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鳞癌中HPV16 E7与Smad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

2021-05-24颖,张斌,杨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鳞癌免疫组化切片

李 颖,张 斌,杨 玲

(1.武警重庆总队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61;2.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00;3.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皮肤科,云南 昆明 650032)

TGFβ是一类对上皮细胞生长有潜在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Smad7是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最为重要的负性调节因子,Smad7表达升高可对TGFβ信号转导通路起到限制作用[1]。就皮肤鳞癌而言,除了皮肤老化、紫外线及多种因素参与鳞癌的发生,皮肤鳞癌与HPV的关系也日益引起关注。研究表明,HPV可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形成叠加效应,提示HPV在鳞癌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鉴于TGFβ作为上皮细胞中最重要的抑制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在HPV16感染的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却不能发挥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以及Smad7在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为此,笔者以HPV16与Smad7的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检测皮肤鳞癌组织中HPV16 E7和Smad7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皮肤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材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 门诊确诊皮肤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蜡块37例及正常皮肤标本(整形手术或创伤手术边缘皮肤)蜡块30例,皮肤鳞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治疗。皮肤鳞癌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7岁,皮损发生于头面部者19例,躯干部4例,生殖器部位2例,四肢12例,按分化程度划分为低分化癌11例,中分化14例,高分化12例。

1.2 方法 ①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中Smad7和PCNA的表达:4μm厚石蜡切片按常规脱蜡至水,3%过氧化氢甲醇溶液37℃孵育15min,枸橼酸盐抗原修复,分别滴加抗体工作液(兔抗人Smad7多克隆抗体或鼠抗人PCNA即用型单克隆抗体),4℃孵育过夜后,滴加50μl聚合物增强剂;37℃孵育20min,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37℃孵育30min,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片,镜下观察并照像,每步骤间均用PBS漂洗充分。在良好的组织结构及清晰的背景上细胞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判断标准:观察胞浆Smad7的染色强度,分为(0~3)级。0级(0分),未着色即阴性;1级(1分),浅黄色即弱阳性;2级(2分),黄色即中等程度阳性;3级(3分),棕黄色即强阳性。对PCNA染色强度进行两级评分,既进行染色强度的分级,又进行细胞计数。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计数阳性细胞百 分 数。分 别 计 为0分(0)、1分(1%~25%)、2分(26%~50%)、3分(51%~75%)、4分(76%~100%)。两种评分相乘作为最后的染色积分,其积分大于1被认为该组织切片免疫组化PCNA染色阳性。其中,(1~4)分为弱阳性(+);(5~8)分 为 阳 性(++);(9~12)分 为 强 阳 性(+++)。② PCR检 测HPV16 E7DNA:4 μm厚石 蜡包埋切片,3枚切片放入1.5ml Ep管中,加入0.5ml DEXPAT®试剂,水浴箱内100℃加热处理10min,12 000rpm,4℃离心10min,水层含有组织DNA;直接作为PCR反应的模板,进行PCR反应。PCR扩增条件:94℃ 90s、94℃ 30s、54℃ 60s、72℃ 60s,共35循环,72℃ 5min。分别扩增HPV16 E7和人GAPDH的DNA片 段(HPV16 E7引 物:5′-ATGCATGGAGAT ACACCTACATTGC-3′,5′-TTATGGTTTCTG AGAACAGA TGGGG-3′,产物大小297bp;GAPDH引物:5′-GCACCGTCAAGGCTGAGAAC-3′,5′-ATGGT GGTGAAGACGCCAGT-3′,产物大小142bp)。取PCR扩增产物5μl,在2.5%的琼脂糖凝胶和0.5×TBE电泳液中电泳,电压为80V,约(80~100)min后,通过凝胶成像分析仪观察电泳图像,在GAPDH扩增出来的条件下,于Marker 300bp处有电泳条带出现者,说明扩增得到HPV16 E7基因,对阳性结果重复一次。③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HPV16 E7表达与Smad7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育30min,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片,镜下观察并照像,每步骤间均用PBS漂洗充分。在良好的组织结构及清晰的背景上细胞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判断标准:观察胞浆Smad7的染色强度,分为(0~3)级。0级(0分),未着色即阴性;1级(1分),浅黄色即弱阳性;2级(2分),黄色即中等程度阳性;3级(3分),棕黄色即强阳性。对PCNA染色强度进行两级评分,既进行染色强度的分级,又进行细胞计数。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计数阳性细胞百 分 数。分 别 计 为0分(0)、1分(1%~25%)、2分(26%~50%)、3分(51%~75%)、4分(76%~100%)。两种评分相乘作为最后的染色积分,其积分大于1被认为该组织切片免疫组化PCNA染色阳性。其中,(1~4)分为弱阳性(+);(5~8)分 为 阳 性(++);(9~12)分 为 强 阳 性(+++)。② PCR检 测HPV16 E7DNA:4 μm厚石 蜡包埋切片,3枚切片放入1.5ml Ep管中,加入0.5ml DEXPAT®试剂,水浴箱内100℃加热处理10min,12 000rpm,4℃离心10min,水层含有组织DNA;直接作为PCR反应的模板,进行PCR反应。PCR扩增条件:94℃ 90s、94℃ 30s、54℃ 60s、72℃ 60s,共35循环,72℃ 5min。分别扩增HPV16 E7和人GAPDH的DNA片 段(HPV16 E7引 物:5′-ATGCATGGAGAT ACACCTACATTGC-3′,5′-TTATGGTTTCTG AGAACAGA TGGGG-3′,产物大小297bp;GAPDH引物:5′-GCACCGTCAAGGCTGAGAAC-3′,5′-ATGGT GGTGAAGACGCCAGT-3′,产物大小142bp)。取PCR扩增产物5μl,在2.5%的琼脂糖凝胶和0.5×TBE电泳液中电泳,电压为80V,约(80~100)min后,通过凝胶成像分析仪观察电泳图像,在GAPDH扩增出来的条件下,于Marker 300bp处有电泳条带出现者,说明扩增得到HPV16 E7基因,对阳性结果重复一次。③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HPV16 E7表达与Smad7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HPV16 E7检出情况 37例皮肤鳞癌组织中共检出6例HPV16 E7阳性,在30例对照正常皮肤组织中,未检出HPV16 E7(见图1、图2)。

