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书看周恩来的人生境界

2021-05-17朱广联

科教新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济世破壁伯父

朱广联

周恩来修身齐家,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高山仰止。他的领袖风范、博大情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让他的同事、友人为之赞叹,也让他的对手和敌人为之折服。

翻开周秉德先生著《我的伯父周恩来》第二章,你会发现一首非常熟悉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1917年9月,周恩来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与几个好友告别时写下的。字里行间,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负笈东瀛,济世求索,欲破壁而飞、誓当英雄的壮志豪情,仿佛扑面而来。时隔两年,留日即将回国的周恩来在他的《雨中岚山》诗中写道:“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诗言志,词传情。从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周恩来在日本接触社会主义新思想后,认识到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救中国的“一点光明”,尽管还有些模糊,毕竟看到了希望。随后,周恩来义无反顾地回国,并很快投身到五四运动中去。

“不准搞特殊,做好普通人。”周恩来对自己、对家人、对亲友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便可见一斑。1946年6月,为谋求国内和平,制止内战,周恩来随中共代表团驻南京,负责同国民党政府的代表进行谈判。亲友得知后,有的托人带信,有的直接找上门来请周恩来给予照顾,帮忙找工作。堂兄周恩夔及夫人陆淑珍就是其中之一。周恩来在给这对俗称“铁仙四歌嫂”的信中写道:“相别几近三十年,一朝晤对,幸何如之。旧社会日趋没落,吾家亦同此命运。惟人生赖奋斗而存。兄嫂此来,弟处他人檐下,实无可为助。……目前局势,正在变化万端,兄嫂宜即返扬,俾免六伯父悬念。……设大局能转危为安,或有机缘再见,届时亦当劝兄嫂作生产计也。”其后,周恩来从自己的生活补助金中拿出一部分送给他们作返程路费和应急之用。虑大局,讲原则,严于律己,是周恩来修身齐家的一贯作风。周恩来在处理家事、亲情问题上,偶尔也会“开口子”,搞“变通”。帮“女儿”找妹妹就是其一。1949年7月22日,周恩来致电时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书记的乔冠华和龚澎。电报中指示:“请在香港报上登一寻人广告,用兰姊的名义寻黄粤生(女性)22岁,四川南溪人。如找到,请龚澎找她谈一下……如粤生愿来北平,望告劉恕邦助她来平。”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孙维世姐妹得以团聚。作为革命烈士孙炳文的后代,孙维世是唯一被周恩来夫妇称作“女儿”的人。骨肉分离,天各一方,盼望团聚,做“爸爸”的怎能不关心呢?

周公吐哺为纳贤,翔宇片牍动九州。透过周恩来的部分书信文传,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大公无私,深谋远虑的人间至爱。

猜你喜欢

济世破壁伯父
一幅油画
破壁机值得买吗
破壁机真有那么“神”?
伯父的黄昏恋
破壁机真有那么“神”吗
谢济世:屡次被诬告,虽九死不悔
独善与济世
独善与济世
独善与济世
永远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