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景在高校校园环境中的应用

2021-05-21于冬波刘衍妙

湖南包装 2021年2期
关键词:声景校园环境景观

于冬波 刘衍妙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也发生着变化,如何增强师生在校园景观中的体验性,是人们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声景”即“声音景观”,是一种非视觉的景观表现形式。通过声景来激发感知觉中的听觉体验,从而促进师生与校园景观的互动,在互动中体现出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自然对人感知的反馈,也是校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如今中国对声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其理论与应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将声景应用到高校校园环境中,进而设计出人性化、更具体验感的高校校园环境。

1 高校校园景观的需求功能

高校校园中,呈现在人们眼里的景观,无疑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高校景观的营造,也自然成为设计师的设计目标之一。

校园景观设计营造出的氛围,可以在师生心理上形成直观感受,它不仅对工作与学习的效率以及沟通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同时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对自然价值的感知度产生积极作用。

在校园景观空间活动中,不同的场景对功能性的需求也不相同,这样,设计师的设计便有了针对性。根据研究表明,不同的空间体验需求不同,校园景观的需求分出了实用性需求、情感需求、交往需求以及归属感需求[1]。

校园景观设计首先满足的是师生的基本生活、工作学习这类实用性需求,这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基础要求。每个师生都有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方式,通常伴随着某些行为习惯。尽管这些行为不是由环境引起的,但环境对其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规划校园景观时,设计师通过设计,对校园景观的使用者进行主观引导。

不同活动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个人价值偏好,这要求设计师要结合设计心理学,对校园景观进行更深化的设计,并通过校园景观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来满足其情感需求。高校校园师生在校园中生活学习,自然的会进行很多自发的活动。师生可以在校园景观空间中进行类型丰富且符合特定场所的活动。优秀的校园景观活动空间可以促进师生非自觉性地发生一些积极的行为活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往是人们天性中的需求之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必要的生存形式[1]。大学是学生们学习、交流、互动,彼此间进行思想碰撞,并全面发展自己的地方,也是“知识普世性传播”的地方。因而高校校园景观应具有交流活动、师生邂逅、逗留和交谈等功能,来满足师生的交往需求,从交往的过程中寻求进步、完善自我。

睹物思情,通过校园景观氛围的渲染,给师生留下独特的回忆,继而满足其对校园景观中强烈的归属感需求。大学时光是学生走上独立生活的开始,学生要在校园中度过其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宝贵时光,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得学生对校园产生依赖感,这种依赖感就是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需求。

2 声景与校园景观

“声景”是听觉范畴上的景观,指人作为个体与社会作为整体通过倾听而获得的对声环境的感知,并且强调人作为主体的感知与评价。它是涉猎心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

20 世纪20 年代,芬兰的地理学家格兰诺,最先抽离出了听觉景观的概念,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声景的含义。舍费尔,一名加拿大作曲家,经过大量研究创立了声音设计研究学派。继而他提出了“以教育以及研究为主”的“世界声景计划”,后将其称为声学生态学研究。此研究将声景解释为通过声音来理解人们在特定的时代与环境中作用的方式。其中声景的三要素(图1)分别为:环境、听者与声音[2]。经过对案例的研究,设计师将声景的设计方法归纳总结为:正设计、负设计、零设计。其中最典型案例则是日本的“Shiru-ku Road”公园,Kuo Rokkaku Architect & Associate 为其设计了很多与声音有关的装置,这些声音装置用来收集自然的声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孩子们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大自然的声音,给予他们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的新方式。

这里的“以教育以及研究为主”的背景,无疑是以校园为首选的。

声景原本来源于自然环境,是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们独特的表现性和互动性是对自然的思考。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声景的认识不仅包括自然声音和社会中的声音,还有历史记忆的声音。

