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效果

2021-05-07熊瑛孙秀丽毛迎燕李婧曹凯张景尚王进达万修华

关键词:植入术晶状体眼压

熊瑛 孙秀丽 毛迎燕 李婧 曹凯 张景尚 王进达 万修华

随着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患者数目的增多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lens,ICL)植入技术的发展,及角膜屈光手术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选择ICL植入术矫正近视,其具有矫正屈光不正范围大,不受角膜厚度限制[1],保留自身调节功能,手术具有可逆性等优点。近年来,新型中央孔型ICL(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with a central hole,ICL-V4c)的应用可免除术前的激光虹膜打孔[2],其结构还可促进房水循环,利于黏弹剂的冲洗,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视觉质量也已被多个研究证实[2-4]。ICL在中高度近视方面的疗效已经被广泛报道,但关于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V4c的术后效果研究鲜见报道。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患者行ICL-V4c植入手术及术后随访状况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屈光度稳定1年以上,术前中央前房深度>2.8 mm,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000个/mm2,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802例(1 380眼),术前球镜度(Spherical diopter,SD)-23.50~-6.00(-11.54±3.59)D。排除同时患有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等眼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以及精神、心理异常的患者。根据患者术眼术前的球镜度数,将其分为2 大组:高度近视组[A组,-10<SD≤-6 D,292例(482眼)];超高度近视组[B组,-23.5 ≤SD≤-10 D,510 例(898眼)]。2组患者性别组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术前球镜度将B组进行等距分组,分为B1 组(-13.00~-10.00 D)、B2(-16.00~-13.00 D)、B3(-19.00~-16.00 D)、B4(-22.00~-19.00 D)、B5(-23.50~-22.00 D)共5 个亚组,组距为3.00 D。各组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号:TRECKY2020-030),所有患者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ICL-V4c植入高度近视患者一般资料Table 1.Information of high myopia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ICL-V4c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 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术前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排除眼前节疾病,眼底照相(佳能)排除黄斑和视盘相关病变,间接眼底镜散瞳检查周边视网膜等。除此之外包括眼压、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视力转换为LogMAR用于统计。术前屈光度的确定需要通过至少3次验光,其中包括一次散瞳验光,在散瞳的基础上屈光度的波动差异不超0.50 D。术前利用角膜地形图仪(Pentacam HR,德国Oculus)测量角膜情况、白到白距离、角膜内皮到晶状体前囊膜距离数据;利用前节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排除虹膜及睫状体囊肿;利用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LS900)测量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并复测白到白距离。

1.2.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 d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点眼4次。术前洗眼,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行表面麻醉。在角膜上方做2.8 mm透明角膜切口,保持前房稳定,通过推助器将V4c人工晶状体缓慢推注到前房,前房内V4c人工晶状体表面注入黏弹剂,晶状体调位钩调整V4c人工晶状体位置,进入虹膜后睫状沟内,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调整至相应轴位。用眼内灌注液置换出黏弹剂,角膜切口自闭。术毕术眼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术后2 h复查眼压,术后局部抗感染、抗炎处理以及对症治疗。

1.2.3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UCVA、BCVA、眼压、术后并发症等。因部分患者失访,最终有616例患者(1 060眼)术后2个月随访信息完整,因此对这616例患者术后2个月的数据进行单独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回顾性研究。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除眼内压外,均为非正态分布。组间眼内压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数据的相关性检验采用秩相关分析;其他数据不同组之间的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的成对比较,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调整后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组患者ICL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使用有效指数(有效指数=术后UCVA/术前BCVA)和安全指数(安全指数=术后BCVA/术前BCVA)来描述-10 D以上的B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及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数值≥1 时,认为手术可行,并且可以达到预期矫正效果。患者术后SD得到明显改善,BCVA得到明显提高(均P<0.001);手术的安全指数为1.200(1.000,1.250),有效指数为1.000(1.000,1.200),提示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患者术后1周、2个月的视力结果见表2。

术后B C VA 与术前S D 的秩相关检验显示P<0.001,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术后BCVA与术前SD的散点图见图1,从图中可大致看出,超高度近视患者的近视程度越深,术后BCVA越差。

