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与家国情怀的培育

2021-05-04姜恩庆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家国情怀传承

摘 要:对家庭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孕育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这种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古典诗词世代传唱。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咏物言志、咏史论事、积学修养三个方面梳理了蕴含在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同时,对如何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家国情怀培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词 家国情怀 传承

中国是一个人文传统深厚的诗的国度,古代诗人借诗言志、以词咏情,诗词成为他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对家庭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孕育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这种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诗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成为世代国人心灵皈依的故乡、融入血液之中的生命自觉。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应立足学科视角,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养分,运用渗透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家国一体意识,强化家国认同,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维系在一起,传承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民族品格,做新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引领者。

一、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以来,诗词的传统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诗经》开现实主义诗歌先河,确立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品格,其中关切现实、反映现实、批判现实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向个人歌唱的第一位诗人屈原,首创了“楚辞”这种诗歌体裁,开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滥觞。其创立“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所承载的家国情怀获得了后代诗人的认同。中国诗歌这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历代优秀诗词作品所展现的家国情怀,生动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是诗人们心灵的歌唱。

1.咏物励志,涵养品德操守

宋代文学家刘辰翁尊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言志诗,是屈原作品《九章》中之一首,为诗人早年创作。作品以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青春励志和品格的写照。诗人通过赞颂橘树灿烂夺目的外表、坚定不移的品质和纯洁无私的情操,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诗人赞美橘树“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有其理”的美好品质。诗人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把橘树作为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榜样。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篇传世名作,屈原把满腔爱国热情倾注到诗作中,激情澎湃,家国情怀一线贯穿。

晋代诗人陶渊明咏菊,表现其恬淡宁静、不慕权贵、慎独自励的心境,赋予菊花高洁的人格。他在《和郭主簿·其二》中,更是把菊花与青松并列在一起描写,诗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写实中兼用比兴、象征的手法,热烈赞美秋菊、青松傲霜贞秀的高洁品格。

古典诗词中,作者们常用蝉来比喻自身心志高洁。唐代诗人虞世南在其诗作《蝉》中,处处暗示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表达出对人的品格操守的热情赞美,体现出咏物的意义在于咏人的深层内涵。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a魏晋时期的曹植、傅玄,“初唐四杰”的骆宾王,李商隐等诗人都写过咏蝉诗,借蝉发声,托蝉言志。

《石灰吟》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少年时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精神。《竹石》是清代画家、文学家郑燮写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展现竹子坚毅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言自己的风骨。其他著名咏物佳作还有刘孝绰的《咏素蝶》、李贺的《马诗》、白居易的《咏菊》、张耒的《夜坐》、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齐己的《早梅》、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和王安石的《孤桐》《梅花》等。

“岁寒三友”一直是古代诗人吟咏的对象,松之坚毅伟岸、竹之挺拔虚怀、梅之傲雪怒放,表现出中国文人对理想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咏梅的杰作有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作者托物言志,以梅自喻,表现了高洁的志趣和坚贞自守的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最后一句振起全篇,展示了失意英雄志士秉持信念、傲岸依旧的内心世界。

2.咏史论事,心系国家命运

最能体现《诗经》成就的十五国风是家国意识形成的重要源头之一。《王风·黍离》是《诗经》十五国风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咏史诗,诗人以“离离”描写黍稷的茂盛,反衬出亡国故都的悲凉。这首诗由物及情,诗人目睹眼前的黍稷,勾起无限愁思,为后世咏史怀古诗定下了基调。班固的《咏史》、左思的《咏史诗》、曹植的《情诗》、向秀的《思旧赋》、刘禹锡的《乌衣巷》、姜夔的《扬州慢》,无不再现了《王风·黍离》的兴象风神。胡曾更以《咏史诗》著称,写了150首七言绝句咏史作品,评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古典诗词中的“黍离”一词也就成了感叹历史兴衰、触景生情的典故,成为诗人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痛惜感傷之情的常用意象。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淮左名都》也是一首咏史杰作,他在词的序言中写道:“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全词被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所笼罩,诗人移情入景,抚今追昔,深化了“黍离”之悲。

唐代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李白写下了大量咏史诗,他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是李白写的咏谢安的诗,诗人游历金陵时登上谢安墩,回顾谢安建立的旷世功业,勾起了自己埋在心底的渴望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人生理想。杜甫也写下了很多咏史怀古的诗篇,《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组诗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丰功伟绩,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壮志未酬的人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家国之悲,沉郁感慨。身处国势衰微、局势动荡的晚唐,杜牧写下了大量的咏史诗。杜牧通过这些咏古诗篇表达出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具有一种深挚的忧患意识。《过勤政楼》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勤政楼是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诗的前两句写眼前勤政楼的衰落,实际上缅怀此楼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是此时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此时之衰,对比鲜明,令人深思。《题乌江亭》表现出他对项羽自刎的痛惜,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以家国为重的博大胸怀。其他咏史佳作《过华清宫绝句》《泊秦淮》《赤壁》《登乐游原》《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等都透露出杜牧借怀古之名引发的对历史兴衰的无限感慨和理性思考。

