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石油作业应急管理

2021-05-08郭长太陈大军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应急能力应急管理风险分析

郭长太 陈大军

摘要:本文以国际石油工业业界现行规范为基础,对海外石油作业活动所应编制的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能力和应急评估等方面实践进行了阐述。阐明了海外石油作业时以风险分析为基础,量化确定意外事件;以事故指挥系统原则为基础,层级搭建应急组织架构;以可接受风险程度为标准,组合落实应急资源;以现代安全管理工具为基础,评估改善应急能力的系统化应急能力建设原则和实践做法。

关键词:应急管理;风险分析;应急资源;应急能力

分类号:F426.22

石油勘探开发及生产作业活动属于高风险作业,石油作业活动中发生的应急事件如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置,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声誉损失,甚至给属地国造成灾难。因此,各资源国都非常重视对石油作业活动的安全监管,对石油公司的应急管理方面更是强化法规要求。强化应急能力审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石油作业活动获得政府审批的前置条件,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也发布的良好作业实践和规范中,也对行业通行的应急实践做出了总结、归纳和要求。

一、海外石油作业应急管理良好实践

国际油气承包商协会(IOGP)出版的“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 Framework”[1] 对石油行业管理体系框架做出了规定,其中E7.5 中对应急做出了原则性要求“企业应当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应急响应预案和连续性运营计划,同时准备需要的资源,并开展定期的测试和演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 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标准”8.6 要素[2] “应急准备和响应”以及ISO 15544“石油天然气工业-海上生产设施-应急响应要求与指南”中,都对石油作业活动应急响应做出了要求和細化的规定。

上述国际规范是石油公司海外开展作业活动时应急响应与准备的原则要求。总体而言,海外作业应急管理框架可以归纳为:编制预案、落实资源、准备能力、持续更新等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细分基本要求,如图1。

二、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应急准备的结果与书面化体现,也是监管部门审批的主要文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过程是系统化梳理准备各项应急工作的过程,也是各项应急逐项落实的过程。根据应急事件分级应对的原则,石油企业应急预案通常可以分为3个层级:集团级(全球响应)、分部级(区域响应)、作业单元级(设施响应)。各层级预案之间既有独立性,又互相关联, 共同构成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具体预案的编制主要是完成3个重要过程:风险分析、应急组织和应急行动。

1.风险分析

按照风险管理的理念,应急预案是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屏障”。应急预案编制应当是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是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输入。通过风险分析,确定作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根据企业的风险评判矩阵(RAM),风险接受标准(RAC)筛选其中需要考虑应急响应的意外事件,并参照所在地法规要求,确定最终需要建立应急预案的意外事件。根据风险场景分析,确定所需动员的资源,分级设置危机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响应程序,主要流程见图3

2.应急管理组织

预先设置功能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是有效应急响应的关键因素。国际通行应急管理实践是根据事件影响及所需资源的动员能力,对意外事件采取分级响应,在整个企业内部建立层级化的应急管理组织。每一个层级的应急组织都应具备所需的应急响应功能。国外通常采用“事件管理系统ICS”层级化、模块化的应急组织架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组织架构,既不过度占用资源,又不缺失功能,同时也便于各层级之间应急组织扩充和衔接,也有利于政府应急介入时职能对接。具体框架见图4。

3.应急行动

应急行动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法规的要求,技术及工程实践,资源准备情况等,预先对将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的行动进行规划和说明。应急行动包括两类:管理行动和专项应急行动。管理行动是指在企业进入应急状态后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中各岗位、各职能单元所应采取或遵循的基本行动,是保障应急组织有效运转的必要程序,其与企业正常运营时业务程序衔接和匹配;专项应急行动是指针对特定意外事件计划采取的控制、消减、恢复等应对行动。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其应急行动是不同的;针对特定的意外事件,不同层级的预案管理的事件后果也是不同的,互相之间既有关联,又独立性,如图4。应急行动的确定还需要依据和考虑应急资源得配置、操作和人员能力。

