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2021-05-17忽莹雪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比率粒细胞淋巴细胞

忽莹雪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慢性炎症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多项研究报告称,糖尿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例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2]。炎症细胞因子由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释放到循环血液中并对不同类型的组织产生作用。最近,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已成为T2DM的炎症生物标志物[3]。此外,有研究提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数量和活性相关,在重度炎症状态下平均血小板体积较低。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9月~2020年2月糖尿病患者60例,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诊断标准;任意时段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排除标准:严重贫血;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并发症。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各组之间一般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特征见表1。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数据均来自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一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情况包括高血压。实验室常见值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化学免疫分析仪检测。血生化参数采用Beckmann780检测,使用液相色谱法测量糖化血红蛋白 ;NLR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LR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特征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特征情况

2.2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多变量分析显示,NLR(OR=1.562,P=0.003)和PLR(OR=1.315,P=0.006)是诊断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NLR更高和PLR更低,这意味着NLR和PLR可能随着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耐量受损而变化。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组NLR和PLR值高于对照组,并且与胰岛素抵抗的增加相关[4]。一项临床研究根据HbA1C值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并报告NLR增加与HbA1c增加相关[5]。有学者认为,高水平的NLR是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标志物[5]。最近的研究中报道了NLR和PLR与动脉僵硬有关,从而导致T2DM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增加。这些结果与本研究中结果一致,表明NLR和PLR可能是与糖尿病相关的重要炎症因子。

在糖尿病患者中,血小板的反应性和聚集性增强,并且平均血小板体积也变大,提示血小板减少,这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的风险因素之一,与糖尿病肾病和相关血管并发症有关。虽然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加的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渗透性肿胀或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使巨核细胞更容易产生大体积的血小板有关。

众所周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炎症细胞引起的蛋白水解和对肾脏系膜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也已被证实。在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NLR可能与糖尿病及其相关肾病的存在有关。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早期以及各种进展期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肾小球损伤,并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而肾小球损伤引起的蛋白尿、进行性肾损伤、纤维化、炎症等均与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因此,NLR和PLR可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相关机制需要基础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炎症标志物NLR和PLR值可能是糖尿病的可靠预测标志物。

猜你喜欢

比率粒细胞淋巴细胞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千点暴跌 两市净流出逾7000亿资金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