近年来,国内外声景学成为研究热点,中国的很多高校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通过声景增加人与自然的沟通与互动。有学者[3]认为应将所有的感知觉重建,而不是以视觉为主导,弱化其他的感官体验。景观设计在历史上一直是一种以视觉为导向的设计,且注重视觉方面的应用。只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听觉器官,增加景观体验感,才能深入理解声景存在及其发展的意义,做到视听的统一[4],进而引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这才是作为设计师的终极目标。

而中国《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明确指出,要建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就要考虑以人为基础的校园设计。自然环境当然包含了“声景”并成为校园景观中的有机部分。高校校园“声景”,直接关系到校园环境的整体质量,且与师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息息相关[5]。

无独有偶,“声景”在进入高校校园成为一个研究课题同时,其本身,也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图1 声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2 琴房(左)与校园关系

3 高校校园景观中声景的应用场景

高校校园环境作为重要的日常空间之一,空间的体验感尤为重要,而在校园景观的规划中,声景会使整体环境有更多的可能性,校园的使用者通过声景产生听觉感官的体验,进而影响其生理与心理的变化。高校校园景观中声景在时空中的表现形式,应特别注重软过度即所谓“灰空间”的设计。在建立过往记忆的过程中,烘托出自然的领地,在私密空间中达到专注力的恢复,而交流及交往的空间也进而扩展并更具方向性。

3.1 灰空间——试听的交互

“灰空间”是指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基于声景下的校园景观灰空间,则有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校园景观中,大部分的植物在日常状态下都以静态呈现,除非借助于自然的力量,以及非自然的特殊手段,会形成植物特有的声响。而这些自然的声音都具有特殊的力量,给听者不同的感受,或引发人们的思考,这种触景生情会对校园中的师生形成一种引导。在高校校园声景设计中,浙江音乐学院琴房周围的植物景观,就是将音乐与植物融合,乐声作为介质,通过植物形成视觉与听觉上交互的灰空间,成为校园声景的一部分。利用植物打造琴房与校园和谐统一的关系,对琴房的噪音形成一种阻隔,漫步在校园中,还能隐约听到琴声,在降噪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而又神秘的声景,营造出浙江音乐学院特有的校园景观氛围(图2)。

3.2 自然领地——记忆的建立

在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而每一种声音都有其相对应的“领地”,但是有些声景只出现在特殊的场景[6]。“领地的记忆”是通过声音作为媒介,进而赋予领地相对应的声音特征,针对于不同的领地,就会有不同的声音,通过声音线索,就可以找回不同领地相应的记忆,也就意味着,人们可以运用声音与记忆的关系,将记忆与校园景观空间联系。

校园使用者在校园景观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通过声音可以强化人对校园空间的感受。合理地运用声景可以激发使用者对校园空间的记忆,形成独特的归属感。在校园道路系统中分区域种植不同的植物,每种树都有其特点,种在一起就会产生差异,通过风的介质作用,在声音上形成不同的变化。对于置身其中的师生,声景可以起到特殊形式的引导,通过不同的响声进行定位,这种定位在无形中就产生导向作用,与空间形成一种立体式的联动,有利于师生对空间进行记忆与联想,在其中必会产生特定的空间想象。同时利用这种方式进行长时间的引导,则会使师生形成一种领地的记忆。

3.3 私密空间——专注力的恢复

景观的软性吸引能使人们从精神疲劳中恢复一部分精力,其不仅不需要耗费我们的专注力,还有助于专注力的恢复[7]。声景主要是在不经意间吸引注意力,因此利用声景有助于恢复精神疲劳,声景的功能之一,就是降噪,置身于声景之中,能持续提升人的专注力。高校校园中私密空间的特殊属性则对专注力有一定的要求,而声景对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接触声景——身处于声景营造的校园环境中,将减轻精神疲劳的症状从而提升专注力。

3.4 交往空间——交往的引导

声景可以准确地引导和激发人们的参与和互动的欲望,因此,通过设计可以引导师生参与体验学校的景观环境。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的特性,意味着声音可以穿过空间,甚至可以通过声音将不同空间联系起来,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对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进行引导。人工声学效应对声景的营造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很多学校都有回音墙等景观小品,因其有趣的声音传播,总是能吸引一部分主体主动地与景观环境进行互动。

