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浅山丘陵大棚袋料香菇栽培关键技术

2021-05-22刘永凤简红忠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装袋菌棒出菇

刘永凤 简红忠

1 场地选择

按照NY/T 391-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 汉中大部分地方均符合这个条件。 特别是在新建面积比较大的香菇栽培基地时, 更要严格按照该标准去做好水质、土壤选择,以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1 水 质 要 求 pH 值6.5 ~8.5; 总 汞 含 量≤0.001 mg/L;总砷、总铅含量≤0.01 mg/L;总镉含量≤0.005 mg/L; 六价铬、 氰化物含量≤0.05 mg/L; 氟化物含量≤1 mg/L; 菌落总数≤100 CFU/mL,总大肠菌落(MPN/100 mL)不得检出。

1.2 土质要求 见表1。

表1 香菇生产对土质的要求 mg/kg

2 菇棚搭建

菇棚依南北走向而建,便于通风采光。同一基地搭建大棚时,最好顺一个方向,便于整体通风。 最好选择热镀锌钢管,参考往年气象资料,选择四分管或六分管,以能抵御当地风雪为宜。一般棚长18~25 m,跨度7~8 m。 过长不易通风降温,过短保温效果较差。

经济条件允许的, 也可建成现代化双层香菇大棚,配套卷帘机、风机、湿帘。该大棚的优点是可以自主调节棚内温湿度, 夏菇生产受气温影响较小,缺点是建造成本较高,单棚成本19万元左右。

建造大棚主要是为了解决夏菇的降温、通风,冬菇的日照增温、保温问题。 在搭建大棚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根据生产意向合理选择建棚地址和方式。 同时覆盖薄膜、遮阳网。 在冬菇栽培时,建议遮阳网在内,薄膜在外,以增加棚内温度。

3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关键,要根据气候条件、栽培季节、栽培模式和市场需求综合考虑。夏菇品种可选择庆科212(出菇早)、永丰215(菇大、肉厚)、0912、 申香215 等, 冬菇品种可选择939-1、9608、908 等。

4 材料准备

4.1 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常用的有3 种: 一是杂木屑81%,麸皮18%,石膏1%;二是杂木屑81%,麸皮15%,玉米粉3%,石膏1%;三是杂木屑83%,麸皮16%,石膏1%,丰菇素0.3%。 以第2 个配方最好。 食用菌栽培基质要求见表2。

表2 食用菌栽培基质要求

4.2 机械设备 粉碎机、拌料机、装袋机、扎口机、灭菌锅炉等,接种用电钻打孔。

4.3 消毒药品 消毒药品按1 000 袋计划,每1 000 袋用消毒盒8 盒,接种一擦灵1 瓶,消毒酒精、脱脂棉适量(用于接种工具及手的消毒)。

5 菌棒制作

菌棒制作的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拌料→装袋、扎袋口→上灶灭菌→出灶冷却→接种。

通过改进的YOLO单一人脸检测模型检测出人脸区域后,再利用DLIB库中的人脸68个关键点检测模型在人脸区域内进行遮挡判定。当获得一张图片后,算法会生成一个初始形状就是首先估计一个大致的特征点位置,然后采用gradient boosting算法 [19]减小初始形状和真实形状的平方误差总和。用最小二乘法来求最小化误差,得到每一级的级联回归因子。基于回归的方法直接进行特征提取并学习回归方程,通过设计对姿势变化不敏感的特征可以有效的增强算法对姿势变化的鲁棒性。

5.1 拌料 先将以上培养料按比例称好,各原料先干拌,加水后再拌两次,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手握培养料, 有水渗出而不下滴),然后将料堆积起来,闷30~60 分钟,使料吃透水,立即装袋。 要求达到三均匀,即主辅料均匀,水分均匀,酸碱度均匀。