三、落实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力资源、应急设施设备物资资源、应急技术资源等。应急资源是实现应对行动,有效管理风险,消减意外事件后果的条件和途径。应急资源配置失当或不充分,都将会导致应急行动失效或到不到预期效果。应急资源的需求和期望标准同样是来自风险评估和法规辨识。应急资源作为风险控制措施,其资源配置的种类、数量和功能都应当是基于把意外事件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程度的这一标准而制定的。

一旦明确了应急资源需求,便可以通过当地资源调研、应急能力差异分析等手段,确定资源的配置策略和获取途径。以应急设施设备为例,海外石油作业时,应急资源获取途径包括:购置、租赁、签署服务协议、签署互助协议、获取当地公共服务等。同一类型应急资源在不同的应急策略、作业进展阶段获取的途径通常是变化的。一般而言,对于现场级别的应急所需的应急资源,需要公司购置或者由主承包商商配置;地区级别的应急资源在部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服务/租赁协议、互助协议予以锁定;集团级别的应急响应资源主要是靠集团公司内部协调、全球长期服务协议和应急采办等途径予以保障。其中专业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通常通过专业公司的服务协议获取,或加入当地作业者联盟以互助协议的方式获取。同一类物资设备可通过多种途径锁定,互相之间的比例可以根据资源期望数量和动员时间合理配置。资源的配置策略要考虑当地法规要求、物流时间、运输难度、通关手续等统筹确定。常见途径可以用下图5表示。针对某一特定应急事件,还可以更加细化各类设备物资在各个层级应急响应之间的搭配比例。这需要专项的分析或参照国际通行的良好作业实践。图六给出了一个国际油气工业环境和社会问题协会(IPIECA)[3]有关溢油应急资源的3级应急响应配置比例。各类应急资源数量、种类、动员方式、时间、界面、联系等关键内容要在应急预案和应急行动中予以说明。

四、应急能力

编制完成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组织,锁定应急资源,上述三个步骤是公司应急计划准备阶段工作。公司真正应急能力的建立和保持需要应急准备的执行阶段开展大量的工作。公司应急能力建设的主要活动包括:应急设施/设备、物资的维护保养和测试,应急人员的培训和取证,专项和综合应急演练,应急管理审核与检查。为了保持应急能力的持续有效,国际石油工业的通行实践是利用法规对人员培训、持证做出规定,将应急设施设备融入企业设施设备完整性管理中,应急设备的法定检测作为作业设施获得作业许可的前置条件。在欧美等发达地区,还包括经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的规定。一些地区对于应急演练的种类、频次也会有具体规定。

应急演练也是企业在平时检验应急准备最为有效的手段。针对作业特点,设置各级应急演练计划和考核指标,定期监测实施情况,应当作为企业整体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际应急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应急管理中。在企业已有的自动化办公系统中,搭建专项的“应急管理系统”,设置功能化的应急指挥中心已经是常见的作业实践。应急信息系统将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通讯、应急演练、现场监测、应急反应等环节数字化、信息化,实现各流程节點的有机融合,成为企业应急能力提升的“倍增器”,实现了应急软件、硬件能力“1+1〉2”的效应,是提升企业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应急能力评估:

应急管理同样贯彻“持续改进”的原则,因此,使用检查、审核等管理工具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做出评估,查找薄弱环节,是改进企业整体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设置各类应急能力的关键指标(KPI),例如演习计划完成率,应急人员培训率,应急设施完好率等,动态量化、半量化地持续监测企业应急能力,也成为石油界良好的实践。

六、结论

总之,随着石油活动监管力度的加强,编制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各类应急预案,形成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完善并使用信息化技术持续提升应急能力,是海外石油作业应急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作业活动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有效开展应急响应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 Framework, OGP Report NO.510 June 2014

[2] ISO 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标准

[3]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assessment of major oil spill response respurces-JIP9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北京  100027)

猜你喜欢

应急能力应急管理风险分析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刍议
论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陕南农村社区应对人为森林火灾能力建设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