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干预效果研究

2021-05-10黄忠琴李彩霞李爱惠康玉双李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程剖宫产

黄忠琴 李彩霞 李爱惠 康玉双 李英

199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妊娠人生大事,务使母婴安全”,呼吁全球重视孕期保健(prenatal care)服务[1]的背景下。保障母婴健康,改善分娩结局成为每一位产科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相关研究[2]表明,传统的健康教育与施教者的知识水平、沟通能力等密切相关,宣教过程中存在知识点遗漏,医患时间不一致,不便记忆,宣教内容、形式等与患者需求不符等诸多问题。而大量证据[3-5]表明,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健康教育方式,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以此为研究思路,本研究使用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效果,以期为产科健康教育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互联网+时代下初产妇分娩在临床中遇到的教育教育管理模式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到厦门市第五医院产检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计划阴道分娩且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2)年龄18~35周岁,本人具有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者;(3)会使用微信或QQ等移动设备;(4)产妇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外院分娩;(2)发生流产或早产者。(3)现患有精神性疾病或心理认知障碍者;(4)合并其他如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者;(5)经产妇。本研究经厦门市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准号:XM201713)。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病例基线水平一致,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对照组按现行妊娠期管理模式进行常规妊娠期保健,接受门诊、入院及出院的健康宣教,通过向初产妇发放孕产期保健知识宣传单及医护人员口头宣教等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宣教。

1.2.2 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联合的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现场教学+互联网教学平台: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推送+微信群的互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定期进行线上线下的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的孕产期健康教育管理方式进行宣教。具体措施为:首先请产科专业人员根据围产期孕产妇需熟悉掌握的孕期保健知识专门制作教学资料(培训视频、PPT课件等),并培训3名固定的教学师资人员,提高授课水准、指导妊娠12周以后来医院首次产检的初孕妇关注并注册产科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课程和微信公众号,同时根据孕妇早中晚不同孕期搭建不同的微信互动群,为纳入群的孕妇提供线上解疑答惑服务;授课前2~3天将授课信息及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发布,定期进行线上线下的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根据初产妇产前产后的需求在公众号和课堂上适时发布并传授相应的知识和信息。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课程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包括妊娠期及产褥期相关知识(饮食卫生、疾病检查、护理与保健、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1.3.1 分娩结局评价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的产程用时,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容积法+面积法+称重法),会阴侧切率,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情况。

1.3.2 观察指标质量控制 (1)从电子病历中摘录产妇一般资料情况和分娩结局指标的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2)在数据录入阶段,进行双人核对录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及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娩方式的构成比例统计结果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本例中有两个单因素的样本,显著值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之比为:13.0%vs.20.0%,无指征剖宫产率之比为:0vs.16.7%,会阴侧切率之比为:13.0%vs.20.8%,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剖宫产率、无指征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均较低有临床意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产妇产程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产程用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1),见表3。

2.3 新生儿情况的组间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的身长及新生儿 1 min Apgar 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

表1 (续)

表2 两组分娩方式的构成比例 [例(%)]

表3 产程用时及产后2 h出血量的比较 (±s)

表3 产程用时及产后2 h出血量的比较 (±s)

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

表4 新生儿情况的比较(±s)

表4 新生儿情况的比较(±s)

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

3 讨论

3.1 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较多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6]。但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剖宫产指征有所改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7-8]。我国患者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很多[9-12],如胎儿宫内窘迫、胎盘脐带因素、羊水过少、产力异常、头盆不称、引产失败、医疗安全、社会因素剖宫产等。而这些复杂的因素均可能对初产妇的分娩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13-15]。本研究中对照组有5例因为社会因素剖宫产,干预组产妇均在绝对指征下进行剖宫产,无社会因素剖宫产,说明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对减少社会因素所致的无指征剖宫产方面有益。干预组的剖宫产率为13%已达到WHO建议的剖宫产率低于15%的水平[16]。产妇是否需要会阴切开受到会阴条件、骨盆底及胎儿情况等影响,干预组的会阴侧切率亦达到WHO、UNICEF等国际组织所倡导的20%范围以内[17]。

3.2 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18]。初产妇所需的妊娠期及产褥期知识、技能与心理指导能够通过有效的产前教育来实现,应予以实施和推广[19],而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在这方面拥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产妇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巨大儿、产妇对胎儿性别不满等。产程时长与产妇的身体状况、胎儿情况、孕期管理、产时用力情况及配合度等有关。干预组初产妇从妊娠12周起就开始正规的接受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学习,由专业人员监督做好孕期管理,能够较好的掌握了妊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孕妇的体质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降低巨大儿的出生机率,通过线上线下的心理支持能提升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缓解其焦虑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进而加快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

综上所述,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1)受条件限制,本试验采取历史对照的试验方法,后续需更严谨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试验效果;(2)样本量及样本分布受限,本研究只对厦门市的一所三级医院进行研究,未来需要扩大样本量及对不同等级医院进一步研究,探讨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程剖宫产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