2.2 术后视力提高情况

视力的提高量采用△LogMAR表示,△LogMAR为-0.1,可认为视力提高了1行。基于术后2个月视力相对稳定,我们观察了患者术后2个月的视力提高情况。对术后2个月的△LogMAR和组别这2个变量进行秩相关检验显示P<0.001。做术后2 个月△LogMAR与术前SD的散点图(见图2)及不同组别△LogMAR的走势(见图3),从图中可大致看出,随着患者近视程度的加深,视力提高量有增加的趋势。

A组与B组的△LogMAR值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P<0.001,认为术后2 个月时A、B组的△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超高度近视患者ICL-V4c植入术前及术后1周、2个月的视力情况Table 2.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indexes of patients with ultra-high myopia before and 1 week and 2 months after ICL-V4c implantation

图1.超高度近视患者ICL-V4c植入术后2个月BCVA(LogMAR)分布情况Figure 1.Distribution of BCVA 2 months after ICL-V4c implantation(LogMAR)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eoperative SD.ICL,implantable contactlens;BCVA,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SD,spherical diopter.

图2.超高度近视患者ICL-V4c植入术后2个月△LogMAR的分布情况Figure 2.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 2 months after ICL-V4c implantation (△LogMAR) in ultra-high myopia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eoperative SD.ICL,implantable contactlens;SD,spherical diopter.

图3.各组患者ICL-V4c植入术后2个月△LogMAR平均值的分布情况Figure 3.Distribution of mean △LogMAR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2 months after ICL-V4c implantation.ICL,implantable contactlens.

A、B1、B2、B3、B4、B5 组术后2 个月△LogMAR间的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P<0.001,认为各组中△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对比较和四分位数(见表3)的结果显示,B3、B4、B5组患者术后2个月△LogMAR明显低于A组(调整后P<0.001);B1、B2 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1.000、0.623)。B3、B4 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量分别明显高于B1、B2 组(调整后均P<0.001);B1组和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1.000);B5与A、B1、B2、B3、B4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131、0.293、0.501、1.000、1.000)。

表3.各组高度近视ICL-V4c植入术后2 个月视力提高量(△LogMAR)四分位数Table 3.The quartile of △LogMAR 2 months after ICL-V4c implantation in each high myopia group

2.3 眼压

本研究中,所有术眼均成功植入ICL-V4c。术后1 周时,A、B组患者眼压值分别为(15.2±3.1)mmHg和(16.3±3.5)mmHg,B组高于A组(P<0.001);术后2个月时,A、B组患者眼压值分别为(15.0±2.9)mmHg和(16.3±3.6)mmHg,B组仍高于A组(P<0.001)。

术后1周时,共65例(80眼,5.80%)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上限(21 mmHg),其中,A组15例(17眼,3.53%)眼压>21 mmHg,B组50例(63眼,7.02%)眼压>21 mmHg。对A、B组眼压>21 mmHg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术后2 个月时,共51 例(62 眼,5.85%)眼压>21 mmHg,其中,A组7例(9眼,3.00%),B组44例(53眼,6.97%),A、B组眼压>21 mmHg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4 术后并发症

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常见术后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色素播散、角膜内皮失代偿、眩光、眼内炎、白内障等。

3 讨论

由于框架眼镜镜片存在的视野范围较小、物像缩小、畸变、镜片厚重等缺点,超高度近视患者很难通过配戴框架眼镜达到最佳矫正效果,患眼往往处于欠矫状态,长期会造成压抑性弱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因此高度近视尤其是超高度近视患者较低中度近视患者的“摘镜”愿望更强烈。角膜接触镜的长期配戴不可避免地带来干眼、角膜新生血管、感染[5]等并发症。姬娜[6]曾对等效球镜度(SE)为-22~-10 D的患者验配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研究发现,在视力矫正方面,RGPCL效果优于框架眼镜和验光,但是由于患者近视程度较深,镜片较厚,会存在异物感;另外配戴过程中会存在偏位、掉地、运动中防护不当等特殊情况。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在手术摘镜方面有更高的需求。

