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教育:小学劳技教学新样态

2021-05-10陆滢

教育界·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

陆滢

【摘要】劳技应当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学生的实践与思考、思考与创造结合起来。做思共生、学思共生、创思共生是小学劳技教学的新样态。做思共生能让劳技教学蕴含温度,思创共生能让劳技教学彰显智慧力量,学思共生能让劳技教学生发创造能量。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要顺势而为,因势而导,从而让学生在劳技教学中感受、体验到自我本质力量的生长。

【关键词】小学劳技;共生教育;综合素养

劳技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活动,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劳技的基本品性。劳技教学往往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生的经历、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劳技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学生的实践与思考、思考与创造结合起来。做思共生、学思共生、创思共生是小学劳技教学的新样态。在劳技教学中,应着重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等放置于首位。只有当学生的兴趣、需要高涨了,教学才能更科学、更高效。

一、做思共生,让劳技教学蕴含情感温度

劳技教学不同于学科性的教学活动,学科性的教学活动往往借助于思维,其特质是抽象化、理性化的。学科性的学习活动往往运用学生的间接经验,其智性成分较多,而情意成分较少。劳技教学则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其智性成分与情意成分共存共融。从这个意义上说,劳技教学蕴含着情感的温度,做思共生是其特征之一,蕴含着学生实践探究的情意温度。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学生能感受、体验到实践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能感受、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进一步活动的内需。

比如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学生往往会自发地购买一些花灯,如“兔子灯”“鸡子灯”“小狗灯”“龙灯”等,因而学生对花灯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同时,学生也曾经在元宵节感受、体验过花灯的一些文化,诸如“花市灯如昼”“一夜鱼龙舞”等等。这些既是学生做花灯的兴趣所在,也是学生做花灯的动力所在。为此,笔者在劳技课中开辟了《松鼠宮灯》的做、创活动。在活动前,我们让学生借助家中已有的花灯进行观察,对花灯的结构、功能等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动手做“松鼠宫灯”。首先让学生观看制作松鼠宫灯的视频,了解制作松鼠宫灯的步骤—“剪切”“折叠”“粘贴“组装”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做。对学生的操作,教师适度介入,对学生进行指点,比如剪切时线条要整齐,折叠前首先要刻划山线和谷线,粘贴时要注意宫灯底部和顶部先别粘贴,留着穿穗子和拎线,等等。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激发并萌生学生的创意,尤其会友情提醒学生使用工具要小心,剪下的垃圾放篮,等等。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分工合作。

当下小学阶段的劳技课程,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课程实施随意化、肤浅化和被动化,由此导致劳技课程实施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在劳技教学中,教师要秉持“生活即教材、社会即教材、活动即教材”的理念,让劳技课程超越学科的闭塞,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挣脱具体学科的藩篱。在劳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超越学科思维,建构劳技课程实施方案、范式,在思辨中明晰学科思维模式。劳技教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作为教师,要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操作。在教学活动中,要形成“人人可创新、时时可创新、创新无止境、创新有作为”的“创思理念”。

二、思创共生,让劳技教学彰显智慧力量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小学劳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跨学科的综合化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工具,除了传统的活动工具,还需要信息化的工具,如平板、智能手机等。借助于工具,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彰显智慧的力量。在劳技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制定合适的课程目标,更要引导学生做真实的课程、扎实的课程。

比如教学《制作叶贴画》一课,笔者着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不仅引导学生掌握叶贴画的制作步骤,而且引导学生体验叶贴画制作的快乐,感受、体验叶贴画的美感。叶贴画,是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都致力于按照操作步骤去实施操作,因而作品比较单调、单一,大家的兴趣点都在于将页面贴满。叶贴画不是一种实用性的技术、技艺,而是一种艺术。其实,对于叶贴画来说,其作品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技术,更取决于学生对叶贴画的整体性设计、研发。只有通过整体性设计、研发,才能有效地助推学生叶贴画的艺术性、欣赏性。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指导,将学生对活动的结果性兴趣转化为过程性兴趣。在活动中,笔者致力于引导学生设计,从而让叶贴画形成美妙的图案,形成一种艺术化、美感化的效果。笔者鼓励学生对各色、各形状的树叶进行剪裁,制作成一幅幅工艺美术品。在制作过程中,有学生就叶赋形,将心形、掌形、卵形、针形、扇形的树叶,拼接制作成一幅幅的叶贴画。由于学生注重了设计,因而作品的内容、形式就显得非常丰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不仅注重布局,而且注重大小,注重画面的整体性效果,等等。不同的学生,由于创意不同,创意实现手段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作品。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开启学生的智慧,打通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质疑能力,从而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劳技课程不仅要进行常态实施,更要进行精品化设计。通过劳技课的精品打造,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劳技课程的丰富、美丽、博大与深邃。好的劳技课不仅仅是一门实践学、综合学,更是一门人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跨学科、跨界整合,丰富劳技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从而开启学生智慧学习之路。

三、学思共生,让劳技教学生发创造能量

小学劳技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思共生,要求教师要尊重、关怀、认可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美国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智能,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强项”。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强项,也就是要开掘学生的优势智能。就学科课程而言,学科课程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劳技教学却能开掘学生的强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劳技课程要传播创思理念,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创中思,在思中创。劳技课程往往能打通学科疆域,打破课堂束缚,从而给学生做思学、学玩创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劳技课程是一门没有学科边界的课程,能将所有的学科、资源、素材等整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比如教学《洗茶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洗茶具所需要的洗涤用品和工具,让学生掌握洗茶具的方法。作为教师,既可以立足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立足于地域特色进行教学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体性的教学活动。茶具的种类很多,凝聚着人类的生命实践智慧,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存在。同时,茶具的材质、形状、颜色等外在的物质性、器具性因素也不同,這就增加了劳技教学的丰富性。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茶具,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这些茶具的名称、材料、功能和历史渊源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劳技教学就成为一种艺术化的活动。有了这样的文化性、精神性和艺术性的熏染,学生对茶具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敬仰之心。如此,学生在洗茶具时就会小心翼翼,他们会主动地了解洗涤玻璃茶具有哪些步骤,会借助互联网主动探寻怎样洗茶具,会关注洗涤茶具的注意点,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积淀学生的洗茶具经验,在实践体验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素养。学做共生,教师还可以将反馈、评价融入其中,比如评选学生为“小能手”“小达人”等等。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学生劳技素养的生成不是依靠教师的“赠与”,而是依靠学生的亲身探究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通过自身探究、体验,学生才能将知识积极内化。在相关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 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 更加迅速。”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深刻地指出:“学科教学和综合活动是学校教育特殊性的体现, 是师生在学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师生学校生活的基础性构成。”在小学劳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让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力量得到聚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将学生放置在课程的正中央,稳固学生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顺势而为,因势而导,从而让学生在劳技教学中感受、体验到自我本质力量的生长。

【参考文献】

[1]李松.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碎片化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21-23.

[2]黄利锋, 万璟.“互联网+教育”的教学创新:基于网络的PBL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 (7) :4.

[3]雷实.谈谈“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24(12):28-35.

[4]龚卫东.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以数学研究性学习为例[J].教育导刊,2016(5):59-62.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