3.积学修养,渴望建功立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的渐进过程,也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卫风·淇奥》是《诗经》中的一首赞美君子的诗歌,采用比兴的手法,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诗中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寓意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道德磨砺。唐代诗人孟郊写有《劝学》一诗,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的青春励志。诗人运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击石取火作譬喻,指出燧石只有经过敲击,才能产生火星。同样,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诗作勉励青年珍惜青春时光,在“学”“运”上狠下功夫,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悟。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这种爱在古典诗词中形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当边塞紧急的战乱时刻,这种家国情怀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一首战歌,全诗充满了同仇敌忾的豪迈激情、克敌制胜的英雄主义情怀,其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魏晋时期的建安诗歌、盛唐的边塞诗、宋词中的豪放派都受到了《诗经》家国情怀的影响。继承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以五言形式写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抒慷慨悲凉阳刚豪情,是为魏晋时期的建安风骨,曹植《白马篇》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诗歌歌颂一位爱国壮士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同时更寄托了诗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这样评价曹植的诗歌创作:“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b

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险的豪迈情怀、克敌制胜的乐观主义精神构筑了盛唐边塞诗雄浑的精神世界。边塞诗派的代表作有高适的《燕歌行》,这首诗被誉为盛唐边塞诗派的压卷之作,读罢令人荡气回肠。王昌龄的《从军行》反映了报国无门的悲伤;宋代陆游的《书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史论事,追古思今,浩然之气充斥全篇。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等佳作,都以满腔的爱国主义豪情,抒写了建功立业的决心。诗人唱出了一曲曲英雄悲歌,展现了历经磨难而矢志弥坚的家国情怀。

二、家国情怀培育

1.梳理篇目,发掘古典诗词家国情怀的丰厚资源

在国家祥和安宁、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文人士子怀济世之心写就了许多启迪后人心智的优秀作品;而当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更有一批保家卫国的仁人志士写下不朽诗篇。可见,古典诗词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唐代诗歌佳作云集,其中体现家国情怀的诗作更是让人动容和感奋,有高适“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的激愤之声,有王昌龄“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的豪迈之情,有李白“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的铮铮之吼,有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长嗟之音,有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心灵之歌,有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之咏。我们对这些诗人的作品分析甄别,把这些振聋发聩的醒世励志诗篇加以整理归纳,汇聚成新时期的一种精神动力。

谈到宋词中的家国情怀,人们自然会想到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豪放词关注国家命运,感慨世事时局,家国情怀一线贯穿。朝廷南迁后,由于时代巨变,豪放派悲壮慷慨的词风也随之变得更为高亢激昂,而这一时期传统的婉约词也从多写相思离别、伤春悲秋转变为对山河破碎、家国之悲的喟叹。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清新脱俗而慨叹家国之悲,寄托故国之思,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梳理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是一项细致、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工作,从浩瀚的古典诗词作品中梳理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和诗人心灵沟通、精神对话的历程,伴随着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2.解读经历,感悟诗人情感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主旋律,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爱国思想一脉传承。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c说的就是要知人论世。诗词作品和作者的生活遭际、思想情感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遭际、思想情感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家国情怀的思想内涵。

唐代诗人李商隐一生写了七首无题诗,其中六首以爱情为题材,风格哀婉凄艳。唯独《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这首诗寓意显露,直抒胸臆,写“思乡”“怀古”之情,以表政治上想有所作为却屡遭失意的愤慨,风格沉郁之至。诗人对自己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的人生际遇发出愤懑的喟叹,表现出逆境中仍执着于人生理想的家国情怀。其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安定城楼》,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更有助于我们了解李商隐的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形成的轨迹。

3.鉴赏品味,构筑新时期文化自信的精神世界

诗词鉴赏是一项兼具思想性和审美性的精神活动,两者密切相连,相辅相成。在体味古典诗词思想性的同时,感受古典诗词审美特质;在鉴赏古典诗词之美的同时,发现、发掘其所蕴含的人生理想、人生智慧以及家国情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项审美活动对于新时期厚植我们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古典诗词是古人心灵的歌唱,“在心为志,发言为诗”d,“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e。这种发自靈魂深处的歌唱感动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以情感人铸就了古典诗词的生命特质,缺少了情,诗词就失去了艺术感染力,变得索然无味。我们可以运用渗透性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切实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体味其所传达的家国情怀;还可以采用课堂翻转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分析、理解,使学生一方面得到美的熏陶,一方面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诗词是一笔丰厚独特的精神遗产,两者互融互摄,共同造就了我们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念。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留给我们诸多精神财富,古典诗词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承培育这种情怀,我们任重道远。

a 沈德潜:《唐诗别裁》,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418页。

b 钟嵘:《诗品译注》,周振甫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7页。

c 《孟子》,万丽华、蓝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36页。

de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页,第1页。

参考文献:

[1] 姜恩庆编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 张向荣.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2-06.

基金项目: 天津商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9JKJS020201

作 者: 姜恩庆,天津商业大学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家国情怀传承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