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检查联合血清指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筛查的作用

2021-05-14

吉林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脑病磁共振缺血性

朱 彪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据有关报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为1%~8%,且高龄产妇二胎发生该病的风险更高[1]。伴随医疗条件水平的提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死亡率虽有所降低,但其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发育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新生儿健康发育影响严重[2]。早期准确诊断及干预治疗是降低死亡风险并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以往多借助于新生儿Apgar评分及实验室生化指标进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缺少量化指标且量表评分主观性强[3]。本文基于此,探讨磁共振检查联合血清指标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筛查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1月期间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67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4],排除家族遗传病史患儿、并发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产伤继发性脑损伤患儿。依照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意识状态、原始反射、肌张力情况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将67例患儿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轻度组22例,男13例,女9例,出生天数5~27 d,平均(13.52±2.41)d,胎龄36~39周,平均(38.56±1.74)周;中度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出生天数4~25 d,平均(13.57±2.43)d,胎龄37~39周,平均(38.61±1.72)周;重度组21例,男12例,女9例,出生天数4~28 d,平均(13.54±2.46)d,胎龄36~38周,平均(38.47±1.69)周。三组患儿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理论委员会同意。

1.2方法: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5T超导型MRI系统,检查前给予0.2 ml/kg的10%水合氯醛,于患儿耳内塞入棉球防止听力损伤,头部采用海绵固定。横轴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自旋回波T1WI序列、反转恢复FLARIR序列常规横轴扫描,后行横轴位SWI系列扫描:TE20 ms,TR36 ms,翻转角20°,FOV24×24 cm,矩设定448×384,NEX0.75,扫描层厚2.0 mm,获取数据信息上传至工作站处理,最后开展磁共振波谱(MRS)多体素扫描,TE=40。

取患儿股静脉血3 ml,采用Cobas 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患儿血清指标水平,借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水平,采用i-STAT血气分析仪测定血乳酸(BLA)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借助双抗体夹心试验测定。

1.3观察指标:统计常规MRI、MRI+MRS出血病灶、缺血病灶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病灶检出率;检测记录三组患儿NSE、CKBB、BLA血清指标水平。

2 结果

2.1常规MRI、MRI+MRS病灶检出率对比:常规MRI病灶总检出率为82.09%(55/67),MRI+MRS病灶检出率为97.01%(6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常规MRI、MRI+MRS病灶检出率对比[例(%)]

2.2三组患儿NSE、CKBB、BLA血清指标水平对比:三组患儿NSE、CKBB、BLA血清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NSE、CKBB、BLA血清指标水平对比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泛指围生期各种原因引发的部分、完全缺氧缺血性脑部病变,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5]。研究显示该病多发生于围生期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且伴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6]。轻度症状表现以及激惹兴奋为主,自主活动增多,症状24 h内表现明显,持续2~3 d可消失;中度患儿以抑制症状为主,常见嗜睡、迟钝、肌张力降低等表现,部分患儿症状持续时间长;重度患儿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消失,以昏迷为主,部分患儿1周内死亡,存活患儿发生后遗症可能性高,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MRI在小儿疾病筛查中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点,可清晰显示颅内解剖结构、脑实质及脑室周边白质软化情况,特别是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亦可发现灌注损伤及颅内物质能量代谢障碍情况[7]。其对于病灶病变的观察主要为T1WI序列,与脑水分含量及白质髓鞘化情况有关。MRS 是借助MR中的化学移位现象而进行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确定的检查方式,属于新型无创性的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技术。

血清NSE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细胞中,研究证实脑损伤发生导致脑屏障破坏是NSE释放至血液的重要前提,故NSE水平就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及血脑屏障遭受破坏的重要标志物[8]。CKBB多存在于脑组织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脑组织损伤发生后被释放至血液,通过对血清CKBB的检测可灵敏反应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另有研究显示,血乳酸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病理损伤情况下的组织缺氧可直接导致机体内乳酸水平上升[9]。本次结果重度组患者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磁共振检查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筛查的临床价值高,二者联合可准确进行病灶情况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判定,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病磁共振缺血性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