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做”不如多“思”,请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

2021-05-23刘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物理概念解题技巧物理教学

刘红

摘要: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讲,物理学习好像感觉很难,每次考试完你问一些孩子物理为什么没考好?学生通常有三种回答:我没有背到公式,我做题做得少、我一点都不懂。第一种回答的学生还没有走出初中物理学习的套路,很多初中物理老师确实是那样要求学生去背物理,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指导,但对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用,可以降低低分率。但大部分学生回答是第二种,这类学生总相信题海战术,认为只要做得多物理成绩就可以上来。或者有一些年轻老师也总寄希望于让学生多做题,不断去重复来提高教学成绩。这都是一个误区,物理学科不是数学,作为在一线教书的中学老师知道,数学科学生多做题是一定会提高的,见得多了对数学的解题技巧还是很有帮助的。但物理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的,物理更重要的不是刷题,而是理解,在高考备考中我们首先要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原理,只有理解了才会去应用,才能做到灵活应用。因此我们在学习和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思路,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概念的核心要理解,每一个原理要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概念;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030

一、现如今教师教学存在的短板

第一,填鸭式教学方法依旧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抛弃以往应试教育理念,取消“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但从目前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填鸭式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的教学模式依旧是非常僵化的老师教授学生听课的模式。与此同时,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不惜采用“题海战术”,将相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虽然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地提升,但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他们,思想认知仍停留在知识表面,进而影响自身思维逻辑、物理素养等方面地提升。

第二,重理论、轻实践。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而课本上所讲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理解理应要加强实践锻炼。但是,物理教师常常会忽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只是为了考试、升学而进行授课。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而且他们无法将这些“固定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进而导致物理学习失去了原本意义。

第三,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从当前教学时间安排来看,许多教师时间安排都并不科学,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在讲解知识时也没有进行合理划分,导致学生解题过程中往往将其看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师教学工作开展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多“思”优化课程结构,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想学好物理,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板块模型是常见模型,也是高考的热点模型,但很多学生在板块模型中物体间什么时候会发生相对运动理解不了,很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效果很差,我们来看看这个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2Kg,木板上面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1Kg,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某一时刻对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为要使两个不发生相对运动,求F的最大值为多大?

对这个题目应该属于最简单的板块了,很多学生都是先去求最大静摩擦力f=μmg=2N,所以F≤2N,就认为得到了答案了。其实学生出现这类错误还是思考出了问题,他们认为要滑动需要克服最大静摩擦力,这个是没错,但是没有去思考两个为什么会相对运动?动力学的本质力决定运动。因此我们给的动力F是作用在物块上,并没有作用在木板上的,木板是被动的在摩擦力作用下运动的,只有当木板的加速度达不到物块的加速度时两者才会出现相对运动。因此我们正确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有这个表达式可以看出加速度a越大,F也越大,要找F的最大值,必须找到a的最大值

因此加速度的最大值就可以计算出来,那么F的最大值就可以出来了,F≤3N要正确认识这类问题的核心因素,才会有正确的思考方向.

例题2在倾角300的光滑斜面上并排放着质量分别是m=5kg和m=1kg的A、B两物块,劲度系数k=200N/m的轻弹簧一端与物块B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挡板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物块A沿斜面向上作匀加速运动,已知力F在前0.2s内为变力,0.2s后为恒力,g取10m/s,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对于这类题目来说很多学生刚开始是没有头绪的,其实这个题目的核心就是要理解“分离”的含义以及弹力的核心素养,两个物体在分离之前一直是一起匀加速运动的,每时每刻连个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一样的,因此分离的瞬间两个加速度还是一样的,只是弹力属于接触力,分离的瞬间两者没有相互作用力而已。外力F变为恒力就说明两者分离了。只有理解了这两个点,学生才会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就容易去做了,由解析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为什么开始阶段是变力。

解:先去整体为研究对象在零时刻受弹簧压缩量为x则(m+m)gsinθ=kx。

因为在前0.2s时间内:F+kx-(m+m)gsinθ=(m+m)a,因为形变量在改变,弹簧的弹力在改变,所以F为变力,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为什么前面是变力了。Kx在變小,所以F在变大,进一步可以分析出零时刻F最小,分离后F最大,为后续的有关计算打下思维的基础。

因为在前0.2s时间内,F为变力,0.2s以后,F为恒力,所以在0.2s时,B对A的作用力为0,设此时弹簧形变量为x.由牛顿第二定律知:kx-mgsinθ=ma

解得:a=5m/s当A、B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此时有:F=(m+m)a=30N

当A、B分离时拉力最大,此时对A有:F-mgsinθ=ma(2分)F=50N.

在物理学习和教学中,尤其是在上新课的过程中要重视概念的讲解,每一个物理概念都要结合它的物理含义去讲解,把物理和数学区分开,充分结合物理的核心素养,去挖掘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中,题海战术只是让学生在重复犯错误,一再的重复犯错对学生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与其这样,不如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真正去理解物理,想清楚每一个模型建立的原理和每一个物理模型的核心,这样学生学的会轻松很多,教学效果也会很好。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多思考、多正确的思考,走出杜绝题海战术的误区,还物理学习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多“做”不如多“思”。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20(13).

[2]秦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情况调查及其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2020.

[3]荆皓军.论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0):61-61.

猜你喜欢

物理概念解题技巧物理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
浅析高中教材中几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关于物理概念、 规律教学的思考
基于学讲计划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