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绘画治疗在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2021-05-10李泓颖刘郁

艺术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儿童

李泓颖 刘郁

摘要: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而绘画作为有机细胞在社会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将历史文明和精神文化不断丰富。儿童期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历程的关键时期,经常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需要一种更为细致的“语言”来抚慰内心,为他们的沟通搭建桥梁,并指明道路。社会工作者与这些儿童打交道时,需要运用诸如艺术之类的媒介为其提供服务。本文结合留守儿童的特点,分析社会工作者在对留守儿童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引入绘画疗法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绘画疗法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绘画治疗;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2

0 引言

绘画疗法是一种通过非语言的艺术表达方式了解服务对象心理的治疗方法,通过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绘画作品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服务对象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内心世界通过画笔呈现出来。绘画疗法主要通过绘画表达作者的心理和情感,使服务对象的内心冲突得以缓和,并具有治愈身心的作用。留守儿童有三个主要的特点:第一,隔代照顾;第二,家庭贫困;第三,正向情感联结缺失。因此,在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活动时,使用绘画疗法可以加强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调节他们的情感水平并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及时矫正其越轨行为。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选择正确的绘画工具和场所,认真研究和分析留守儿童的绘画作品,发现留守儿童的深层次情感表达并进行专业总结。要培训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以加强对儿童绘画作品的评估。绘画治疗方法可以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参与社会适应活动,充分发挥艺术对个人内在表达的作用。

1 应用概述

1.1 理论基础:绘画是对潜意识的深层表达

人类精神系统由意识和潜意识组成,意识是指主体自觉进行和控制的一种精神系统。潜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1]。儿童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同时,常常也包括许多主观意识的传递。就绘画这一活动而言,儿童在此过程之中不仅仅只画他所看到的,还会在其中加入其主观层面的想法和感受,即便是在户外进行写生绘画这一活动,也会在其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并呈现出来。社会工作者可以将绘画作为有趣的活动形式,使服务对象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作品作为作者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产物,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充分展现,而不是没有意义的乱涂乱画,每一幅作品都包含着作者寄托的深层含义。因此,绘画治疗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者为留守儿童等相似情景的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良好办法,其可以使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快速建立专业关系,建立进入其内心的平台,从中了解其情绪、兴趣、性格等信息,更好地为服务对象开展服务。

1.2 作用机制:绘画治疗运用的是投射技术

留守儿童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会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想象画在空白的画纸上,通过笔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需求心灵的慰藉。绘画治疗包括多种主题形式,有命题的和非命题的,其中房树人、自画像、树木画、头脑风暴等是常用的几种。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将这些主题内容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引导儿童进行此类主题的绘画。这种方法一方面扩展了儿童绘画的主题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主题绘画可以了解儿童当下的情绪状态,使绘画与儿童心理健康治疗实现有效契合,从而增强绘画治疗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除了关注留守儿童的绘画作品之外,其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包括对绘画主题的选择、绘画时的神态和肢体动作、绘画颜色的冷暖搭配等都是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一幅作品中,留守儿童最先画的部分、进行了反复修改的地方,通常是其最感兴趣也最在乎的部分,其绘画行为可以很好地辅助社会工作者分析留守儿童当前的情绪及心理状况。

1.3 主要特点:绘画内容的语言丰富、形式灵活

绘画治疗的作用空间大、范围广、辐射全,对各年龄段、阶层、类型的服务对象都能够运用此方法开展活动。开展绘画治疗活动的地点也是灵活多变的,除了常规性的教室、会议室等,还可以在醫院和社区等场合开展服务,甚至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场所也能较容易地运用绘画治疗方法开展介入工作。在留守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里进行活动,能够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和不适应感,减少外界环境对留守儿童参与活动的干扰,激发其自由创作的灵感,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绘画过程,可以使留守儿童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之际,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考虑留守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灵活地选择活动场所,运用个案或者小组工作方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2],避免忽略某个儿童的特别需求,而导致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2 作用分析

2.1 改善留守儿童心理结构

留守儿童由于成长过程中亲职角色的缺失,大多由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抚养或者寄养在其他亲戚家里,很多心理层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当任务能够圆满完成时,就会形成完整的同一性人格。若任务得不到及时完成,就会导致个人的同一性断裂、不连贯,这个结果会影响个体发展的一生。在对留守儿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应通过对留守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及时了解其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及时对越轨心理反应进行调整,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2.2 鼓励留守儿童表达自我

