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7例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及其他老年综合征分析研究

2021-05-17王科化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步速共病老年病

何 旭,王科化,全 晶,方 蒡,李 燕,2*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1;2.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大健康”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1]。老年综合评估作为可以发现潜在威胁老年人健康问题、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减少住院、减少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技术[2]。受限于老年综合评估所包含的评估内容广泛,涉及量表种类多样且暂无统一推荐量表,评估过程耗时长、计算分值及得出结论需要培训及反复训练,使得老年综合评估在推广中有很大限制。本文正是对3年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利用“老年病综合评估管理平台”完成老年综合评估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老年综合征在衰弱老年住院患者中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老年病综合评估管理平台”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住老年病科并完成老年综合评估的住院患者共计377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75岁,男女比例为3∶2,平均年龄为(82.77±7.5)岁,BMI平均值为(22.50±3.87)kg/m2,(其中男264例,女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的慢性病患病率分析发现,最高的前3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且63.7%的患者同时服用5种以上口服药物。

将所有研究对象,按Edmonton量表评分结果进行分类,分为衰弱组占总研究对象57%,共215人(衰弱,评分6分及以上)和对照组占总研究对象43%,共162人(无衰弱,评分0~5分),两组对象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使用由医院老年病科自主研发的“老年病综合评估管理平台”,进行同质化老年综合评估。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步速、共病状态、多药共用、有无慢性疼痛、1年内有无跌倒史等一般信息,综合评估部分重点关注的量表有:衰弱评估(Edmonton)、日常生活功能评估(BADL),抑郁评估(SDS)、焦虑评估(HAMA)、认知评估(MMSE)、营养评估(MNA)等量表进行评估,所有进行评估的人员均为本科室完成量表评估培训的医师。所有数据由“老年病综合评估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储存。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对全部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以%作为比较,采用R*C交叉列联表进行χ2检验;对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统计的秩和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对连续性变量选择Pearson相关性分析,有序变量选择Spearman相关性分析,r值为-提示负相关,反之为正相关。所有显著性评价均以当P<0.05时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综合征组成情况分析

通过统计老年综合评估量表得分(见表1),重点对衰弱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包括4米步行试验步速、有无慢性疼痛、1年内有无跌倒史、失能、焦虑、抑郁、认识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共病状态及多重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衰弱组中患病率最高的前3种老年综合征类型为共病状态(81.6%)、营养不良(70.6%)、失能(69.8%);而在对照组中患病率最高的前3种老年综合征类型是营养不良(68%)、抑郁(43.3%)、焦虑(37.4%);且衰弱组合并其他老年综合征的患病率(86.5%)高于对照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5,P<0.05)。见图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老年综合征患病比较

图1 两组间老年综合征患病情况对比

2.2 两组老年综合评估量表得分比较

从衰弱组和对照组比较可以发现,两组间男女比例、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但衰弱组患者普遍年龄大、步速慢、多有慢性疼痛、共病状态严重、多重用药比例高,量表得分也与对照组间有较大差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步速: 采用4 m步行试验测算步速,衰弱组62%的患者步速小于0.8 m/s提示存在肌少症可能,该组步速的平均值为0.56 m/s,而对照组中可能存在肌少症表现的比例小于50%,且后者的步速平均值为0.94 m/s,明显较衰弱组快;

失能:采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BADL进行评估,在衰弱组中69.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需要依赖他人,仅有28.6%的患者可以独立生活,而在对照组中70.1%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良好,可以独立生活不需依赖他人。

情绪障碍:采用SDS量表评估抑郁、SAS量表评估焦虑。在衰弱组患者更易发现存在焦虑和抑郁情况,其中43.7%的患者存在焦虑、接近60%的患者存在抑郁障碍,29.4%的患者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两种情绪障碍,情绪评估完全正常的患者仅占衰弱组患者的27.8%,提示超过70%的患者存在一种或两种情绪障碍状态;而在对照组中接近40%的患者情绪状态良好。

认知功能障碍:采用MMSE量表进行评估,认知功能障碍在未考虑学历因素情况下,衰弱组中45.2%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比例高于对照组中37.1%的患者,且在对照组中没有发现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营养不良:采用MNA量表评估,衰弱组和对照组中营养良好的人数仅有约30%的患者,衰弱组中确诊存在营养不良的比例为27.8%高于对照组中的11.3%。

共病及多重用药:衰弱组患者中存在共病状态(共患3种以上疾病)的比例为81.6%,最多者同时有16种共患疾病,而对照组中仅近半数患者存在共病状态,且患病总数最多者仅8种疾病;衰弱组中多重用药(同时使用5种以上药物)比例为67%高于对照组57.8%,在统计中发现衰弱组中服药种类最多者同时使用23种药物,而对照组最多使用17种药物。

2.3 两组间老年综合征严重程度的比较

表2 两组老年综合评估表得分比较 分

2.4 各老年综合征与衰弱之间的关系

利用ROC曲线所示可见,共病程度与患者年龄对预测衰弱状态有较明显的优势,而失能在预测患者衰弱状态方面敏感性低但特异性好。提示高龄、共病程度高的患者衰弱风险大。BADL评分与衰弱的相关性最大且呈负相关、痴呆和营养不良以及肌少症也呈负相关;而SAS量表、SDS量表、共病、年龄、可能肌少症、多药共用、跌倒史、疼痛的发生与衰弱呈正相关。提示服药种类越多、焦虑抑郁状态明显、高龄、4米步行花费时间越长、共病种类越多、存在慢性疼痛、跌倒史的患者更已出现衰弱。(见图2)。

图2 ROC曲线

3 结论

利用从疾病、体能、认知、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层面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确定其医疗、康复和护理目标的基础上,施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老年医学不同于其他内科专业的一大特点[3]。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发现的老年综合征又是由众多常见的老年问题相互伴行、相关影响存在的[4]。正如本文研究所发现的,与衰弱老年人群相伴随出现的共病状态、多药共用、失能、情绪障碍等等,这些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异常功能状态,常常造成大量的医疗花费、增加患者及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此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已有类似结论[5]。而一项针对北京部分社区老年人的研究发现,老年综合征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高,且已被证实为住院老年患者临床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示早期诊断和干预老年综合征对改善老年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预后以及发病率、死亡率有重要作用[6]。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与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状态相关的其他老年综合征,对患者的衰弱严重程度有不同影响。及早发现、对指导干预策略十分关键,同时对系统全面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目前老年综合评估国内国外尚未统一、固定的量表组成,可能在评估过程中诊断老年综合征的结论会有影响。但各功能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是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积累来确定的,结合广大老龄化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加大老年综合评估的推广,是提升老年综合征诊治的必要要求。

国外研究认为,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受益最多的是那些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老年问题和/或老年综合征,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残障、衰弱的老年患者,这部分人群占比10%,但医疗花费占总体的比例却高达70%[6]。为迎接挑战,美国的PACE模式和中国台湾的QFD模式已被证实有效,而两种的共同点都是都通过全面评估干预和改善老年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功能状态的方式进行老年人群健康管理。而本研究采用的“老年病综合评估管理平台”正是通过数据化网络平台进行老年综合征评估的重要工具。利用平台的数据库功能,未来可以在大数据信息采集、老年患者健康信息建档、干预效果评估等方面提供数据保证,同时也为云南省不同州市使用同质化老年综合评估提示有效工具。

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正在由不断创新的技术和平台转化成老年疾病、老年问题诊疗的新机遇新起点,未来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数字化诊疗方法将为临床工作带来更多便捷。

猜你喜欢

步速共病老年病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广东省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浅议我国结核病共病及管理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