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针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效果

2021-05-17张小颖董晓婷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针法偏瘫上肢

张小颖,董晓婷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是指大脑供血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脑部供血不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导致患者缺乏生活自理、肢体运动能力[1]。临床一般选择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功能训练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肢体活动度,改善肢体功能。但常规治疗对大脑激活的区域较小,难以有效修复大部分受损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中医认为气虚血瘀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主要病机,治疗应以补气祛瘀为目的。平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通过结合全身系统辩证施针,使气至病所,可益气活血[2]。本研究基于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6~77岁,平均(62.43±10.21)岁;偏瘫侧:左侧24例,右侧25例。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5~75岁,平均(61.45±9.87)岁;偏瘫侧:左侧27例,右侧22例。上述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接受营养神经、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以及肢体功能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平针法:于每日上午11点进行第1次施针,患者取俯卧位,首先选择肺俞、肝俞、心俞、肾俞、督俞、膈俞、脾俞、腰俞、命门、腰阳关、百会、脑户、风池、C2~C6夹脊穴、风门穴,充分暴露针刺部位皮肤,进行针灸。于每日下午5点进行第2次施针,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神庭、手三里、曲池、太溪、中脘、天枢、关元、气海、风市、血海、悬钟、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位。针刺方向和深度:百会、神庭、脑户穴向后平刺0.5~0.8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3~1.0寸,C2~C6夹脊穴、肺俞穴向脊柱方向稍斜刺0.5~0.8寸,心俞、肝俞、督俞、脾俞、风门穴、膈俞穴斜刺0.5~0.8寸,腰俞、腰阳关、命门穴向上斜刺0.6~1寸,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肾俞、命门、三阴交、血海穴直刺1~1.5寸,足三里穴直刺1~2寸,手三里穴直刺0.5~0.8寸,曲池穴直刺1~1.5寸,太溪穴直刺0.5~0.8寸,风市、阳陵泉穴直刺1.0~1.5寸,悬钟穴直刺0.8~1.0寸。百会、神庭、脑户、风池、肺俞、肝俞、心俞、肾俞、C2~C6夹脊穴、督俞、膈俞、风门穴、手三里、曲池、太溪、风市、血海、悬钟、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等穴位用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常规针刺,其中足三里、涌泉予穴以补法,其余穴位予以平补平泄法,腰俞、命门、腰阳关、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穴给予温针灸,用0.35 mm×50 mm一次性毫针针刺。2次/d,5 d/周。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30 min/次,1次/d,5 d/周。主要步骤:a)由专业康复师观察分析患者情况以及异常表现。b)反复训练丧失的运动部分,包括言语、解释、指示以及视觉反馈下开展反复练习。c)设置任务导向,进行整体动作练习,从侧卧坐起开始练习,借助视觉以及言语进行反馈,设置目标并进行训练转移,使学习到的运动技能可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种环境。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血液流变学: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空腹静脉血,选择全自动血液流变仪(KES-900F)测定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于治疗前后选择Barthel指数(BI)[3]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好。选择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2]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神经细胞坏死,高级中枢无法控制运动功能,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ST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平针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首先通过平针法根据疾病表现的症状体征,辩明脏腑阴阳之所在,针刺特定穴位,刺激皮内触痛觉感受器,形成各种冲动,再通过痛觉传导束将冲动投射至大脑皮质中央,各级神经中枢整合后由椎体系的运动传导路传出,支配相应的骨骼肌,改善肢体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针刺还能兴奋周围神经,加强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联系,缩短休克期,促使中枢神经功能重塑。其中夹脊穴可以刺激非受累椎体束同侧支配神经兴奋,促进受累椎体束修复,诱发随意运动。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通过设置任务导向,抑制不正确的病理模式运动,再通过反复训练使其他区域代偿损伤处原有神经功能,促使大脑皮层功能重组,恢复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同时通过活动以及学习使大脑不断进行重塑,促进受损脑细胞恢复,启动体内储备的传导通路以及突触,促进病灶周围或健侧神经细胞重组以及代偿,恢复上肢运动功能。同时针刺后再进行运动,可使大脑皮质运动区完成动作定型,进而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针法偏瘫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