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练笔,不能让“文”缺位

2021-05-04陈钢

江西教育C 2021年4期
关键词:钟子期珍珠鸟伯牙

陈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事实上,阅读和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程的两大核心支柱,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因此,语文教学要将随文练笔引入阅读教学之中,借助阅读来迁移表达,又通过表达来夯实学生的阅读体验。纵观当下语文课堂中的随文练笔,很多教师只在阅读教学设置练笔,并没有真正做到随“文”而练,不仅降低了表达的质量,还影响了阅读的体验。

一、紧扣典型句式

入选统编版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都值得学生深入探究品味,借鉴和积累。最好的积累和内化,就是广泛地诵读、感知和积累,然后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加以强化与接纳。

比如,在教学小古文《伯牙绝弦》时,笔者紧扣钟子期评价伯牙弹琴时的两句话(“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感受钟子期对俞伯牙弹奏水平的高度赞赏,体悟两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教学至此,学生获取的也只是表层的认知,为了将这种认知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之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练笔:如果你是钟子期,会怎样赞赏伯牙的琴声呢?请运用“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 )”这一句式,结合生活进行联系。很多学生纷纷从生活中选择素材,并巧妙运用句式。学生的仿写水到渠成,不仅在迁移中内化了文本的句式结构,同时也在想象和表达内容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两人情感的体悟,在模仿中达成了理解上的超越,更好地认识到了文本的价值。

二、把握文本意蕴

语言文字原本只是一种符号,没有生命和情感,但在作者的组合和重构下,在读者意识和情感的融通下,原本凝固的语言就有了生命的气息。为此,教师需要紧扣学生的认知思维,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课堂的随文练笔之中。

比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雷震的古诗《村晚》,不仅描写了乡村傍晚落日西下时优美而宁静的画面,也描摹了一位牧童吹着横笛,悠闲归来的画面。这首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古诗,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将优美的景色与直观形象的儿童联系了起来。面对这样的内容,笔者相机设置随文练笔: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作文。显然,除了关注前面的景色描写之外,还应该将训练的重点放在对儿童动作的细节描写上。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语言,紧扣“横牛背”“信口吹”来想象和感受人物的天真活泼、可爱顽皮。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笔者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牧童会怎样“横在牛背”上呢?牧童“信口吹”又是怎样的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打开,巧妙地将练笔融入文本之中,达成了阅读和表达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积极深入探究

入选统编版教材的经典作品,无论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在创作技法上都非常纯熟,一些空白处、含蓄处、省略处,都值得学生加以关注和品味。为此,教师应将随文练笔放入这一板块中,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从而不断地推动他们的感知与理解,不断地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

比如,冯骥才的经典作品《珍珠鸟》,主要描写的是一只小珍珠鸟不断与作者接近的过程,最后得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主题。信赖,本来应该是双向的,但纵观文章内容,作者将更多的笔墨都用在描写小珍珠鸟的身上,而对于自己涉及甚少。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想象:在小珍珠鸟一步步与作者接近的过程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学生结合小珍珠鸟的表现,推测想象作者的表现,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这样的练笔,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有順序、有层次的描写策略,另一方能更好地认识到文章的主题,从而推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深入有效的阅读,也不能脱离扎扎实实的随文练笔。只有厘清阅读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文本的内容、情感和主题出发,设置与文本相关的练笔主题,为学生的练笔搭建平台,提供路径,助力学生的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正余小学)

猜你喜欢

钟子期珍珠鸟伯牙
可爱的珍珠鸟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知 音
何谓“知音”
高山流水
说谎的珍珠鸟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珍珠鸟》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