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大脑“返老还童”

2021-05-19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流血管大脑

“返老还童”大都出现在小说中,习武之人随着对功法、仙术的修炼精进,自身状态变得越来越年轻,年近百岁却拥有青年一般的容貌,人们将这种美好幻想寄托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的渴望。然而,生活中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面临身体机能减退、更多疾病风险,以及最后的生命衰竭。但若通过科学的干预、保健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甚至在特定的组织和脏器上实现“返老还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宋海庆、卒中病房主任孟然为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专利技术——缺血适应训练仪。据说,它能够帮助人体的司令部实现某种程度的“返老还童”。那么,这项专利技术,到底有何奥秘呢?

血管病变影响大脑供血

我们的大脑很害怕孤单,它一刻也无法离开血液的“陪伴”。虽然脑重量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它需要的血液供给却占了全身血液供给的20%。

为大脑供血的血管主要是我们身体双侧的颈动脉。颈动脉负责供血,小血管掌管灌注,当血液达到大脑后就会进入极其复杂、密集的血管网络,进而灌注整个大脑。如果血管网络中的小血管发生了病变,即使颈动脉供血充足,具体脑组织的灌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吉教授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忽视小血管的健康,它与大血管的保护同样值得大家关注。

血管狭窄

颅内血管狭窄在全球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通常使用药物治疗加上手术治疗可以解决该问题。但我国的血管狭窄发病情况与欧美国家稍有些不同,大部分欧美人的血管狭窄发生在颅外段(如颈动脉颅外段);我国人群的血管狭窄高发于颅内段,这种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约为46.6%。这种颅内血管狭窄的情况,用药物治疗后卒中的复发率仍然很高,而且小血管狭窄很难通过置入支架解决。当血管狭窄引起大脑的缺血缺氧,会使大脑功能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出现血管性痴呆等。

脑小血管疾病

宋主任介绍,脑小血管病是一类多种病因导致的直径50~400微米的脑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受累的病理过程。一旦脑小血管出了问题,会引起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损害、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梗死和脑萎缩等多种疾病。脑区不同部位出现小血管的问题,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比如运动区出现小血管的问题,就会出现肢体行走运动缓慢,行走步态出现异常;如果额叶出现小血管病变,情绪、情感就会出现问题,出现多疑的表现等。 吉教授告诉我们,脑小血管病常见以下症状。

1.认知功能障碍

由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早期多会出现执行功能、注意力、情景转换能力的下降;中期则会表现出显著的认知功能恶化,频繁忘记自己已经做过的动作和事情,如经常无法记得有没有关门,需要反复锁门或回头检查;终末期则会出现痴呆,并伴有记忆功能障碍。这种认知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痴呆症状十分相似,但相比于阿尔茨海默病,小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可以逆转的。

2.睡眠异常

睡眠障碍是脑小血管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但由于其相对于其他多种因素造成的失眠缺乏明显的特异性,所以容易被忽略。这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以及睡后无恢复感。

3.排便障碍

中老年女性有时候憋不住尿,甚至有点遗尿,如果已经就诊排除了泌尿系统和盆底肌的异常,很可能就是因为脑小血管病变造成大脑的排便中枢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出現排便障碍。

4.运动协调能力障碍

脑小血管病导致的运动协调能力障碍,其典型症状为走路不能走直线、难以保持平衡状态和步态异常。如果患者已经排除了运动系统、血管系统的异常,就需要考虑可能是由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这种运动协调能力障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有所表现,如刷牙时手部动作无法协调,原本能织毛衣但两只手逐渐无法配合。如果脑小血管病影响到饮水、吞咽相关肌肉的神经协调,也会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吞咽功能障碍表现。

【专家提示】上述这些症状不论出现哪一项,都要去医院找神经科医生做检查。

缺血适应训练仪的作用机制

吉教授团队的初期研究结果认为,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可能性;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不适合高龄老人;目前对于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没有明确结论;在患者颅内置入支架,并未发现其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因此,吉教授团队针对中国脑血管病的特点,研发了“缺血适应训练仪”。

吉教授介绍,缺血适应训练仪原理是通过袖带让上肢的血流完全停止,使机体进入一种缺氧但不会造成损伤的状态。当双上肢的氧饱和度逐步下降时,出于自我保护,我们的身体便会调动机体产生抗缺血缺氧的保护性物质。这些“保护性物质”发挥两种作用:第一,让人体组织对氧的需求量减少,提高氧的代谢,让人体的耐受性更好;第二,对于慢性血管狭窄的患者而言,长期的缺血适应训练会产生促进毛细血管生长的蛋白分子,让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从而增加大血管的侧支循环,使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当缺血适应训练仪释放袖带压力恢复上臂血流时,产生的保护物质归巢到全身,对缺血受损的心脏、脑组织等器官,都可以产生保护作用。吉教授告诉我们,对上肢血流进行阻断相对安全,上万的病例中没有发生一例栓塞,而且操作方便。缺血适应训练不仅有代偿再生小血管、开放侧支循环的作用,对大血管发生狭窄处的局部血流也有很好的缓和作用。

