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研究

2021-04-30赵彬琰

时代金融 2021年9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商业银行

赵彬琰

摘要:自2015年“去杠杆”被提出,金融去杠杆便一直备受关注,其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促進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杠杆的现状、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最后对于商业银行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寻找恰当的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去杠杆 商业银行 发展路径

一、引言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任务,自此“去杠杆”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全面推进。从对象上划分,去杠杆可分为实体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金融去杠杆作为“去杠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实现社会资金“脱虚向实”,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金融去杠杆的推进,势必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快速适应相关监管政策,保持自身健康稳定的发展,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商业银行金融杠杆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成因和危害以及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于寻找商业银行恰当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金融杠杆的现状及特点

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本质上说,商业银行也是企业,其特殊性在于经营的是“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且商业银行资本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低。据银行监管部门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第2季度,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21%。因此,从经营特性上看,商业银行本身是需要依靠杠杆来进行经营的,即通过存款等负债类业务获取资金,再通过贷款、投资等资产类业务将吸收的资金投向经济中的赤字部门。因此,金融去杠杆与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要商业银行杠杆,而是应该从商业银行金融杠杆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对问题进行剖析。

(一)商业银行金融杠杆的现状

2015年2月,银行监管部门颁布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给出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的计算公式,即,

以上公式中表明,若商业银行一级资本相关的项目数据不变,即分子不变,而增加表内外资产余额,即分母增加,则计算出的杠杆率数值越低,此时,低数值代表的风险也越高,意味着商业银行在采用高杠杆经营。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不得低于4%。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16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指标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其中2016年,杠杆率由第1季度的6.40%下降为第2季度的6.17%,达到最低值,继而反弹上升。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2016年3季度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收紧。随后,杠杆率稳步上升,截至2019年第4季度达到最高值,杠杆率为6.90%。由此可见,我国金融去杠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商业银行金融杠杆的特点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是存贷款。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客户存款吸收资金。但是在利润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可通过加杠杆的形式进行经营,积极地拓展主动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同业存单、同业拆借、卖出回购等,进而通过同业理财、委外投资等增加资产规模,实现在利差一定的条件下,扩大资产规模使得利润快速增长。在中央“去杠杆”政策提出时,商业银行在本轮金融加杠杆中采取的主要业务类型如下:

1.同业存单方式。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在网点分布和业务种类上较中小型商业银行有更大优势,其对存款的吸收能力也更强一些。另外,大型商业银行拥有的资产数量和质量均优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能提供的抵押物比后者更多,也更容易从中央银行处获得流动性。总体上来看,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获取要高于中小银行。因此,对于同业存单这类业务,发行人多为中小型商业银行,购买人多为大型商业银行,前者主要通过此“主动负债”业务吸引资金,后者则是通过购买存单以赚取利差收益。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存单业务暂停十多年,自2013年12月重新获得批准启动。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同业存单共发行16461期,募集资金总额为13.02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16.78倍和13.02倍。可见,该业务增长十分迅速。

2.同业理财方式。由下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银行同业专属产品的资金余额为0.4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3.25%,该占比一直较稳定。但该数据于2015年度出现大幅上涨,其增速明显高于银行全部理财产品余额。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达到29.1万亿元,其中银行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5.99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0.61%,较2015年末上升7.84个百分点。

3.委外投资方式。由于受监管限制,如股票、股权、房地产、平台等投资业务是商业银行投资的限制性领域,加之部分商业银行投资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商业银行将资金委托于外部管理人的投资模式随之产生。外部管理人一般有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基金专户等非银机构。委外投资的优势是可依靠外部管理人的专业化管理实现更高的投资收益,且能够绕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然而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优势必然伴随着劣势存在。委外投资的劣势在于外部管理机构之间往往会相互嵌套产品,金融链条变得十分复杂,资金的最终流向不可控。根据华泰证券的测算,2015年银行委外业务规模大致为10万亿元。

三、商业银行金融加杠杆的成因

(一)较高的广义货币增长率

图3是近年来我国GDP年度增长率与广义货币增长率的对比图,其中广义货币即M2由M1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和构成。可以看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上两个指标走势并不十分匹配,而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2009年和2015年出现的偏离程度较大。其中“去杠杆”政策提出的元年,即2015年,我国GDP年度增长率为7.04%,而广义货币增长率为13.34%,两者差额高达6.3%,广义货币增长率明显高于GDP年度增长率。这代表相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而言,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较快。

(二)宽松的货币政策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央行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其中,于2014年4月和6月两次定向降准,同年11月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于2015年2月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年降息次数高达5次。以上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降准进一步扩大了货币乘数,降息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如图4所示,相应货币政策执行期间,Shibor市场利率不断下行。以Shibor 1周利率为例,2016年第1季度末利率降至最低值2.325%。从2014年至2016年,10年期国债利率逐步下跌,2016年第3季度降至2.7258%。

(三)银行业总资产增速过快

快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市场利率逐步下降,进而降低了市场的融资成本,这样为商业银行实施金融加杠杆提供了现实的市场基础。商业银行通过较低的融资成本从央行、同业间获得流动性,进而通过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和委外投资等渠道加杠杆,致使银行业总资产在短期内快速增长。而杠杆水平的迅速上升,与整体国民经济增速的回落形成反差,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其自身发展之间并不匹配。

