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

2021-05-01韩婧姝董海艳

经济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分析研究

韩婧姝 董海艳

摘 要: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国民基本素质十年内得到显著提高。招生人数的攀高,随之也形成了庞大的就业大军。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改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劳动力市场需求份额不断萎缩,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随之产生的就业心理困境也日渐普遍。就业心理困境的产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生改善的不利条件。文章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择业的需求导向,分析因就业而产生的心理困境。

关键词:需要 大学生就业 心理困境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176-02

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统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1}。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步的主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中速发展过渡、第二产业推进结构性转型、就业市场的日渐饱和,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此外,所学专业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限制因素。受专业的局限,部分专业的大学生难以从事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受教育群体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甚至从事一些低学历群体从事的工作。同时,受大学生个别专业趋同化的影响,产生了明显的同群效应{2},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当就业无法得到满足或就业不理想时,产生就业心理困境是在所难免的。

考虑到各省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不同,本文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重点,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分析其就业心理困境表现。

一、马斯洛五层次需要理论

马斯洛五层次需要理论是行为科學理论之一,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3}。马斯洛认为人类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对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呈现出阶梯型特征。只有最迫切的需要才能成为当前的动力,对人类起到激励作用。只有这一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理论又可以分为高低两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属于低级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

二、就业心理困境理论及其主要表现

心理困境是指由于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或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从而使人产生焦虑、迷茫和恐惧的一种精神状态。就业心理困境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因遇到的困难或阻碍所表现出现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具体表现包括自卑、自负、急功近利、暴躁等消极情绪。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特指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面对庞大的应届毕业生求职大军以及尚未就业或急需更换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上可能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长期就业心理困境不仅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加重大学生心里不健康程度,更不利于其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甚至容易出现极端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就业与否,大学生都会存在就业心理困境。

三、研究对象就业需求分析

本文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线上专业问卷网站,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83份。在有效问卷中,对样本理想从事工作类型以及首次就业薪资期望进行分析,其中在理想从事工作类型方面,140份样本数据选择不急于就业,打算进一步深造,在其余343份选择就业的样本中,有32.36%选择到国企上班;在首次就业薪资期望中,样本数据的期望目标较高,42.65%期望薪资能达到5000元以上,特别指出所学专业、所在学校等级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有效样本对首次就业薪资的期望值。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大学生在2000~3000元首次就业薪资水平上分布几乎为零,多数集中在5000元以上;而普通二本、三本高校大学生则更为实际,倾向于3000~4000元的首次就业薪资水平。在专业分类上,文科、理科、工科的样本量较大,占据总有效样本量的83.64%,文科生对自己的首次就业薪资期望集中在3000~4000元,而理科、工科生对自己的首次就业薪资期望集中在5000元以上。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工作包含的内容进行五层次划分,问卷调查者根据其择业时的实际考虑情况,将五层次需要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出综合排序结果{4}。

(一)生理需要为首要考虑

47.41%受访者将生理需要排在第一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认为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及地点、工作时间等是最看重的内容。由于受辽宁省近年经济缓速增长的大环境影响,高额的生活成本及房价使大学生意识到满足基本生理需要才是最切合实际的。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报酬多用于租房、交通等基本生活所需,物质性购物相对支出较少;对于工作环境和地点则更多希望在市中心,工作环境温馨,希望有独立的办公环境;工作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工作类型影响,对于大部分高校大学生一周休息一天是普遍可以接受的,但对于加班相对比较排斥。

(二)安全需要不容忽视

32.63%辽宁省高校大学生认为安全需要是保障其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同时安全需要更是检验一家单位正规与否的重要标准。“90”后、“00”后大学生对“五险一金”、职工体检等工作本身以外的福利待遇预期期望较大,较切合实际。

(三)自我实现需要“异军突起”

自我实现需要主要包括职业发展、专业对口、个人兴趣等内容。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是否有过职业规划,71.4%受访者显示有职业规划,这与自我实现需要的“异军突起”不谋而合。受访者在择业时较看重工作是否专业对口,是否能吸引个人兴趣,这与其刚刚步入职场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高校人数、高校专业的不断扩增,许多非应用型专业之间的区别性不是很大,对于高校毕业生直接能找到专业十分对口的工作相对不易,相信这种现象会随着其工作时间、工作经历的不断积累,发生一定的变化。

(四)尊重需要相对淡薄

尊重需要在受访者择业考虑时相对不十分重要。调查群体在择业时清楚意识到,作为刚刚步入社会的“新鲜人”,在工作中谈及社会地位、晋升机遇、奖惩机制等内容,显然没有说服力。但随着工作积累越来越丰富、能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后,尊重需要的需求也会随之提高。

