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守正创新的路径探究

2021-05-23潘明阳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新时代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抓住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等重要环节,因事变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青年学生的心坎上,把广大青年学子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3-0154-05

作者简介:潘明阳,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办好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所在,亦是彰显我国高校办学风格的特色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思想导航图和行动指南针。实践表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使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内涵不断丰富延伸。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有必要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办学方向、育人根本等方面进行内涵梳理,从而更好地做到守正创新、固本铸魂。

1.关乎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抓好高校思政工作,既是加强党对高校工作领导的具体表现,也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坚持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党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彰显,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在高校得到全面贯彻,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

2.关乎办学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就必然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必须发挥好思政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理直气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关乎育人关键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国家要兴盛,民族要复兴,就必须有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越需要牢牢牵住思政工作这个“牛鼻子”。只有堅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守正创新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信息传播日益迅捷的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需要下功夫进行针对性解决。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高度。当前,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力量对比正在迅速发生新变化,中国稳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稳步提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竭尽所能、歇斯底里对我国从战略上围堵、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在人权、宗教、贸易等问题上寻衅滋事、煽风点火,不遗余力将矛头引向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种斗争躲不过、绕不开,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断浮现,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不断涌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难度不断加大,让思想引领“同唱一首歌”的难度日益增加。而高校处在国家政治安全的前沿,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国家安全观的认知程度严重不足,无法站在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去认识和关注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和风险挑战,认为思政工作虚无缥缈、可有可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法聚焦问题本质去开展工作,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斗争的需要。

2.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强化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找对、事半功倍。干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思政工作更是如此,需要明思路、讲方法,创新手段、改进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党委到具体部门,对思政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受方法手段、能力水平、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面对各种问题矛盾,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等现象还普遍存在。比如有的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拘泥于老经验老样板,方式方法单一,缺乏渠道载体,导致出现思想引导不力、阵地管理不牢、网络舆情多发的现象;有的高校思政教材过于理论化,注重结论性,忽视生动性和可读性,思政课“大水漫灌”多,“精准滴灌”少,讲者乏味,听者更难走心,导致学生出勤率和抬头率都不理想;有的高校对课堂管理不力,对个别教师课堂触碰红线问题管理不到位,导致教师在课堂发表不当言论时有发生,等等。

3.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机制活,则满盘皆活;机制新,则全局立新。“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部和相关部委制定出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对高校思政工作进行了统筹性规划、制度化安排,可以说已经建立健全了不少体制机制。然而,随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发展与形势变化,逐渐遇到了一些统筹推进“不到位”、探索实践“有误区”、教学能力“有短板”等突出问题,必须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比如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设的机制问题,高校各系统的合作机制问题,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队伍建立“立交桥”机制问题,培训和评估标准的机制问题,等等。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守正创新的路径选择

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是事关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需要牢牢抓住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这三个重点,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凸显理念创新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在思政工作实践中,必须积极更新理念观念,拓宽工作思路,努力以思想认识实现新飞跃打开思政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抓项目”的理念。思政工作是务虚的工作,需要运用项目化管理思路,使工作目标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计划更加周详、资源更易整合、评估更易量化。工作实践中,要大胆实行项目化管理,虚功实做、实功细做,将思政工作细化为若干个大项目、小项目,并明确项目负责人,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抓常态”的理念。思政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不是朝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工作实践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吃准摸透思政工作规律,循序渐进促深入,长期坚持打基础,把功夫下在平时、保持常态,不搞“一场雨、一阵风”,实现“长流水、不断线”,不断在“抓常态、常态抓”中提高思政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和风细雨做思政、润物无声育新人的目的。

三是强化“抓考核”的理念。考核是推动工作、督促落实的有效举措。高校思政工作实践中,往往缺少监督与反馈,缺乏评估与考核,存在供给与需求“两张皮”的现象。因此,要强化考核评价、反馈监督意识,适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动态把握学生需求变化,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闭环系统,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在循环累积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比如,可以探索建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督导机制,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作为督导员,负责信息搜集、反馈跟踪,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当好决策参谋。

2.强化手段创新

思政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必须围绕人的发展需求,用改革创新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油盐”调好拌匀,建立从宣传到对象、从思想传播到思想接受的媒介,也就是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形成符合规律的思政工作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充足而均衡的营养。当前,思政工作所处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顺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创造新手段,不断提高思政工作质量和效果。

一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做思政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掌握前沿技術手段,才能抢占舆论制高点,赢得工作主动权。要创新工作思路,树立互联网思维,与时俱进用好新媒体技术,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探索“互联网+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要讲的道理情理和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推动网络思政由最大变量向最大增量转变。例如,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全方位覆盖的社交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可以利用移动媒体、电子书等新型媒介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覆盖面;还可以利用其他学科已经比较成熟的诸如社会调查、量化分析等方法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等等[3]。

二是搭建互动式平台。畅通互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实践管理,实现学生学校的双向良性互动,这是保障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更是体现学生意愿、反映学生情况、凝聚学生力量、集中学生智慧的重要渠道。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积极对接学生需求、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互动。要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保障学生知情权、参与权、发表意见权、批评建议权,使思政工作从形式单一到形式多样、从单向直给到双向互动、从零碎分散到多维综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从感情和利益两个方面兼顾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理顺学生释放情绪的机制,畅通学生表达利益的渠道,维护学生正当合理的诉求,更好地缓和矛盾、化解冲突、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稳健、更公平、更和谐的局面。

三是打造分众化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需求呈现出复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对象、不同类别,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满意度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打造一些载体平台、品牌项目,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将思政工作纳入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打通理论与实践,贯通课内与课外,融通线上与线下,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说服力和竞争力,使思政工作贯穿育人全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高校思政工作打造成为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效度、有温度的育人工程。

3.优化机制创新

众人拾柴火焰高。做思政工作,必须构建大格局、形成大合力。工作实践中,要以整合资源为重点,以激发动力为目标,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为思政工作凝聚磅礴力量。

一是构建大思政机制。抓好高校思政工作,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办学全过程,贯穿高校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评估、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全过程,构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网上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形成统一领导、权责清晰、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大思政”工作机制,用多部门协同的方法解决学生發展中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由原来的内循环转变为大循环,由原来思政系统内的单兵作战变为集团作战、联合作战,迎来‘大思政工作格局”[4]。

二是构建大融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在高校思政工作实践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融媒体时代特性,着力打造一批形式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校网络主流媒体,铸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话语权,做好线上引导和线下思政的结合文章,做到既能“键对键”,又能“面对面”,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三是构建大合作机制。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构建校内校外合作机制,才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只有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肠梗阻,使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方可打破单兵作战的局限,推动形成育人全链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力协同育人的良好合作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求是,2020(14).

[2][5]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冯刚,房正.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高度[J].教育研究,2017,38(7).

[4]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6.

责任编辑:钟雪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新时代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