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临床疗效的研究

2021-05-17王秀菊孟俊君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优良率胆红素黄疸

王秀菊 孟俊君

(威海市立医院网络医院管理中心,威海,2642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之为黄疸,是新生儿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疾病。黄疸严重危害新生儿机体健康,损害其系统,严重的会阻滞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或可引发胆红素脑病(又称之为核黄疸)[1]。因此通过掌握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可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此疾病。本文旨在研究保护性睡眠护理措施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期间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威海市立医院网络医院管理中心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10)d,平均年龄(5.6±3.4)d;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11)d,平均年龄(5.4±3.1)d,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检查、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适当为家属提供心理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保护性睡眠护理,主要包括:1)睡眠障碍评定。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简称PAQI)评价患儿1个月内的睡眠质量,量表由护理人员发放,统一指导用语。家属在患儿入院3 d后完成填写,1个月后再次评定。2)心理护理。告知患儿家属治疗的重要性,且该病的预后与转归;3)睡眠指导护理。逐步调整患儿的睡眠方法,解决相应问题。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临床效果,包括:睡眠时间、胆红素水平与哭闹时间,取其均值,评分越高说明效果越不好。比较2组患儿不适反应情况,包括:呕吐、皮肤损伤与针头脱落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睡眠优良率。

2 结果

2.1 2组患儿睡眠时间、胆红素水平与哭闹时间比较 观察组睡眠时间、胆红素水平与哭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睡眠时间、胆红素水平与哭闹时间比较

2.2 2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与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2.3 2组患儿睡眠质量优良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优良率、护理满意度为90.00%、100.00%高于对照组的68.30%、8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睡眠质量优良率与比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4 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呕吐、皮肤损伤与针头脱落发生率为5.00%、3.33%、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6.67%、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本身致病原因较多,且发病机制复杂[3]。研究资料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胎粪排泄延迟、胎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羊水污染、入院日龄(3 d内)、宫内窘迫、喂养不当、感染因素、母亲初产年龄、低蛋白血症、妊娠并发症、胎膜早破、溶血因素、头颅血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等密切相关[4]。既往研究表明,黄疸的发生与感染、围生期、母亲及新生儿溶血有密切的关系,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点,因此围产期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可减少黄疸病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睡眠时间、胆红素水平与哭闹时间、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呕吐、皮肤损伤与针头脱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这类患儿实施保护性睡眠护理措施,可确保临床疗效。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改善了患儿家属的情绪,确保了临床治疗工作的持续开展,还改善了患儿的睡眠质量,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多睡、多吃,多排,黄疸自然就消退了。

综上所述,实施保护性睡眠护理措施可可有效延长患儿的睡眠时间,提升其睡眠质量,改善病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胆红素黄疸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