(五)社交需要排名垫底

代表社交需要的企业文化、上下级关系、团队精神、工作氛围等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成为被忽视的需要。受访者择业选择时并不看重就业单位的企业文化、上下级关系乃至团队精神,这与“90”后、“00”后特立独行的群体特征是分不开的。而企业文化、上下级关系以及团体精神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慢慢体现出来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受访群体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甚至工作结果。据相关调查,部分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无法顺利融入工作环境中,与忽视社交需要密不可分。

四、基于问卷调查的心理困境研究

问卷设计中为受访者(辽宁高校大学生)提供了13种常见的心理困境表现,要求受访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出5种最可能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困境。此外,问卷设计还针对不同需要层次,参照13种心理困境表现,欲了解受访者(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当其某一层次需要未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出现哪一种心理困境表现。

(一)焦虑不安

焦虑不安,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对于预期即将面临的困难处境或处理复杂事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紧张情绪{5}。

高校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时,往往期望较高,虽对预期有所设防,但现实要远远比预期更复杂。面对严酷的竞争,高校大学生会不断地降低心中的工作期望值,往往这样,有可能依然找不到工作,压力随之而来,情绪波动也会较大。适当、适度的焦虑不安,通过采取合适的发泄手段,有助于获得更强的动力,推动其在就业市场上越挫越勇、不懈努力;但过多、长期、持续的焦虑不安不利于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其就业,即使就业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在受访者问卷调查中,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未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出现的心理困境就是焦虑不安。可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对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在就業方面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这与就业需求分析中的结论是相得映彰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往往是一项工作内容中最直观向求职者展现出来的,也是与求职者心理预期进行首次匹配的工作内容。

(二)自卑无信心

自卑在心理学上特指由于与合理规定标准或其他刺激物比较有差距,而产生了差异,从而导致的主观低落、悲伤等负面心理状态。自卑不可避免地产生不自信。自卑无信心是一种自我否定,低估自己能力的表现。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难免会与同学、朋友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落差,就会产生这种亚健康状态。在受访者问卷调查中,当尊重需要(社会地位、晋升机遇、奖惩机制等)没有得到满足时,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最容易出现自卑无信心。问卷调查还显示,在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中,农村生源地的受访者往往比城镇生源地的受访者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自卑不自信。

(三)求全心理(希望一次就找到心仪的工作)

求全心理是指人们喜好追求至善至美,不能容忍缺点和错误的心理倾向。高校大学生深知求职过程的痛苦,更清楚变换工作所引起物力、财力、精力、人力的消耗,因此都希望能一下子找到能同时满足自身多种需要的工作。然而往往这种工作期望过于理想化,标准过高、脱离实际,大大降低了就业的成功率。对于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首次就业就找到心仪的工作的概率较低,但这种抱着求全的心理困境似乎是难以消除。

(四)安于现状

安于现状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心理困境,连带着产生一系列不作为、维持当前状态的决策现象。特别是在经历过挫折、面对随之而来的恐惧却无能为力时,更容易表现出来。在受访者问卷调查中,当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时,13.24%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呈现出安于现状,不做抵抗的心理反应。这与社交需要不受重视是相辅相成。

(五)过于在意旁人看法

问卷调查显示,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受访群体会咨询有经验的长辈、学长和学姐,他们的看法、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己就业的方向以及需求的选择,而往往忽视自己内心对于工作内容的真实向往;同时,当身边人对自己的就业倾向进行质疑时,受访者容易产生怀疑的心理困境,不能正确审视个人能力。

[课题来源:本文系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困境与消解”(项目编号:WD2019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https://baike.so.com/doc/2382240-2518850.html

{2}同群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价格、收入等个体自身经济利益的激励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他周围的与他相同地位的其他人影响。在教育领域研究较广。

{3}https://baike.so.com/doc/2102592-2224471.html

{4}综合得分是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

{5}https://baike.so.com/doc/9668178-10014243.html

参考文献:

[1] 王甜,刘锦秀.大学生心理困境的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2] 饶莹心,顾胜贤.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念与思考[J].职业时空,2012(03)

[3] 刘颖.当代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受需求层次的影响——以延边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

[4] 书勤古巴特尔,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以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大学生为例[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

[5] 林国建.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分析——以莆田学院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6(06)

[6] 冯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枣庄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D].济南:山东大学

[7] 袁蓓.增能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原因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作者单位:1.锦州医科大学 2.渤海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作者简介:韩婧姝(1986—),女,辽宁锦州人,锦州医科大学中级,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董海艳(1981—),女,辽宁朝阳人,渤海大学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研究]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分析研究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