如果没有专业的设备,在家也可以用血压计进行缺血适应训练。但要注意的是,打血压计的时候速度要快,尽快把血流阻断,速度慢会造成手部发紫,动脉依然供血但静脉血不能回流的情况。

【训练方法】先把血压计的袖带缠在衣服上面,迅速加压到200毫米汞柱,不放气,维持3~5分钟再将气放掉,休息5分钟,做5个循环,可以单侧交替做,每天1~2次。

【注意事项】

1.对于一侧肢体有感染的人不可使用此方法,建议高血压患者将血压降下来后再开始训练。

2.一定要阻断上肢动脉血流才有效果。且双侧同时阻断,可以起到双倍的训练效果。

3.刚开始可以持续3分钟,逐渐耐受以后可增加到5分钟。

4.若在餐前进行训练,一般没有固定时间;如果用餐后训练,应休息一小时后再做。

缺血适应训练仪有效且安全

81岁的孙先生,5年前因为头晕不适就诊,发现颈部两根主动脉几乎完全闭塞,参与脑供血的血液少了将近80%,导致他出现非常剧烈的头晕,几乎无法行走。由于年纪大,早期又有前列腺癌的病史,孙先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又恐难奏效。于是,吉教授团队向他推荐了缺血适应训练仪进行治疗。孙先生坚持按医嘱使用了5年,复查脑部CT发现,大脑里的脑组织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复。

单光子CT能够很好地顯示脑内小血管和大血管的血流情况,红色部分血流最多,达到80%;黄色、绿色血流依次降低。在综合药物和缺血适应训练仪治疗后,毛细血管新生,侧支循环代偿增多,对脑的血供增多,图中红色的图样增多证明了脑供血、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这组对比显示了缺血适应训练仪有效的另一种证据。单纯的药物治疗后,大脑血流情况仍然在逐渐减少,虽然整体进展速度较慢,但大脑右侧血流减少的变化很明显。而经药物与缺血适应性练仪治疗后,不仅完全阻断了发展,同时能够部分逆转,增加血流供应,改善了慢性脑缺血。

不仅是作用于脑小血管,对于颅内大血管供血不足,缺血适应训练仪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上图中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用超声探头探测颅内大脑中动脉等大血管血流的情况。可以看出单纯的药物治疗,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狭窄改善并不明显,但药物加上缺血适应训练仪治疗后大血管狭窄情况明显改善。说明这样能够在狭窄的血管周围建立更多侧支循环,或通过改善狭窄血管本身,让血流的异常流速减慢。

吉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充分论证了缺血适应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临床上,可为80岁以下的颅内动脉狭窄慢性脑缺血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好,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复发,甚至能够让一些中风患者恢复得更快、更好。

2.临床上,对80岁以上的颅内动脉狭窄慢性脑缺血患者,也可起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要合并有慢性疾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或者心脏血管病变的比例便会很高,无论是长期用药还是手术治疗都存在风险。吉教授团队经过研究,确定缺血适应训练仪对80岁以上的人的治疗也是安全有效的。

3.缺血适应训练对颅内外联合狭窄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除了颅内动脉会发生狭窄以外,颅外动脉也会发生狭窄。吉教授团队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颅内外动脉同时发生狭窄的患者而言,使用缺血适应训练仪也是安全有效的。

4.可改善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这一国际难题。

老年性痴呆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血管性痴呆,而血管性痴呆中又有约70%的病例由小血管病变引起,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通常比较困难。用缺血适应训练仪对于脑小血管病的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的。

【专家提示】65岁以上的老人,有约60%的人都有小血管的问题;常见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约25%的人都和小血管病有关。

(编辑    姚宇澄)

受访专家

吉训明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卒中抢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宣武医院-哈佛麻省总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中方主任、国家远程卒中中心主任、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低氧适应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学术部主任。

宋海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质量控制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脑防委国家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疼痛以及神经系统疑难疾病诊断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孟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兼任中国脑卒中学会静脉窦与高颅压学组副组委、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华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等。专业特长为脑血管病的急性血管再通、脑保护和重症救治。

门诊时间:周五下午

猜你喜欢

血流血管大脑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睡前花6分钟做血管操血管通畅对身体大有好处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睡前6分钟,血管保畅通
改良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牙髓活力的应用研究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超声多普勒仪血流参数计量检定装置的研究
最强大脑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