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堆、聊侃及其他

2021-05-07李俭

杂文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扎堆流鼻血静音

李俭

吉林一些人扎堆养生馆,导致1传144新冠肺炎的消息传遍网络。进而给这种扎堆当头棒喝。疫情之下,万不可再扎堆了!

国人喜欢扎堆。这不,路边有几位无事者蹲下来围着看蚂蚁搬家。于是,途经此处的路人便停下来加入围观,最终竟然里三层外三层,好大一堆人,直围得最外层人根本不知最里面的隐情所在。越是这样,围的人越多,好不热闹。还有一则众人皆知的事例:一个人流鼻血了,于是用手捂着鼻子,并仰头看天,周围几人见他仰头看天感到好奇,遂从之。没想到,没过一会,几乎所有的路过之人都一齐仰头看天,最初流鼻血的人回过头见周围的人都在看天感到奇怪,便问其中一个人:“为什么大家都在看天呀?看什么呢?”那人答:“不知道,我看大家都在看。”

生活中这类扎堆并非鲜见。其实,这是一种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暗示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从众心理的驱使,也即“随大流”。这大概也算得上是国人的一大嗜好。您瞧,房市里的买涨不买落,股市上的追高杀跌,购物中的蜂拥而上等等。这类扎堆一味从众便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很容易抑制个性发展,束缚创新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抱残守缺等。因此,我们应该避免盲目从众,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说起来啊,国人不仅喜欢扎堆,还喜欢扎堆聊侃呢!那侃侃而谈者,直侃的嘴边冒白沫,唾液星子四处飞扬。

从扎堆聊侃,我又想到“聊”“侃”“谈”产生的喧哗、喧闹,及其带来的危害。

这不,有朋自德国归来,向我讲述了一些异国他乡之见,其中,有一则德国老太的一次错愕,使我联想不少。

这位德国老太的错愕是这样的:一次她自家外出,坐进柏林地铁车厢里。刚刚落座,只听满车厢极为嘈杂,她一时显得十分错愕:我这是在哪里啊?难道我又到了中国?原来呀,这位老太很是喜欢中国,多次到过中国多个城市游览,喜欢之中也不乏不快之處,那就是在公众场合显得十分吵闹,地铁车厢里、公交车上、饭店里都是如此。以至于每每在聚会时,主持人不得不高声喊叫:“大家静一静!”“大家请安静!”

德国老太的错愕以及对中国公共空间嘈杂的不快体验,足该引起我们国人的思考。

长时间以来,国人特别健谈,特别善谈,特喜欢交谈,特喜欢聊天。在汉语中,就有一个“侃侃而谈”的成语,北京还有“侃大山”一说。四合院里,邻居们端上茶壶围拢而坐,谈天说地,可以从早上“侃”到中午;茶馆里,几位朋友相约,天南地北地聊个没完。这成为国人的一个习惯,也似乎成了一项“国粹”一样。“聊”“侃”“谈”不无益处,交流信息、交流知识、交流感情,对老年朋友来说,还能预防痴呆。

然而,凡事皆有度,万事都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拿这“聊”“侃”“谈”来说,就不能没有讲究、不加注意。在高铁车厢、公交车里、地铁车厢内,倘若有人手机外放,有人“煲电话粥”,有“熊孩子”大声喊叫,有旅客之间大声闲聊,座位上想要休息的你糟心不?倘若饭店里,您隔桌的食客们大声喧哗,甚或划拳猜令,您的食欲受影响不?倘若观看电影、戏曲,邻座的看客一劲儿交头接耳评头论足,您的兴致受影响不?国外某节目主持人在我们国内乘坐高铁时,遇到了大声打电话的男子,他拿出手机拍下视频,还对着镜头压着嗓子连喊四句“Shut up”(闭嘴)。老实说,地铁车厢里的嘈杂现象一拎一大串。

可别小瞧这“聊”“侃”“谈”,更勿以为这是个人小事,这无尽的“聊”“侃”“谈”带来喧闹、嘈杂实实令人不快!它涉及公序、涉及文明,疫情之下,更会导致飞沫传染,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故此,这喧闹、嘈杂现象也该究一究、治一治了!令人欣慰的是,京沪高铁开始设置“静音车厢”,不仅引发热议,而且受到乘客欢迎。但望这不只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趋势,希望这类尝试推广开来,从一节“静音车厢”渐次变成多节,从多节变成整列,再从整列变成整个高铁,这无疑对改变公众场合嘈杂、吵闹的环境大有益处,更对改变残存在国人中的这种不尽文明的习惯大有好处,中华五千年文明则增添新的华章。与此同时,更希望《城市交通管理条例》早日出台,抑或将其扩展为《城市公共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公众场合禁止喧闹,能像禁烟一样则更好。

猜你喜欢

扎堆流鼻血静音
静音轮胎、静音轮胎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沥青路面降噪原理及其静音化设计
扎堆乘凉
静音车厢正式上线, 能制服熊孩子和外放族吗?
流鼻血了怎么办?
产业园区、眼镜小镇扎堆上马
吃这个就不流鼻血了
为静音超市点赞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