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021-05-01宋赫天

经济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矛盾历史使命转化

摘 要: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准确认识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才能立足于在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增强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矛盾 转化 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F016.3;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020-02

当代青年大学生满怀抱负,关心时政,爱党报国,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指向。但是许多大学生缺乏对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矛盾转化的系统理解,又在认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方面缺乏必要的现实感和历史感,更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宏大视野来全面思考问题,难免流于就事论事。如果当代青年大学生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将会更加有助于全面提升他们对现实关切的青春之韵,增强历史使命。

一、正确认知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同时,建国后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和实践要求,也彰显了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國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党中央正确分析了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即对外主要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内主要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面对两种社会基本矛盾,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一方面出色地完成了东南沿海的地区抵御蒋匪军骚扰斗争、平息西藏叛乱、抗美援朝等重大作战任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胜利的果实,为国内的和平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大潮当中,尤其是在党的农业合作化基本方针引领下,广大农村青年积极稳步地推进农业互助合作,完成了中国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的历史性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开启了从一个落后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工业国的现代化进程。随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人民开始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根本变革了几千年来中国的阶级关系。但是,对于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有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广大劳动人民希望彻底改变近代以来国内工业不兴,导致外国商品充斥国内市场的局面,渴望自豪地用上自己生产的工农业产品,彻底摆脱“洋布”“洋油”“洋袜”的“洋”字商品时代。但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大农业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绝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劳作,工业基础很薄弱,并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在许多工业领域甚至还是空白。1956年党的八大,针对当时的国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我国社会矛盾的新变化,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如何摆脱新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步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大国成为先进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掀起了轰轰烈烈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中国青年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战天斗地”动力,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开始了建设现代化伟大实践探索。涌现出了以雷锋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英雄模范人物,和大庆、大寨等艰苦创业的英雄集体,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当时粮票、布票、油票、肉票、副食本、自行车券、收音机券等票证体现的供给不足,严重困扰着人民群众生活,解决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来解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广大青年发自内心呼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涌现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中国当代“保尔”张海迪,努力拼搏、一往无前、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姑娘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代表,他们乐观向上,心系祖国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行的步伐,忘我地学习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勇挑起历史的重担,唱响了改革开发的时代最强音。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长期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埋头苦干,促进了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过40多年来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悄然发生变化:而今,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人均年收入逐年提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实际国情,党的十九大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修改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地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短短的70载砥砺奋进中,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数量短缺型”初级供需矛盾演变为向中高层次的“优质不足型”矛盾转变,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中华民族复兴“强起来”的伟大转变,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彻底实现整体脱贫,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影响了全局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只有清醒认识到各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个凸显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所以,满足人民对美生活的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当代广大青年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二、青年大学生在正确认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增强历史使命

青年大学生只有准确认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律动,深切感知当代中国凝心聚力,立足于实际并着力破解当代社会主要矛盾,勇担时代重任,才能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准确认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需要科学认识和解决我国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从积贫积弱到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前进中的一次自我辩证否定;从供需结构失衡、城乡发展失衡等的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前进过程中需要的又一次自我辩证否定。新时代中国已经高效解决了从贫困到发展的关键一步,现在又在着力解决非常关键的均衡发展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战略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正是新时代中国对社会主要矛盾的主动回应。青年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敢于彻底自我革命恰恰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青年大学生也应当直面现实发展不平衡的不足和问题,发挥聪明才智,寻求破解问题之道,才能真正涵养青春之知。

准确认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需要科学认识我国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在一个国家发展中,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是更加深刻和持久的追求。对中国而言,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绝不仅仅是建设一个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要的社会主义大国,而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但表现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凸显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落后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不平衡、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上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建设落后的地区往往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当立足于时代,扎根于基层,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践行者。乐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推动当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丰富其青春之智。

准确认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需要科学认识我国制度文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制度文明有着根本性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代表着当代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方向,但是,思想观念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反映,由于生产力的多样性、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在发生着变化、新社会阶层与新社会组织不断产生,各行各业中的利益分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中国在向着“橄榄形”社会转进,与此伴生的引爆舆论热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医药、食品和教育等问题,暴露出我国制度文明与市民文明同步建构的需要;并且,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使得制度文明与市民文明之间的契合成为社会建设很长时间内存在的一种现象。当代青年大学生應当立足于文明的全面发展,思考建构适合当代中国需要的文明振兴之制,才能绽放更加绚丽青春之花。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3]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幸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不辱使命,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大展身手的大好时刻。2021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历史节点,面对国家的关怀和对祖国的发展的美好期待,青年大学生理应准确认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勇担伟大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推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火热的青春。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思政视域下独立学院“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编号:2019GJJG632)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8,2.

[2]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41.

[3] 毛泽东文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99,466.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韩国大真大学 韩国汉城)

[作者简介:宋赫天(1995—),女,河北石家庄人,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教师,韩国大真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育学。]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社会矛盾历史使命转化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如何在刑事申诉中发挥控申职能促成矛盾化解、息诉罢访
用社会矛盾的方法论分析中国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论医院医患危机关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