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半条被子”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2021-05-10廖保华李丽珍

艺术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

廖保华 李丽珍

摘要:在组织实施省级文化育人项目“‘半条被子在湘南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演绎”进程中,我们注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建“半条被子”艺术形象开发与数字设计团队,通过创作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发受众强烈的审美情趣,进而形成强烈的思想情感共鸣,强化文化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五环相济;“半条被子”;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02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在讲话中深情讲述了82年前發生在湖南汝城沙洲村感人的“半条被子”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1]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诸如“半条被子”的具体行动上。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中担当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湘南学院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尤其是“半条被子”精神激励师生,组织创作表演及研究团队,构建了相应的工作机制,申请并获批了“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精品项目”,在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大学精神的涵养和培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 主要做法

湘南学院“半条被子”艺术形象开发与数字设计团队组建于2019年5月,现有核心成员40余人、外围成员180余人。项目团队积极探索艺术采风、作品创作、作品展示、专业竞赛、效用研究的“五环相济”文化育人路径,并以“半条被子”精神浸润为基本取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推进“半条被子”精神走向师生思想灵魂深处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师生和社会的好评。

1.1 聚焦红色资源,开展主题创作

本团队以“半条被子”命名,既立足于抓住“半条被子”故事中3名女红军和徐解秀形象,也涵盖了以“半条被子”为代表的发生在湘南地区的红色资源为依托的形象,进行适度加工设计和创作,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传颂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1)开展传颂红色故事的主题创作。用数字设计技术,通过卡通、版画、剪纸等创作方式,重新演绎红色故事和红色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易于让青少年接受的作品。我们创作了卡通版的“半条被子”、剪纸版的“湘南起义”(年关暴动)等。

(2)开展传播红色文化的主题创作。在塑造卡通、版画、剪纸形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艺术元素,渗透红色主题意蕴,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了生活用品、文化用品、装饰用品等系列作品。

(3)开展传承革命精神的主题创作。在塑造卡通、版画、剪纸形象的基础上,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如以“勇敢逆行、抗击疫情”为主题,运用“半条被子”当中的女红军人物形象,创作出为武汉人民加油、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志愿者及一切坚韧奉献、守望相助的中华儿女鼓劲的作品。

团队结合专业实践、专题赛事和抗击疫情等共计开展4次集中创作,形成了4个系列的“半条被子”等红色文化题材作品,单件数量达到200余件。

1.2 着力田野调查,强化实践体验

亲身体验是最有效的教育。要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半条被子”等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党和人民群众、红军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深情,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带领人民群众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而执着追求、不惧牺牲、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就必须让青年学生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围绕“半条被子”等红色题材,积极主动地开展主题艺术创作实践,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升华情感体验、认知体验,进而深刻理解红色精神、自觉传承红色精神,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在具体开展工作中,“半条被子”艺术形象开发与数码设计团队分成两个方向,即围绕“半条被子”题材的创作团队和围绕湘南起义及其他红色题材创作团队。

(1)通过组织带领学生深入红色故事发生地参观、调研、采风,探寻历史、理解历史、把握情绪、吸取创作养分,一年中3次带领学生分别深入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发生地)、桂东县沙田村(“第一军规”诞生地)、宜章县城等(湘南起义策源地)开展田野调查。学生通过瞻仰革命故址旧居、走访当地群众、寻访地方史志、查阅相关资料,积累了相应的创作素材和情绪,为创作和打磨作品奠定了基础。

(2)在实地考察调研采风基础上,组织团队核心成员带动外围成员一道积极开展作品创作,尤其注意紧密联系专业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突出题材元素开展集中创作,在搜集研究资料、集中创作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受到“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伟大精神,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彰显“半条被子”精神、易于青年接受的各种艺术形象,让更多人记住和传承。例如,团队核心成员范同学谈及自己的创作体验说:“在调查过程中,‘半条被子的故事尤其吸引我们、感动着我们。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将其形象进行数字化并绘制出卡通人物形象。通过卡通的形式,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由此达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何同学表达自己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半条被子的故事,让当代年轻人感受到共产党人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创作出富有吸引力的形象,吸引大家去了解红色文化,理解其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

1.3 用心展示作品,集聚育人效应

文化育人的初心,就是要让更多学生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受教育、受鼓舞、受启发,从而振奋精神、涤荡胸襟、坚定信念,立报国志、筑成才梦、修经世业,人人勤学苦练,个个增长才干,使好学上进蔚然成风。

团队在4次集中创作的基础上,举办了4场公开专题展览展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学校图书馆的展室中举行的为期1个月的集中展出,共展出“半条被子”及红色主题创作作品150余件,展出的作品中包括了获得全国性比赛、省级比赛的获奖作品。参观展览的观众有本校师生、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等计6000余人次,在校内外及师生中形成了较好的影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成为校园文化中亮丽的风景。在参观展览时,有的老师这样表示:“这样的展览非常有意义,不仅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学生的原创作品,也因为我们有学生能自觉聚焦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应用,更因为每天都有不少学生来参观红色主题的创作展览……”

