反应管放入PCR仪的反应槽内,按照所对应的顺序标准阳性标准品、对照标本及未知标本。采用热启动法扩增,扩增条件:在93℃下预变性2min45s,55℃下预变性60s,10个循环;93℃下预变性30s,55℃下预变性45s,循环30次。确定基线及阙值。

1.3 观察方法 随访1年6个月,持续性感染诊断标准:末次治疗结束后,持续观察1年以上,仍有疣体复发,且复查HPV型与初次诊断时相同。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HPV分型所对应的持续性感染例数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明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HPV分型与病程相关情况 低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率明显低于高危型HPV、混合HPV,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混合HPV的持续性感染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HPV分型与病程相关情况(n,%)

2.2 病毒载量与病程关系 病毒载量103~105、105~107、>107的持续性感染经对比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病毒载量与病程关系(n,%)

3 讨论

尖锐湿疣也被称为生殖器疣,多是通过性行为传播。人乳头瘤病毒(HPV)在所发现的DNA病毒中是最小的一个,已有临床研究发现,此病的发生与高危型HPV密切相关。常见的引起尖锐湿疣的HPV有6型、11型[2],在人体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可大量繁殖,故外生殖器与肛周部位是人体中最为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其中HPV16、HPV18是宫颈癌、阴茎癌发生的致病原因[3]。当前,临床无特效抗HPV的药物,临床治疗主要是破坏机体内的病变或者诱导机体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抗感染的效果。

尖锐湿疣的治疗临床采用咪喹莫特,已有研究表明: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疣体清除率可达到56%,其复发率在13%左右。由于咪喹莫特是新一代的免疫调节剂,可刺激机体内细胞免疫反应,进而清除病毒,清除疣体。对于女性而言,其清除时间约在9个月左右,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彻底清除体内的HPV感染,最终发生持续性感染[4]。已有研究表明,低危型HPV感染的尖锐湿疣患者疣体平均清除时间为6个月,而高危型的HPV感染患者疣体清除时间为8个月,比其他类型的持续感染时间更长。此次数据调查研究显示: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组,与相关调查研究相一致。此次数据调查还显示,不同病毒载量组患者的持续性感染与病毒数量无密切关系,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高危型HPV感染的尖锐湿疣患者发生持续性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且病程较长,后期治疗不明显,疣体清除率较低。因此,应做好性教育,杜绝性传播感染的可能。

猜你喜欢

性传播载量危型
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对不同HBV DNA 载量孕妇母婴阻断效果观察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山东省森林可燃物样地调查与样品采集方法探析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