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尺巷头说吴家

2021-05-07张心阳

杂文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吴家张英吴氏

张心阳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这封家书,因其饱含宽容和礼让之德而让世人传诵数百年。

史载,康熙某年,张英在安徽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了宅基地纠纷,彼此各不相让。情急之下,张家驰书一封直抵京城,请宰相大人处置。宰相知悉此事莞尔一笑,信手写下上面这首诗交给家仆带回。家人见信,主动折墙,后退三尺。吴家感其义,也后退三尺,于是形成了今天依然存留的六尺巷。

六尺巷及张英家书影响甚大,1956年毛泽东会見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引用此诗奉劝苏联当局遵守和平友好准则,推进两国友好关系。之后,许多国家领导人和政要专程至此,瞻仰六尺巷和张吴二姓府第。

张宰相乃笔者同宗先辈,笔者自然为其拥有豁达之胸怀、恢宏之气度、高贵之涵养而欣慰。但与此同时,每当伫立六尺巷头,目睹巷子两侧似乎并不太对称的府第,内心也不禁滋生对吴家人的敬佩。

我曾一直想知道,这个吴家到底是何人?拥有什么样的政治背景?问遍左邻右舍,几乎无人给出准确答复,即使是当年的吴家后人也早已不在此地居住。查阅史料,于《桐城县志略·旧闻随笔》中有一句:“(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那吴氏是怎样的显贵望族呢?语焉不详。唯吴氏族谱中可以看到些许记录。吴氏先人或于明朝洪武年间担任安抚使司佥事,或任浙江台州合旗山把总,或于永乐年间任四川眉州州判。之后官职越发做得小,如任广西镇安府下的县主簿等职。而到清朝,几乎再也看不到达官显贵的记录了。照此说来,此时的吴氏其实早已成为普通人家,最多拥有一点官家的余脉余韵。

如此,便不能不让人觉得吴家人了不起了。在皇权专制时代,谁都知道“穷不跟富斗,民不跟官斗”。不与官斗,不仅因为无权阶级根本斗不过有权阶级,而且斗的结果根本没有任何好处,甚至可能殃及子孙。但若换个角度想问题,结果则相反。对于吴家来说,与之毗邻的有这么一个大官家,可算是三生有幸,比如后人考取功名、经营盐铁什么的,只要搞好邻里关系,怎么说也有个照应。徇私舞弊或许不敢奢望,但能指个路径,通个信息,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可是,吴家没有这样想这样做,面对权贵既没有卑躬屈膝、退避三舍,也不是百般讨好、曲意逢迎,而是不卑不亢做人,大大方方处事。这在当时“官大一级压死人”“朝中有人好办事”的年代,其所作所为正如孔老夫子所说的“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是很了不起的么?

“搞坏一种关系只要一个人,搞好一种关系则需要所有人”。如果说没有张家的让,便不会有六尺巷的话,那么,如果没有吴家的礼,也不会有六尺巷。一个人在处理社会关系中不在于能带头模范做多少,还在于在他人启发下能效法做多少。效他人之美德,行自己之善举,同样是高尚的。从管鲍之交到将相之和,谁能在彼此间分出高下?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大都不是双方有错所造成,而往往是一方蛮横无理所导致。《水浒传》中的杨志杀牛二,能说是因为杨志嗜血成性?倘若吴家将张家的退让当成是“穿鞋的怕光脚的”“害怕影响仕途”而得寸进尺,那么,张家除了屏气吞声,又怎奈他何?然而,吴家虽身份不能与之相当,但讲义气、重礼数与张家不分伯仲上下,吴家不输张家。有人说,吴家毕竟有错在先。也许如此。但“过则勿惮改”,不是吗?

六尺巷的故事远近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说,吴家始终是作为绿叶配红花的,即以其“负面”的衬托而使得张家大显异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来桐城视察,在谈到六尺巷时,就曾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出此之言,也许是其亦姓吴的缘故,但实际生活中有多少人不持与之相近的看法呢?事实上,当年吴家占用张家用地一说是有争议的。据《桐城县志略·旧闻随笔》记载,张、吴两府之间,“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而据黄梅戏《六尺巷》描述,两府之间属于公共用地,吴家因为墙基松软,致院墙经常倒塌,不得不稍将墙基外移。两种说法都属后人补记,皆有可疑之处,这就为吴家谋求“正名”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谁都害怕且又不甘被污名化的时代,吴家后人若谋求“正名”、找回“清白”,就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如此,吴家果真这样做了,其结果是什么样子呢?这一美丽的传说必定被弄得支离破碎、污迹斑斑,美丽的故事或许从此将不再美丽。所以说,六尺巷的美名传扬,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吴家人的沉默成全的。这种沉默不宝贵么?

六尺巷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一个典范,也为人们逐步步入文明树立了样榜。但我们还是需要谨记,任何美好的故事都是多方因素促成的,任何厚此薄彼、褒此抑彼的做法,可能是不客观不公正的,都会对主体之外的其他方构成伤害,因此必须有所观照。

作为张姓后人,我作如是说。

猜你喜欢

吴家张英吴氏
残菊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静聆石语,诉说时间的故事——吴家花园第二届全国人文赏石艺术展12月22日开展
离奇面杖港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吴家后山赏辛夷花
吴氏“安胃饮”治疗“产后胃炎”39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