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Myrian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老年早期肺癌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2021-05-13刘利马永峰张银文蒋浩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轴位后处理敏感性

刘利,马永峰,张银文,蒋浩

(沧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河北 沧州 061000)

肺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肺癌的治疗,临床多通过手术结合放化疗等辅助疗法达到根治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由于就诊治疗时肺癌多已进展为中晚期,同时老年患者基础病情复杂且治疗依从性、机体耐受相对较差,导致老年患者往往临床预后结局更差,生活质量低下,1年、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是改善老年肺癌患者预后结局的重要途径[1]。影像学检查是临床筛查与诊断早期肺癌的重要方法,其中螺旋CT因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检查方便快捷及后重建处理技术成熟多样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诊断中[2]。本研究通过对140例疑似早期肺癌的肺结节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Myrian后处理技术在老年早期肺癌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沧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40例怀疑为早期肺癌的老年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40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68例;年龄65~79岁,平均(69.5±2.8)岁;肺结节发现时间7 d~6个月,平均时间(1.5±0.3)个月。纳入标准:(1)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已通过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3)患者病历资料完整;(4)均接受手术病理学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早期肺癌满足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联合制定的《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3]中有关I~II期肺癌诊断标准;(5)患者年龄≥65周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多发肺内结节不能手术切除者;(3)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4)严重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治疗者。

1.2 方法

采用GE BrightSpeed 64排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轴位平扫,尤其是病变部位及其周围需进行重点扫描,扫描层厚为1.0 mm,将轴位平扫薄层影像数据上传至Myrian系统进行图像后处理工作;选择结节所在区域作为感兴趣区,Myrian系统自动生成肺结节相关参数与肺结节三位影像结果,并将病灶体积、平均CT值、病灶最大横断面直径、体积等参数输入Myrian危险度数值计算工具中。以术后最终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yrian技术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等。

1.3 观察指标

由本院影像科两名副主任医师级别及以上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并根据影像结果描述早期肺癌的影像征象。对比Myrian后处理图像与常规轴位平扫的早期肺癌影像征象成像情况,并计算Myrian技术、轴位平扫对早期肺癌、淋巴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情况。敏感性计算方法为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计算方法为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阳性预测值为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阴性预测值为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140例疑似早期肺癌患者诊断结果及人口学特征比较

140例疑似早期肺癌的肺结节病患者经病理学证实为早期肺癌86例,良性结节54例,其中86例早期肺癌中,明确病理类型为早期肺腺癌59例(原位腺癌22例,微浸润腺癌3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0例,早期肺鳞癌2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8例;54例良性结节中明确结核性病变15例,炎性假瘤14例,肺血管畸形18例,纤维硬化性血管7例。早期肺癌与良性结节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早期肺癌与良性结节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比较

2.2 Myrian后处理技术的早期肺癌显像效果

Myrian后处理影像对棘突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等早期肺癌特征表现成像效果优于常规轴位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2。

表2 早期肺癌患者Myrian后处理图像与轴位影像对比[n(%)]

2.3 Myrian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与良性肺结节病中的诊断结果

Myrian后处理技术对早期肺癌的敏感性为90.70%,特异性为70.37%,阳性预测值82.98%,阴性预测值为82.61%,对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85.25%;轴位平扫对早期肺癌敏感性为65.12%,特异性为40.74%,阳性预测值为63.64%,阴性预测值为42.31%,对淋巴转移的敏感性为55.56%,特异性为65.57%。Myrian后处理技术对早期肺癌诊断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常规CT轴位平扫,具体数据见表3-表6。

表3 Myrian后处理技术诊断早期肺癌结果比较[n(%)]

表4 Myrian后处理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结果比较[n(%)]

表5 轴位平扫影像诊断早期肺癌结果[n(%)]

表6 轴位平扫影响诊断淋巴结转移结果[n(%)]

3 讨论

螺旋CT是临床筛查、诊断肺结节及评价肺结节良恶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肺结节大小、形态、数目、密度等影像学特征可实现肺结节的初步诊断与性质评估,但常规CT检查仅能够提供二维断层影像或MPR等简单的后处理影像结果,对肺结节的分析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且无法实现标准化风险评估与结节性质的准确预警[4]。Myrian是一种基于多层螺旋CT开展的专业肺结节影像后处理软件,通过Myrian软件处理可使结节病灶更为直观的体现,并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定量诊断[5]。有研究[6]表明,Myrian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小结节的CT影像细节显示能力与诊断效能,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影像科医生的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避免肺结节的漏诊、误诊现象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Myrian后处理影像结果对棘突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等早期肺癌的影像特征表现显示效果优于常规轴位影像,且对早期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提示经Myrian技术处理后的胸部CT影像较常规轴位影像结果对肺结节的诊断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显示效果更为理想[7]。通过进一步回顾分析可知,老年早期肺癌在临床病例特点及患者自身方面与中青年肺癌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年人群肺鳞癌发病率整体相对于中年人群较高;肺鳞癌以中央性肺癌最为多见,早期便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之气管狭窄或阻塞性肺炎;老年患者一般肺部基础病情较差,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COPD、结核病等肺部疾病;老年患者在检查配合度方面较差。基于以上原因,仅依靠常规CT轴位图像或MPR重建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并不理想,而基于CT影像的Myrian后处理技术应用诊断老年早期肺癌更具可行性与优势,主要体现在Myrian后处理技术对结节的形态、周围支气管与组织侵犯等显示更为进行精细,对提升老年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CT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常规轴位影像开展的后处理技术层出不穷,如MPR、SSD、MIP、VR等技术能够实现肺结节的多角度成像与周围组织、血管关系的清晰成像,能够进一步提升早期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而Myrian后处理软件则是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新型肺结节影像诊断专用软件,具有诊断效能高、可重复性强、严格遵循标准等优点[8-9],能够结合病灶实际情况以及患者个人情况进行良恶性风险评估,目前已在国外取得大量的验证结果并形成行业规范[10]。本研究认为,Myrian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老年早期肺癌诊断的优势为:可实现结构化阅片流程,诊断医师按照相同流程、方式、标准进行诊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断的一致性与工作效率,避免阅片医师个人水平、临床经验、主观意向等对诊断结果产生干预,从而提升早期肺癌CT的筛查诊断能力[11-12]。

综上,多层螺旋CT Myrian后处理技术应用诊断老年早期肺癌可显著提升诊断效应,实现肺结节良恶性的量化风险评估,有效降低早期肺癌的误诊、漏诊率,并能有效避免良性肺结节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如纳入的疑似早期肺癌肺结节患者样本容量相对较少,可能对结果、结论的客观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猜你喜欢

轴位后处理敏感性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