儿童尚处于社会化历程的初期,在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对这一类服务对象开展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绘画此类非语言的形式使儿童直接表达自己的认知、态度以及感受。他们使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借助各种形式的线条和色彩等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人所呈现出来的画作都各不相同。在每次绘画结束后,邀请他们对自己绘画作品的意义进行阐释,展现自己对生命历程的探索和自我认知的程度。对于他们而言,他人对绘画作品的认同度要高于其对作品完整性的追求,这包含的更多的是他们自我的表达和外放,而不是纯粹的对艺术的追求。留守儿童通过绘画来吐露自己的心声,社会工作者也应通过绘画去回应儿童表达出来的需要,双方还可以共同讨论绘画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以及场景布置,从而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化解其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绘画治疗通过绘画这一形式鼓励留守儿童勇敢表达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对艺术境界的追求,而是通过艺术这一媒介实现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有效连接。绘画既可以帮助留守儿童筑起表达自我的舞台,也可以成为留守儿童传达内在信息的非语言性工具。

2.3 提高留守儿童认知水平

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偏远闭塞的乡村里,其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在进行绘画活动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可以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如蜡笔、水彩笔、颜料等,根据自己的内心意愿画出各种树木花草,制作出各种模样的手工材料,从而使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激发,认知水平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3]。与此同时,反复使用各种五颜六色的美术工具,留守儿童能够很好地识别各工具的不同以及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信息,留守儿童感知觉的训练也能在此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在绘画过程中,留守儿童能够主动了解、接触并大量使用绘画材料,通过辨别、确认、加工使感知经验得以丰富,提升其认知水平。

2.4 干预留守儿童越轨行为

在留守儿童的行为矫正工作过程中,对于具有攻击性和冲突性行为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绘画作品帮助其找到内心冲突的根本原因,社会工作者运用绘画治疗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和服务,明确服务方案和工作目标,干预之后,其越轨行为及心理能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应更好地考虑到留守儿童群体的需求特殊性和表达多样性,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坚持保密、尊重等专业伦理,不仅要接受留守儿童的优点,而且要接受留守儿童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改变的信心以及发掘自身的潜能。

3 应用建议

3.1 扩展留守儿童支持网络

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普遍较弱,社会支持网络也是拥有社会资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可以通过物质层面的直接支持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也可以通过心理层面的间接支持来抚慰和鼓舞留守儿童,对于参与社会化过程的儿童来说,还能塑造其认知水平。数字媒体、政府组织、左邻右舍、家人父母、学校老师和朋辈群体都能够让留守儿童得到支持和成长,从而满足留守儿童情感层面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发现留守儿童有这个层面的需求,应帮助其链接相关资源,通过支持网络摘掉留守儿童给自己贴上的“标签”,降低其心理压力,满足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提升其自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及行为规范,与此同时,帮助留守儿童消除不良情绪。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不仅仅要关注留守儿童个体本身,还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外部环境,倡导各支持网络关注其情感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3.2 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性

绘画治疗要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绘画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高标准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绘画治疗之前应该参加相关专业培训,阅读大量文献,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或向督导请教。社会工作者除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可以链接相关资源,与专业的艺术作家合作,学习艺术相关知识,了解绘画治疗的历史与发展脉络,丰富知识,请教实践技巧。在开展个案和小组工作时,运用不同的方法将绘画治疗嵌入其中,从而更好地把握服务的进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绘画材料,对留守儿童的画作进行认真的分析,打造高素质、高标准、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3.3 宣传与推广绘画治疗

绘画作为一种媒介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启用,这也是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在第一次活动中会选择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关系建立的初期,分析服务对象对绘画作品的看法、态度等,可以很好地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目前,很多社会工作督导机构或者高等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都会设立沙盘实验、绘画分析、音乐疗愈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绘画治疗工作方法的普及和推广。只有将方法的适用范围扩大,才能使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绘画治疗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中,绘画治疗不是社会工作者的服务目的,而是达到服务效果的手段和媒介。绘画治疗需要与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相互协调、相互嵌合、相互合作,进而实现服务过程专业化和艺术化相结合。

4 结语

社会工作者利用绘画治疗对留守儿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跨专业、多学科有效融合的直接体现,也是将艺术形式与社会工作相嵌合的进一步探索,同时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相关的社会工作活动过程中,绘画治疗工作方法能够使留守儿童放下防备,较快地与社会工作者建立专业关系,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比较真实、客观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然后据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要充分发挥绘画对留守儿童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宣泄、疏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案、小组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更好地完成社会化进程,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社会工作的实际过程之中,社会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绘画治疗对服务对象的重要作用,在每次活动开始前设定一个主题,让留守儿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绘制,以此获得真实的材料,并培养优秀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做好评定与客观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爱娟.浅析儿童绘画与潜意识心理[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65-67.

[2] 陶菊.作为艺术家的儿童社会工作者——艺术治疗在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4(05):199-200.

[3] 宗传玉.留守儿童绘画心理干预形式及其应用策略[J].湖南包装,2020(02):74-76.

作者简介:李泓颖(1997—),女,贵州瓮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刘郁(1970—),女,黑龍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留守儿童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