5.2 装装、扎袋口 采用装袋机装袋, 要求松紧适度, 上下一致, 扎袋时先清理袋口, 再拧紧扎牢。 整个过程要轻拿轻放, 以免刺破袋子。 标准是17 cm×58 cm, 装袋后达到2.4~2.6 kg 最佳。 拌好的料要求在4 小时内装好灭菌, 否则就可能“涨袋”酸变, 影响成活率及产量。

5.3 上灶、 灭菌 装好的袋料要立即进灶灭菌,不可边装袋边上灶。 菌袋呈井字形码放。 点火后大火猛烧,力争4 小时内达100 ℃,中途不能停火降温。 根据料袋大小和数量,保持12~24小时即可停火。

5.4 出灶冷却 停火后, 灶内温度降至80 ℃左右开始下灶, 并趁热将菌袋运至提前消毒的大棚里冷却。

5.5 接种 菌棒接种温度自然冷却到28 ℃以下即可接种。采用大棚或接种帐接种。接种前对大棚用消毒剂熏蒸5 小时,接种工具用75%酒精擦洗,菌种要盖严实,以密封接种口为准,要边打孔(打孔深度以菌棒1/2 为好) 边塞好菌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尽快完成。接种结束立即覆盖薄膜。 7 天后每天清晨要通风换气1次,时长1 小时左右。

6 发菌培养

堆内温度25 ℃左右时, 离菌丝边缘1 cm开始第1 次刺小孔4~6 个,刺孔以后翻堆,每隔10 天翻1 次。 待长满菌丝后刺大孔,早熟品种不易刺孔过多,以60~70 个为宜。

刺孔后呈井字形码放5~6 层, 保持良好通风,防止高温烧堆。 也可下田疏散摆放。

7 出菇管理

脱袋温度,早熟品种保持18~25 ℃之间。应将已发好菌丝的菌棒在预计脱袋前7~10 天排到菇棚内,若超过30 ℃就掀膜通风。 符合脱袋条件时可马上脱袋,脱袋后及时补水。

脱袋要避开大雨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脱袋不能掀开薄膜。不同品种不能混放,以便于管理。被污染的菌棒最好单独排列管理,以免影响好的菌棒。

7.2 出菇管理 高温香菇一般建地面床架式阴棚较好,地面温度低,容易保湿,利于出菇。棚上遮阳物覆盖率要达到90%左右。 管理工作主要是降温、保湿、通风。 菌棒脱袋后拉大昼夜温差,刺激菇蕾形成。 头潮菇采完后,菌袋要休养10 天左右养菌,此期要防止菌袋严重脱水。 10天后注水催菇均可。

低温香菇在9 月份, 气温降至25 ℃以下时即可出菇。 管理工作主要是控制温度在25 ℃以下, 注意通风保湿, 保持空气相对温度90%左右, 精心管理, 力争整齐地出好第一批领队菇。头潮菇采收后, 要加强通风, 停水养菌两周,再进行下一潮出菇管理。 此外,还需注意病虫害防治。

8 病虫防治

加强通风和温湿度管理, 创造适宜香菇生存的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优先选用植物源农药或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药剂。 严格按照NY/T 393-201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用药,药剂残留量应不低于GB 2763-2019《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9 香菇采收

香菇长至七八成熟, 菌盖边缘仍向内卷呈铜锣边状,菌膜刚破裂时采收适宜。过迟或过早采收均会影响香菇产量和质量。

10 废物处理

1)废菌袋回收。脱袋后的废菌袋及时整理,集中回收,避免环境污染。

2)废菌棒处理。 废菌棒包括污染菌棒和出完菇的菌棒。污染菌棒要及时处理,运离生产场地,用作制作有机肥的原料;出完菇的菌棒,集中堆放,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于制作有机肥的原料或其他原料,做到资源循环利用。

11 资料记录

做好每个生产环节的详细记录, 并保存3年以上,以便于质量追溯。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装袋菌棒出菇
南方黑木耳长袋栽培关键环节技术集成*
一种PLC控制的两工位自动装袋装置设计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菇农装袋忙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4UJ-1400马铃薯捡拾机的研制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