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对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及对美学评分的影响

2021-05-11杨成锦张治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上睑术式筋膜

杨成锦 张治平 黄 伟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525200

上睑下垂为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所致的一种眼睑疾病,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眼睑低垂,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1]。上睑下垂可影响患者眼部外观,严重者可影响视觉发育,需及时进行手术矫正。额肌瓣悬吊术为临床常用的一种矫正术式,主要借用额肌肌力提上睑,但术后易出现眼睑外翻、矫正不满意等问题。眶隔筋膜瓣、额肌瓣悬吊术为临床治疗上睑下垂常用的术式,有研究表示,两者可同时黏附在睑板上,共同发挥提拉上睑的作用[2]。本文将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用于上睑下垂治疗中,旨在分析其矫正效果及对美学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2月—2019年1月抽取60例上睑下垂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5.12±1.78)岁,外伤性上睑下垂7例,先天性上睑下垂13例,小睑裂综合征1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17±1.83)岁,外伤性上睑下垂6例,先天性上睑下垂13例,小睑裂综合征11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单侧发病,上睑下垂≥4mm;年龄均>18岁;均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症肌无力者;下颌瞬目综合征者;精神疾病者;合并斜视、复视、上睑迟滞等疾病者;有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额肌瓣悬吊术,观察组行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具体措施:应用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单眼皮重睑线在5mm左右,重睑线应低于正常重睑线1~2mm,应用亚甲蓝将拟剥离范围标出。皮瓣制作及固定:(1)额肌筋膜瓣:将上睑切开并剥离1~2条眼轮匝肌,充分显露睑板,钝性分离眼轮匝肌与眶隔,至眉弓上1.5cm,应用睑板拉钩使额肌筋膜瓣充分显露,并行局部松解,于眶隔与眼轮匝肌间推至重睑切口部位,应用3-0丝线于内、中、外将其固定在睑板中下缘。(2)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将上睑切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去除微量皮肤,剥离1~2条眼轮匝肌,于睑板上缘1.5cm处将眶隔膜打开,制作“舌形”眶隔筋膜瓣。以拉钩将眶隔脂肪推开,使上睑提肌腱膜充分显露在术野中,于眶隔向上行钝性分离,直至眉弓1.5cm处,形成额肌瓣。将额肌瓣引入眶隔筋膜瓣和上睑提肌之间结合处,从浅至深缝合处理。应用6-0丝线对重睑切口间断缝合,缝挂在睑板前缘额肌筋膜瓣形成重睑,应用Frost缝线对下睑进行固定。两组术后日间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睡前应用红霉素眼膏涂抹,并应用弹力绷带对术区进行加压包扎1~3d,5~7d后拆线。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上睑矫正效果,完全矫正:术后上睑缘位于角膜下1~2mm处;基本矫正:术后上睑缘可遮住角膜2~3mm;未矫正:术后上睑缘遮盖瞳孔≥50%,总有效率=完全矫正率+基本矫正率。由两位副主任或以上职称医师对患者术后3个月美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术后双眼睑高度对称性、上眼睑轮廓、双重睑形成效果打分,各项分值0~3分,分数越高提示美学效果越佳。

2 结果

2.1 两组美学评分对比 两组术前双眼睑高度对称性、上眼睑轮廓、双重睑形成效果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各项美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美学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矫正效果对比 观察组矫正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矫正效果对比[n(%)]

3 讨论

上睑下垂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眼部畸形,发病病因与发育异常、创伤、神经肌肉疾病、衰老等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睑低垂,明显低于正常位置[3]。上睑下垂可影响患者外观及视力,可造成抬眉困难、视物困难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剥夺性弱视,严重影响患者视力[4]。目前临床对上睑下垂矫正术式较多,采取合理的矫正术式治疗上睑下垂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矫正上睑下垂常见术式包括以下几种:(1)增加上睑提肌肌力的术式,此类手术符合生理,在轻中度上睑下垂中适用性较高。(2)应用上直肌肌力,此术式术后容易引发复视、斜视等并发症,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3)应用额肌力量,此类术式适合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但单用术后上睑闭合不全的风险较高。不同术式适应证存在一定差异,单独应用局限性较大,近年来多数学者积极探索联合术式均衡提拉上睑力量,对提升矫正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在参考多种术式优缺点基础上,选择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有效提升矫正效果,术后还获得理想美学效果,且额肌瓣悬吊术可避免眉下辅助切口,对患者创伤较轻。额肌瓣悬吊术中仅对额肌筋膜进行钝性分离,尽量不剪短内、外侧脚,并对额肌筋膜瓣行局部松解,可避免损伤眶上血管,还可最大限度保留较大组织瓣宽度,以保证患者额肌力量[5]。将额肌筋膜瓣置入眶隔筋膜瓣和上睑提肌之间结合处,可形成类似滑车的结构,可保证患者术后上睑活动自如[6]。

眶隔筋膜覆盖在提上肌表面,两者均附在睑板上,对眶隔筋膜进行提拉可产生类似提上肌的效果,达到理想矫正效果[7]。眶隔筋膜瓣操作简单,提拉眼睑时较为符合患者生理结构,可获得自然、接近生理状态的上后方运动,术后不容易出现畸形、臃肿等问题,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美观度的要求[8]。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具有以下优点:(1)眶隔筋膜瓣、额肌瓣与提上睑肌三者重叠吻合,可增加悬吊稳定性,可避免局部张力过大而出现组织撕脱[9];(2)眶隔筋膜具有制作简便的特点,可降低术后水肿、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对提升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矫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林海晨[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上述术式联合应用可有效增强矫正效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美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提示上述术式联合应用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美学效果。

综上所述,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在上睑下垂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矫正效果,获得理想美学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上睑术式筋膜
上睑凹陷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新进展
颊脂肪垫移植治疗中重度上睑凹陷的临床研究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袖状胃加,我们该如何合理选择?
切开法联合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矫正青年女性上睑皮肤松弛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69例宫颈肌瘤的手术途径及术式研究
Ascher综合征的整形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