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从性等因素对于活动义齿适应性的关系探讨

2021-05-10鄢芳林碧娟吴千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义齿适应性局部

鄢芳 林碧娟 吴千驹

牙列缺损是临床常见牙病类型[1-2],对患者咀嚼功能、美观及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义齿修复是临床治疗牙列缺损的主要手段[3-4]。修复义齿的方法有很多,如固定义齿、种植义齿、活动义齿等[5]。其中种植义齿的工艺精细、材料昂贵,无法大范围应用[6],而固定义齿的适应证相对较窄,常受到缺牙状况或基牙条件制约[7-8],牙列缺损的治疗方法中,可摘活动义齿具有适应证广、价格低廉、不必过多的磨除基牙等优点,因此较为常用[9]。然而对于其初戴者,异物感较强、黏膜压痛、咀嚼效能差、影响发音等往往成为其困扰,并且对于不同年龄组、性别等造成的影响不一。因此,本文拟从牙列缺损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依从性三方面出发,分析是否对佩戴活动义齿的适应性有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活动义齿修复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64例,年龄50~94岁;纳入标准:(1)上、下颌牙齿部分缺失,无活动义齿禁忌证;(2)经临床诊断为牙体缺失的患者;(3)能积极独立配合完成治疗;(4)无精神性疾病;(5)具有问卷填写能力。排除标准:(1)无自理能力;(2)精神性疾病或有交流障碍的患者;(3)中途退出者。本研究均经患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依从性 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相结合的方法,让患者完成依从性测评表(Mofisky-Green,MG)测评。内容包括:(1)您是否有按照活动义齿的佩戴要求来佩戴义齿;(2)您是否有按照活动义齿的饮食要求要逐步适应活动义齿;(3)您是否有因出现某种不适也在坚持佩戴活动义齿并及时复诊;(4)当您自觉症状改善时,你是否有继续佩戴活动义齿;(5)上述问题均为“是”,则佩戴义齿的依从性为“佳”,如有≥1个问题回答“否”则佩戴义齿的依从性为“差”。将患者治疗依从性分为:(1)稳定依从组;(2)不稳定依从组。

1.2.2 随访 患者就诊结束后分别在佩戴活动义齿的第2周、4周、8周采取电话随访,同时加入健康宣传,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随访以及宣教内容:(1)初戴义齿时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或恶心呕吐,咀嚼不便等现象,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即可习惯。(2)初戴义齿时可以先不用义齿咀嚼食物,待适应后先练习吃软的小块食物,练习一段时间后,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3)戴入义齿时可能有黏膜压痛、溃疡,可暂时取下浸泡于冷水中,电话预约医生进行调改。来医院就诊前戴用义齿两小时以上,以便医生检查分析疼痛原因,以利修改。(4)戴义齿应养成保持义齿清洁的习惯,每次进食后取下义齿,用冷水冲洗或软毛牙刷刷洗并清洁口腔后戴上,以免食物残渣积存在义齿组织面。晚上睡觉前取下,义齿不戴时,应浸泡在冷水里,不能长时间将义齿放置在干燥环境中,切忌不可用热水或酒精溶液浸泡。(5)取戴义齿时,应根据医生所教方法进行,不宜强力摘戴或咬牙就位,以免卡环或义齿折断[10]。

1.2.3 适应性分级 从患者活动义齿戴入第2周开始按以下标准进行适应性分级。Ⅰ级固位性:稳定性好,无恶心、无疼痛,咀嚼功能好;Ⅱ级固位性:稳定性好,无恶心、无疼痛,但咀嚼功能不协调,经医生指导后,第4周完全改善;Ⅲ级固位性:稳定性较好,时有恶心、疼痛,咀嚼功能不协调,医生指导后,第4周以前仍未改善,但第8周前完全改善;Ⅳ级固位性:稳定性较差,或伴恶心、疼痛,咀嚼功能不协调,医生指导后,第8周以前仍未改善。分级评定由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评定,制定活动义齿适应性评定量表进行打分评定,每一级评分0~5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5分,及格3分,分值与适应性成正相关。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在不同年龄、性别、依从性的情况下,其修复体稳固、美观、舒适、咀嚼功能等情况,均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适应性及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可摘局部义齿适应性比较

不同性别患者在可摘局部义齿适应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在可摘局部义齿适应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可摘局部义齿适应性比较 [例(%)](n=116)

表2 依从性与可摘局部义齿适应性的关系(例)

2.2 不同依从性可摘局部义齿适应性的比较

依从性组患者对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性与不依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2,P=0.001<0.05)。见表2。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活动义齿适应性比较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患者在活动义齿适应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因身体和心理上的差异,对义齿在咀嚼、美观和发音等的适应能力和接受度都会不同。但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男女性别间的适应性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种族中女性的文化背景及审美观饮食习惯体质状况等因素有关。但迄今为止,尚不清楚这些因素在不同性别患者对义齿的适应性到底有多大影响。

而不同年龄患者活动义齿适应性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现象与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活动义齿的期望值、对咀嚼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对美观的接受度有所不同有关。其中61~70岁的患者可摘局部义齿适应性最理想,71~80岁之间次之,80岁以上最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各个器官和组织都随年龄变化进入衰老期,口腔器官组织也随之衰老。常常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神经肌肉反应迟钝、牙齿磨损的情况,同时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也在不断变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佩戴活动义齿的适应性逐渐下降,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给予针对性指导,使患者更快更好的适应活动义齿,提高生活质量。

3.2 不同依从性活动义齿适应性的比较

本研究显示,依从组患者与不稳定依从组患者对活动义齿适应性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好的患者比依从性差的患者佩戴活动义齿的效果更好,适应期也更短。同一个医生取模、咬合、试戴、调合等临床操作,相同的修复材料和技术前提下,在活动义齿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不适的概率较大,对于治疗的信心不足,配合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11]。老年人佩戴活动义齿出现疼痛、咀嚼功能下降等问题时,难免出现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解释以及安抚。在电话随访的过程中做好健康教育,注意语速,耐心、细心、反复的指导患者,告知患者如何更好更快的适应及摘戴义齿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作为老年患者修复义齿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在治疗中,提高活动义齿修复效果[12-13],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缩短佩戴活动义齿的适应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牙体缺损老年患者佩戴活动义齿适应性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佩戴活动义齿的适应性有差异,年龄越大活动义齿适应性越差;但依从性好的患者比依从性差的患者佩戴可摘局部义齿的效果更好,适应期也更短,因此做好老年人佩戴活动义齿的健康教育,增加老年人佩戴活动义齿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义齿适应性局部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局部遮光器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