4 高校校园景观中声景的设计方法

高校校园具有综合性,而校园主体——师生,经历的是一种开放的生活模式,这也体现了高校与其他校园不同的特殊性。由于其特性,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在高校校园景观中产生共鸣。而校园日常进行中则会传递一些负面的“杂音”,这种时候自然的声音对缓解师生负面的情绪就起着相当大的作用[8]。

在校园声景设计中,与声音相联系的景观通常与视觉相联系的景观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人们天生对视觉具有依赖感,反而对听觉更加敏感,所以通过声音,可以使校园环境更加注重感官体验。虽然这是一种辅助性的知觉,但听觉的特性使得人能够捕捉到视觉无法获得的信息。7 m 以内可以保证听觉的灵敏度,因此在这样的距离下可以进行有效沟通;在30 m 或更远的距离,可以形成一种语言关系,但是并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交谈;由于距离超过35 m,则无法进行正常音量下的交流。通过研究表明,声景营造的手法为:正设计、负设计以及零设计[9]。因此,设计师可以利用听觉的特性以及声景的设计手法,对高校校园声景进行规划与设计。

4.1 正设计与互动空间

听觉具有特殊的媒介作用,在校园声景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其媒介作用,通过声音的引导,使得师生主动进入校园景观空间,进而达到互动的目的。在校园景观空间中,需要寻找更深层次的效果,以丰富师生良好的景观体验。在保留现有声音环境的同时,在环境空间中加入一些其他元素,增强整体环境空间的听觉体验,这种手法就是正设计。在校园中可以利用正设计的设计手法,如景观音乐互动喷泉。音乐声夹杂着喷泉的水声,这种有意识的增添听觉上的感受能让师生对校园景观环境有一个更深程度的体会,给师生驻足、攀谈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一种互动的空间。

4.2 负设计与交往空间

声景中的负设计与正设计相反,是在原有环境中,把一些干扰整体效果的声音给除去[10]。这种手法常被用来处理噪音,是一种净化空间多余声音的手法,起到声音隔离的作用。负设计的巧妙用法还能获得某些特殊体验,如在校园喧闹场所中用植物进行隔断,可以掩蔽噪声,起到闹中取静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7 m 以内的小型交往空间,既不会存在因安静而产生的尴尬,也不会被喧闹打扰。

4.3 零设计与私密空间

所谓声景中的零设计,就是听觉景观设计中在不作任何更改的前提下的一种延续与保持的手法。在一个安静的景观空间,大自然的声音,如风的声音,树叶的声音,正如一位说书人,在你耳边,时而轻声细语,时而生动活泼。将声景应用在校园环境中,可以给予师生不同以往的空间体验感。校园中的植物形成围合空间,微风吹起时,树叶摩挲声汇聚在一起,利用自然的声音,形成一种天然的私密空间。当师生们穿过种满植物的景观廊架,由于空间的半密闭性,人的听觉会尤为敏感[11]。偶尔,微风滑过,带动廊架上的植物沙沙作响,此时,这个相对寂静的空间会格外引人注意。漫步其中,耳边回响着自然的呼吸声,给师生带来与大自然无限亲近的轻松愉悦体验。

5 结论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注重师生的体验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将声景应用于校园环境中,可以给予高校师生对于景观环境的深层次体验,人与景观环境形成一种联系,在体验与互动的同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对于如何将声景方法融入景观设计,设计师和相关从业者尚未有充分的理解和应用。但已有声景研究证明,声景是积极的景观知觉体验方式,对校园景观的营造有所助益[12]。人们能做的,就是结合具体案例,探究声景的相关理论对高校校园景观空间营建的启示与经验,继而将其运用到高校校园环境中,设计出真正满足师生生理及情感需求的校园景观。

猜你喜欢

声景校园环境景观
社区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原理初探*
景观别墅
当代城市声景研究进展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迎接新学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