团队还在学校共青团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展了“观展览、明初心”的观后感比赛,共收到1000余份心得体会文章。很多学生的心得体会中都提到,看了由身边的同学创作的作品,很亲切,也很感动,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认知更加深刻,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念。

1.4 搭建竞赛平台,增强社会认同

校园优秀文艺作品必须走向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文化育人的效应。在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向社会、得到社会认同方面,我们注意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专业竞赛,同时注意积极推进宣介工作,加强对作品创作、优秀作品推介、文化活动的挖掘、提炼,提高文艺作品的大众熟悉度、文化活动的知名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本团队共计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平面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省级政府部门举办的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湖南省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其中获得国家级优秀奖4项,省级入选奖(最高奖)1项、金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全民抗疫期间,本团队积极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鼓劲,为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武汉人民加油而创作的作品及事迹受到“新湖南”客户端的关注和报道。作品获奖及创作活动受关注并得到省级媒体报道,不仅鼓励了直接参加创作的青年学生,同时也影响到其他青年学生。当前,崇尚英雄的情结、人民至上的信念、拼搏成才的追求在湘南学院学生中成为思想共识。

1.5 加强效用研究,形成长效机制

文化育人项目,不仅要通过创作出富有感染力、共情力的作品来鼓舞和引导人,更要注意加强对文艺作品、文化活动如何更好发挥育人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努力加强如何构建共情场域的研究。青年学生最熟悉、最习惯的场域是教室(从地点来说),最热衷的场域是网络,最易受感动的场域是亲身体验和真情实感,最反感的场域是说教。

目前,我们首先进行的是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本团队的指导老师李丽珍现着手开展的“民间美术研究”课程思政教改项目,以联通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红色文化相融合为方向,在题材挖掘和艺术形式运用上聚焦区域民族传统特色、红色文化元素等内容,发展民族艺术,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该项目现已通过学校初审并上报到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竞争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

2 效果与启示

2.1 基本成效

“半条被子”艺术形象开发与数字設计团队围绕项目设计要求,通过加强作品创作、举办作品展示、组织竞赛选拔、开展效用研究,有力推进了项目落实,文化育人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升了学生创新应用设计能力。本案例中,40余名核心成员、180余名外围成员积极参加团队集中组织的作品创作和设计活动,220余名热心参与的学生创新应用及设计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训练,专业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形成了创作体验育人的积极效应。在强化作品原创力度的同时,尤其注重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走访、资料研究、创作实践,参与创作的学生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认知,而是进一步探索思考事件背后的道理、人物故事的情绪情感,进而想方设法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的创作体验不但提升了专业素质能力,更促使其思想情感得到升华,进而强化了“四个自信”。

(3)形成了红色基因传承氛围效应。红色主题作品展示环节的强化,放大了红色主题作品的育人效应,促进形成了红色基因传承氛围,尤其是激励导向的观后感竞赛,从一般意义上强化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氛围和效应。

(4)形成了社会认同正向激励效应。红色主题的作品创作展,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之所以在1个多月的展出期间引来包括本校师生、中小学生甚至社会人士的积极参观,既有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也因为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非常优秀、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并获奖的作品。专业竞赛获奖、社会媒体关注报道,从不同渠道折射的社会认同,往往更能催发文化育人效应。

(5)探索了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长效机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反复思考的是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到底应该如何构建,红色基因传承与铸魂工程又有什么突出的要求,文化育人的内容与形式如何才能实现有机结合、如何才能发挥更好效应,文化育人与其他育人渠道如何有机融合共同发挥整体育人效应等,并且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和检验,不仅形成了“五环相济”的文化育人基本思路,也开展了相关的一些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2.2 几点启示

团队在探索“五环相济”路径,积极推进项目任务落实和开展实施各项工作过程中,我们感到在过去的工作中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也可以说有以下一些启示。

(1)所谓的“五环”,首先不是指5个决然不能打破先后顺序的环节,而是相互影响、彼此独立的工作方向,或者5个基本的工作支点。要承认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也要观照其作为工作支点的独立性。“五环相济”的总体要求,就是都要重视、不能偏废,就是要取长补短、发挥优势、整体推进。

(2)文化育人项目的本质,就是要通过创作与塑造各种具有感染力、共情力的艺术形象,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包括音乐舞蹈艺术作品、文学艺术作品、美术作品以及其他艺术作品的创作力度,进而落实文化育人的本质要求、现实文化育人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1/c_1119765804.htm,2016-10-21.

作者简介:廖保华(1975—),男,湖南桂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李丽珍(1980—),女,湖南宁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湘南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技术文化
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举行
广东省和平县实施“文化育人”获批复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