图1 PCR检测皮肤鳞癌组织中HPV16 E7基因表达的凝胶电泳图

图2 PCR检测正常皮肤组织中HPV16 E7基因表达的凝胶电泳图

2.2 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7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大多数鳞癌细胞胞浆高表达Smad7(P<0.01),染色呈棕黄至棕褐色(见图3),其中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的共26例。此外,少数鳞癌组织脉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也有Smad7的散在表达,部分(5例)肿瘤组织不表达Smad7(见表1)。

图3 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7在正常皮肤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200)

表1 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7的表达

2.3 PCNA在皮肤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37例皮肤鳞癌组织中均有PCNA的阳性表达(见图4),其中强阳性例数为22例,胞核PCNA表达强度与鳞癌增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见表2)。

图4 免疫组化检测PCNA在正常皮肤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200)

表2 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

2.4 比较统计学分析HPV16 E7和Smad7的表达及与皮肤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HPV16 E7表达与皮肤鳞癌发生部位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HPV16 E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Smad7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皮肤鳞癌发生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Smad7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1)均相关,HPV16 E7表达分别和Smad7和PCNA的阳性表达相关(P<0.05),Smad7和PCNA的阳性表达也显著相关(P<0.01)(见表3)。

3 讨论

肿瘤的发生和恶性变是一个受多基因调控、机体内外环境均有参与的复杂过程,在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这一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参与调控。正常情况下,TGFβ可对表皮发挥抑制增殖的作用。Smad蛋白是TGFβ信号从膜受体到胞核的细胞内转导分子和调节分子。Smad7是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最为重要的负性调节因子,Smad7表达升高可对TGFβ信号途径起到限制作用[2]。在繁衍成功并惟一稳定传代成一系的敲除角蛋白5并高表达Smad7(BK5.Smad7)的小鼠后代中也发现,与同胎的非转基因正常小鼠相比,BK5.Smad7成年小鼠在无UV照射的正常饲养状态下呈现出明显的皮肤老化表现,个别小鼠面部甚至出现自发性皮肤肿瘤。这提示Smad7表达升高可能是动物自发性皮肤肿瘤的重要始因[3]。前期细胞试验也显示稳定高表达 HPV16 E7后的A431细胞中Smad7表达水平升高,并可以影响Smad7的细胞定位[4]。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着Smad7表达增加。

表3 HPV16 E7和Smad7的表达与皮肤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HPV根据致病能力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HPV16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高危致病型,HPV16 E7已被确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原癌蛋白,能够绕过细胞周期检测位点,破坏细胞周期的负调控最终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研究证实,除了在宫颈癌中被广泛(90%以上)检出,HPV16也可以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以及消化道癌、膀胱癌、肺鳞状细胞癌和阴茎癌等人类多种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中被检出[5-8],这提示HPV16与上述鳞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TGFβ在宫颈癌等HPV16感染的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却并没有抑制肿瘤的生长。现有研究提示:HPV16 E7可通过多种方式阻遏TGFβ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在HPV16感染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发现,携带有TGFβ受体和相关Smads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缺失。HPV16 E7能够竞争性抑制TGFβ上调p16、p21、p27及p15等CKIs的表达 和 活 化 的能力,使TGFβ抑制细胞周期过快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使用RNAi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HPV16 E7的表达,能够诱导p53、p21向核内聚集,并且可使R-Smad恢复对TGFβ的反应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且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我们推测,外源性HPV16 E7也极可能通过与重要的抑制性Smad蛋白——Smad7发生作用,导致TGFβ对P21等CKIs诱导表达的作用丧失,加剧细胞周期的紊乱,进而促使角质形成细胞失控性增殖,加剧皮肤鳞癌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9-11]。

为此,我们以HPV16与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的抑制性因子Smad7的关系为研究切入点,检测皮肤鳞癌组织中HPV16 E7和Smad7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皮肤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我们发现Smad7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尤其是HPV感染的皮肤鳞癌组织,其Smad7的表达强度更高。通过比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显示:HPV16 E7的表达与皮肤鳞癌的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此外,HPV16 E7的表达分别与Smad7和PCNA的表达强度显著相关;Smad7蛋白的表达强度和皮肤鳞癌的分化和淋巴结转移也有相关性。因此我们推测,HPV16 E7可能通过联合或直接上调Smad7的表达来加速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有必要更深入研究HPV16 E7与Smad7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鳞癌免疫组化切片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CRYAB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16 与PIK3CA、PIK3CB 突变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肺鳞癌化疗后肿块没消怎么办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