众所周知,近视的手术方式目前主要是激光矫正和眼内镜植入术两大类型。Nakamura等[7]随访114例高度近视行ICL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随访术后10年的数据显示,分别有71.4%和87.1%术眼术后屈光度在0.5 D和1.0 D以内。而Han等[8]观察121例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s,FS-LASIK)和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术后2年仅有58.7%和76.1%术眼术后屈光度在0.5 D和1.0 D以内。Kamiya等[9]通过多中心研究发现,随访至术后1年时,高度近视组显然验光的结果差异为(-0.18±0.43)D,而低中度近视组为(-0.12±0.3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提示高度近视眼植入ICL术后屈光度的稳定性较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10 D以下的超高度近视患者(B组)ICL-V4c植入术的安全指数与有效指数均≥1,也就是说手术可以为超高度近视患者带来视力的提升,并且未损失患者术前的BCVA,证明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从术后BCVA来看,手术效果随着患者近视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P<0.001),这可能是因为近视程度深者可能存在弱视、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近视性黄斑变性等病变[10],视力提高困难。也正是如此,B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情况参差不齐,数据较为分散。这种现象在<-24 D的患者中更加明显。我们关注了B组中的这些患者,均排除了屈光手术造成视力下降的可能。从整体统计结果来看,并不影响结论。

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22 ≤SD≤-16 D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量(△LogMAR)大于-16<SD≤-10 D 的患者(P<0.001);可见,从视力的提高幅度来看,近视程度深的患者术后收益更大。而-23.5 ≤SD<-22 D的患者视力提高情况与-16<SD≤-10 D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人工晶状体度数限制导致的欠矫,或是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对视力的影响,不排除B5 组样本量相对较少导致的误差。尽管超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存在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也可能因长期欠矫而产生弱视,但ICL术后通过进一步眼底治疗和弱视训练,患者视力和视功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术后视力提高量来看,ICL是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矫正的首选方式。

本研究关于眼压的结果显示,-23.5≤SD≤-10 D的患者术后眼压平均值高于-10<SD≤-6 D患者(P<0.001),并且术后高眼压的比例更高(P<0.05),但给予相应处理如药物对症治疗,停用激素性药物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因数据采集为患者术后1周内的眼压,考虑可能为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和(或)激素性高眼压。V4c人工晶状体360 μm中央孔的设计,有利于房水的循环和术后黏弹剂的冲洗,可使患者术前免行激光虹膜打孔,减少术后高眼压的发生。Miao等[11]对术前平均SE为(-12.44±3.15)D,行V4c植入术治疗近视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发现V4c晶状体对眼压影响不大。Yan等[2]为术前平均SE为(-14.62±4.29)D的患者植入V4c晶状体,术后随访2年,发现前房空间的缩小并未导致高眼压的发生。也有Meta分析提到V4c晶状体在眼压方面的安全性[12]。ICL植入术作为一种内眼手术,术中的眼内操作可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大。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术后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的情况发生,术中精细操作和术后抗炎治疗至关重要。相比于V4 晶状体,V4c晶状体植入后,眩光情况也有所改善,有文献报道可能是V4c植入术前无需虹膜激光打孔,减少了对眼睛的损伤,也避免了打孔造成的眩光[12]。关于术后长期并发症,Takahashi等[13]为40~53岁的早期老视患者行ICL-V4c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白内障的发生。Alfonso等[14]在ICL-V4c植入术后5年临床观察中,83例(147眼)平均SE为(-9.20±3.02)D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证明了中央孔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长期良好效果。一项Meta分析指出,ICL-V4c的中央孔设计改善了晶状体本身及其表面房水的代谢,降低了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12],其拱形设计增大了人工晶状体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空隙,也有利于减少白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于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收益更大;并且手术不良反应较少,并发症可控。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仅随访了2个月,术后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利益冲突申明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熊瑛:行ICL-V4c植入术并收集数据;进行选题与设计;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解释。孙秀丽: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参与资料的分析,撰写并修改论文。毛迎燕: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李婧: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曹凯: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并修改论文。张景尚、王进达:参与选题和论文的修改。万修华: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修改论文的结果、结论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状体眼压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