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以语文教学优势 弥补儿童家教缺失

2021-05-08姚春华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践与反思小学语文

姚春华

摘  要: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文性教育,只有与“智育”为集中体现的工具性教学和谐互动起来,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尤其在“家校差距扩大化”的当前背景下,加强学生人文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就儿童群体来说,他们更是“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视野,主要就“凸显学科优势、弥补家教缺失”角度,试对此提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教育;家教缺失弥补;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35

现代青少儿生长在“独生(或多生)子女”家庭环境,可谓“集万般亲情于一身”。在“宠爱、溺爱、错爱”相互糅合下,许多“不正常现象”令整个社会普遍担忧起来。为什么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呢?其根本因素即在于此。这就给学校人文性教育提出了挑战和考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力凸显人文教育优势,努力弥补儿童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现象。

一、善于从“家教补缺”上加强儿童人文教育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其意在于强调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以及学科活动的重大意义,与陶校长倡导的“求取真知、学做真人”是同工异曲之义。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借助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善于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彰显育人功能,不断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通过“有效引领、潜移默化”等形式,为他们源源不断地注入情感元素和精神力量。以五上第六单元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把课文学习与生活认知联系起来,以此教育并他们——亲情是伟大而又无私的,无论父母如何说还是如何做,都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现象,努力在为孩子创设更好的学习和生长环境;作为子女,应当认真学习、踏实做人,学会理解、懂得感恩,并把这种内在想法转化到实质性的行动上来。

二、善于从“亲情体悟”上加强儿童行为引导

有人说“儿童的智慧多出自于他们的手指尖上”,“情感”因素又何尝不是这种现象和道理的呢?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能动性等特征,如生活状态下的“观察与体验”、良性互动下的“阅读与习作”等,不仅是丰富情感、深化体验的优质平台,还是引领发展、促进提升的活力现象。比如,在“××(爸爸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习作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小学生认真观察并深刻感知为期一周的家庭生活,亲身体验爸爸妈妈家外劳动、家内操持的实际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形式,开展相互之间的分享和启发活动;最后,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所得”通过“书信”格式,毫无保留地向爸爸妈妈说出来。这种融“做、悟、写”为一体的作文形式,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活动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善于从“别样滋润”上给予儿童人文关爱

儿童性格鲜明、活泼善变,客观存在不同程度的“个性差异”现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小学生往往表现为“不肯学习、难以管教”等叛逆行为,“忤背家长、顶撞老师”也是实际存在的。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在“教书育人”指导思想下,在“人有左中右、花开有早迟”施教理念中,善于通过“爱心、良心、信心”的涵养与滋润,努力让生命教育不断地欣欣向荣起来。正如上文所说,这些“异乎寻常”背后往往隐藏不为人知的“心结”,我们在认真挖掘基础上进行“别样滋润”,就会真正寻得打开心结的“钥匙”。比如,针对情节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课文,善于通过“讲故事、演小品、课本剧”等形式,把更多“出彩”机会向他(她)们倾斜,并给予相应的认可、褒扬和鼓励,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放大“亲师信道”效应。

四、善于从“习惯养成”上给予儿童有效培养

“成功教育的根本,不在于强制学生,而在于善教与善引。”尤其在启蒙教育阶段,除了教学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外,我们要切实抓好“習惯培养”常规项,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就语文活动而言,无论在工具性教学上,还是在人文性教育上,我们都应在“生本学主”指导思想下,坚持把“个性化发展”与“整体性进步”相结合,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引导小学生主动把自己的成败与得失、希望与需求等,通过师长交流、伙伴互享和书面表达等形式,逐步养成乐于倾吐、善于交流的能力与习惯。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还需充分利用“非权力”因素,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和影响,努力形成“家校合力”,在培养行为习惯上联袂进行、共同发力,进而从事半功倍中赢得令人期待的“良性循环”现象。

综上所述,学校及其广大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责任主体。我们应坚持语文活动中无可替代的优势功能,善于从“家教补缺、亲情体悟、别样滋润、习惯养成”等方面,多深入思考、多充分利用、多给力助推,在弥补家教缺失的同时,努力贡献应有的智慧、情感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育良,孙晓丽,李小妹.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0-181.

[2]李霞.释放人性光辉,引领精神成长——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04):18.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南校区  江苏苏州  215000)

猜你喜欢

实践与反思小学语文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与反思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中实施德育多元化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