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1例

2021-05-11杨紫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侧脑血管畸形

杨紫薇

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637000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由于大脑的芽胚血管组织在发育分化过程中出现的形态变异,引起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脑血管畸形按病理改变可分为脑动静脉畸形、动脉血管畸形、静脉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混合型等6型;现报道1例因大脑前动脉发育异常导致脑梗死病例,以提高基层急诊儿科医师诊断及鉴别脑血管疾病。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7岁,因“尿失禁1次伴间断左侧肢体无力伴口角歪斜3+h”入院。患儿既往无类似病史。入院前3+h,患儿于晨起时出现尿失禁1次,随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有头晕、左侧肢体皮肤感觉异常表现,持续时间约5min,随即自行缓解;1h前,患儿再次出现如上症状,持续时间5~10min,后缓解如常;入院前10+min,患儿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后完全缓解,持续时间约5min。入院后查体:体温37℃,心率88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07/72mmHg(1mmHg=0.133kPa),体重:28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头颅无畸形,双侧额纹对侧,双侧眼裂可闭合,鼓气、吹口哨、露齿可完成动作并双侧对称,咽部充血,扁桃体Ⅰ°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颈软,颈阻(-),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外生殖器无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感觉对称,左上肢感觉较灵敏,肢端暖,生理反射存在,余查体无明显异常;个人史及家庭史无特殊异常。入院考虑偏瘫原因待查:(1)脑梗死?(2)颅内占位?(3)癔症?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92×109/L,GR% 56.7%,LY% 35.8%,HGB 139g/L,PLT 319×109/L;生化:AST 39.6U/L,ALT 31.6U/L,ALP 156.1U/L,总蛋白49.4g/L,白蛋白29.2g/L,球蛋白20.2g/L,总胆红素12.1μmol/L,直接胆红素4.4μmol/L,间接胆红素7.7μmol/L,尿素 2.20mmol/L,肌酐14.9mmol/L,尿酸144.5μmol/L,乳酸脱氢酶 506.9U/L,羟丁酸脱氢酶436.85U/L,肌酸激酶18.51U/L,MB 12.2U/L;血电解质:血钾3.41mmol/L,血钠136.8mmol/L,血氯107.6mmol/L,总钙2.12mmol/L,血镁0.67mmol/L,无机磷1.01mmol/L;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胸片:胸部未见异常;头颅CT:透明隔间腔形成;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1d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进一步加查头颅MRI+MRA,期间继续予以营养神经等治疗,3d后报告回示(见图1~2):(1)右侧基底节区斑片状异常信号灶,考虑急性脑梗死,建议随访复查;(2)透明隔间腔形成;(3)右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缺如,双侧大脑前动脉共干,起自左侧颈内动脉,见图2,考虑发育异常;(4)扫及双侧上颌窦、筛窦改变,考虑炎症。5d后患儿好转出院,期间再无不适表现,经电话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发作性表现。

2 讨论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系一种相对少见的大脑Wil-lis环解剖变异,有资料显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为1%~13%[1]。国外有文献报道将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分为4型,Ⅰ型为视交叉上型,两侧均可发生;Ⅱ型可视为Ⅰ型的A1段缺如,两侧均可发生;Ⅲ型可视为Ⅰ型的双侧A1段缺如;Ⅳ型为大脑副前动脉形成,该患儿即为其中的Ⅲ型[2]。导致这种异常的胚胎发生机制尚有争议,解释其发生原因还必须考虑到不同构型解剖结构的差异。文献中关于这种异常的起源有三种理论:(1)前动静脉吻合口扩张;(2)原始上颌动脉与胚胎型大脑前动脉之间吻合口持续存在;(3)原胚背侧和腹侧的吻合环持续存在和扩张[3]。大脑中芽胚血管组织在分化过程中出现了形态改变,从而导致脑局部血管数量或结构的异常。本例儿童以尿失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又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相似临床表现,后又自行缓解,且为患儿自行描述,在临床工作中其真实性及准确性可能会被临床医生所忽视,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一旦怀疑其可能性,应早期行头颅CT、TCD、MRI或MRA检查助诊;患儿右侧基底节区斑片状异常信号灶,提示急性脑梗死,考虑系先天性血管畸形致微小脑血栓形成。头颅MRA检查评估Willis环能同时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系统及双侧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及血管放大显示,被认为是评价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的廉价的检查手段。儿童脑血管动脉畸形早期常无症状,大多于成年后形成前交通动脉瘤而被发现。前交通动脉瘤好发于两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不对称的情况,可能跟血流动力学压力有关。在一侧A1段发育异常的情况下,另一侧优势A1段有较大的血流通过并有较高的最大壁面切应力,长期的血流压力使得前交通动脉处易生成动脉瘤,从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长此以往可导致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形成;有研究显示[4],大脑前动脉Al段发育不全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手术风险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其原因可能为术中对A1段的损伤及阻断导致ACA供血区脑梗死,A1段对称组患者有代偿供血而转归更佳;我国学者[5]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分支及毗邻关系,发现大脑前动脉的变异不仅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还为该部位手术提供难度。A1段均发出重要的穿支血管,手术时应仔细加以分辨、保护,熟悉大脑前动脉A1段的显微解剖关系可指导手术,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有文献报道了右侧A1段发育异常较左侧多[6],这或许和右利手普遍有关,因为人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并且可能左侧颈内动脉直径较对侧的粗,所以左侧颈内动脉系统供血流量较对侧多。

图2 MRA报告

综上所述,儿童以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相对少见,合理地使用实验室检查及提高基层儿科医师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双侧脑血管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体检别忘查脑血管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