从商业银行充当金融中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银行业总资产增速应与GDP年度增长率大体一致。而图5数据显示,近年来两个指标之间多次出现偏离,尤其是2009年和2016年出现的偏离程度较大。其中,2016年金融去杠杆被初步提出,而此时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为15.8%,同年6.85%,差额高达8.95%。

四、商业银行金融加杠杆的危害

(一)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隐患

货币资金在商业银行同业间往来,通过委外投资在相关金融机构间流动,而没有直接流向实体企业,实际上是在增加资金链条,推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杠杆水平,大大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面对金融机构之间资金的层层嵌套,金融监管部门发现隐患并及时监管的难度也不断加大。

(二)使资产泡沫积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必然使得货币资金充裕,过多的资金进入股市、债市及房地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致使泡沫积聚。另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在空转过程中,创造了大量货币,但并未计算入货币供给M2中,因而造成M2失真,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三)加大了实体企业经营难度

货币资金在金融机构间的空转使得原本的低成本资金转化为高成本资金,真正需要资金发展的实体企业并未获得资金支持,或是仅能得到高成本资金,这必然阻碍货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难度,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五、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负债端出现资金短缺

过多依靠主动负债借短融长加杠杆经营的商业银行,由于监管的要求需要进行业务调整,可能出现短期资金来源短缺,致使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的期限错配问题进一步加深。在商业银行刚性兑付原则,以及互联网金融加速分流存款的情况之下,加重商业银行对于存款资金的争夺。

(二)表内外资产增速总体趋缓

随着金融去杠杆的全面推进,利用高杠杆依靠同业业务、委外投资等进行资产扩张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将不可持续,尤其是部分中小银行,将承受较大经营压力,面临资产增速随之回落的状况。

(三)资本充足水平变动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从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增速来看,该指标会受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出现增速放缓,这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满足资本充足条件的压力。然而,从表外理财资产纳入广义信贷统计来看,该政策提出之前,表外理财几乎未计提资本,而表内信贷业务需计提较高资本。该政策的执行,促使表外理财转向表内信贷时,将一定程度上拉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因此,金融去杠杆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动具有不确定性。

(四)加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压力

在金融加杠杆过程中,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杠杆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大型商业银行经营较稳健,获取资金和经营资产的能力较强,杠杆率相对较低。而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同业业务、委外投资等依赖程度较大。特别是以期限较短的同业负债来支撑商业银行长期资产的模式,将面临更大的期限错配风险。一旦出现利率水平大幅波动,层层嵌套的金融产品,极易引起连锁反应,也会加大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甚至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高杠杆经营是目前监管机构审查的重点,商业银行也需要时刻注意符合监管要求。总体上,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去杠杆的建议

(一)资产业务回归实体经济

为降低金融去杠杆过程对于经营管理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坚持稳健的发展战略,对相关业务做出调整和优化,保持表内外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对于高杠杆经营的商业银行,需准确把握金融去杠杆的重点,尽快压缩相关的业务规模,将资产业务重心转移至表内,加大对于实体企业的资金支持。

(二)负债业务扩大稳定性存款

商业银行应将负债经营的核心用于存款业务之上,着手打造服务品牌、加强渠道建设,同时关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注重金融科技的发展,努力发展客户群,增加商业银行客户存款,尤其是稳定性较强的核心存款,是支撑银行资产平稳增长的关键。另外,商业银行可适度开展同业拆借、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业务,但同时应兼顾资金成本、资产回报率、监管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必要时,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向中央银行借入期限较长的资金。

(三)提高自身风险防控管理能力

金融去杠杆伴随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和市场变化应保持警觉,力争准确判断相关政策指标的变化。在流动性风险方面,应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投资“安全垫”,坚持稳健的流动性管理策略,保持合理备付水平。对于资金期限错配问题,适度降低期限错配程度。在市场风险方面,通过管理工具和系统建设,加强对风险敞口的识别、计量和控制。在合规风险方面,需准确把握监管重点,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监督工作。

(四)做好银行资本的补充筹集工作

银行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经营损失中的缓冲器,對于吸收商业银行亏损,树立公众对商业银行的信心,以及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长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应对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做好银行资本的补充筹集工作,从银行内部和外部着手进行资本筹集。可优先考虑未分配利润作为内部融资来源,结合发行普通股、优先股、中长期债券等外部筹资方式,增强资本补充,以满足监管要求。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去杠杆的缘起与走向[N].上海证券报,2017-04-19(012).

[2]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赵亚蕊.“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银行业,2017(10):55-58.

[3]田芳.金融去杠杆的方式[J].现代商业,2017(25):178-179.

[4]李江华.金融去杠杆:背景、影响与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17(07):4-5.

[5]陆岷峰,杨亮.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路径选择[J].金融论坛,2017,22(12):3-10+78.

[6]张燕.严监管下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8(24):76-77.

[7]陆岷峰,徐博欢.金融杠杆机制及其稳定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16(04):44-52+126-127.

作者单位:广州华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