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1-04-30沈阳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产业

沈阳体育学院

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同时这是体育改革的重点。体育场馆高效、科学的运营,有利于盘活体育产业资本,提高体育场馆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反之,如体育场馆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则导致体育场馆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成为被浪费或者闲置的体育资源、体育固定资产。据悉,国内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利用率偏低,运营效果差,不能持续经营发展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体育场馆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促进体育发展,同时也是影响体育场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体育场馆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大数据、互联网,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显著降低能耗,提高盈利水平。

一、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

体育产业链是由赛事运营、体育营销和场馆运营共同组成的,体育场馆是体育活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载体与物质基础。各要素相互影响、联系、共同决定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场馆是整个体育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其关乎产业发展。但是我国体育场馆运营、服务普遍尚存诸多问题,比如场馆内设施不够完善,场馆所能够创造的价值,所提供的服务有限等。

(一)投资结构分布集中,功能过于单一

不管是建设体育场馆本身,还是购置馆内设施都客观需要资金。当下,各类赛事对场馆各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要求场馆必须具备多元化的功能,满足各种用途使用需求,由此增加场馆成本。据悉,当前我国建设体育场馆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自筹资金,而社会捐赠、公益金的占比非常小,其占比小于10%。这表明场馆建设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其投资较为单一。具体表现为体育产业链前后环节中虽然涉及众多纵向联系,但是横向交流不畅,不利于产业实践发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69.46 万个体育场地,且其中52.55%属于学校体育场地。这说明从分布上,国内现有体育场地分布较为集中,均衡化不足,各地方使用场馆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运营情况差,利用率不高

作为居民运动、健身、比赛的场所——体育场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都是体育场馆的基础功能。但是据悉,国内现有体育场馆中只有不到10%的场馆每周服务的人数超过5000人,大部分体育场馆每周(均值)服务人数不足500 人。这充分说明场馆的整体利用率偏低,很多场馆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的状态,只有偶尔有比赛活动、大型赛事。场馆运营方面,大部分场馆的运营收入、经营效益为零。而场馆完善功能、改善经营设备,维修场馆设施都需要费用。综上所述,国内现有体育场馆普遍存在运营情况差,利用率低的问题。从政府的层面分析,这与我国尚未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完善决策机制,政府监管不到位,投入不足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

(三)社会开放度不高

利用率低,难以提高效益是国内现有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体育场馆的主要业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健身运动;二是体育赛事。但是由于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不足,导致只有15.3%的居民会选择体育场馆健身。以事业单位经营为主的体育场馆运营,政府部门领导分配人员自主经营场馆。这表明在此种模式下,体育场馆的控制主体是政府,无论是申请场馆使用还是批准等各环节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之政府差额拨款、全额拨款,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场馆经营效率。此外,虽说事业单位经营的体育场馆具有一定公益性,但是其入场条件门槛较高,且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即表现为场馆只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外开放。这表明,场馆的开放程度有限。从场馆内容的层面分析,场馆尚未建立成熟的职业赛事体系;用户尚未形成到场馆健身的习惯。功能设计方面分析,国内的体育场馆功能较为单一,没有文化博览、文艺演出等方面的功能,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需求。综上问题共同阻碍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不利于体育场馆发挥应有功能。

二、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及其面临的机遇

(一)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创新知识社会。随着创新形态的演变与发展,进一步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形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进一步发展,催生了众多创新2.0 典型案例,如创客、微观装配、开源软件、Web2.0 等以及AIP 等创新2.0 典型模式。

(二)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内涵

在运用现有体育场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构建多元业态、扩展服务领域,创新运营模式,延伸配套服务,全面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与服务供给能力,即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要求的体育功能。从本质上说“互联网+”模式旨在解决用户问题。体育场馆应以此为理念升级服务,即借助“互联网+”的思维、理念、模式,实现升级、转型发展。

当前,国内已有很多体育场馆积极探索、尝试“互联网+”。主要方式包括构建门户网站、APP 进行招投标、收集发布信息等。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全面扩大业务范围,优化服务质量。体育场馆可通过O2O,APP 升级、转型服务(见图1)。

图1

三、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

体育场馆可通过“互联网 +”实现升级、转型服务,当前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已成为体育场馆的主流发展方式。简而言之即融合娱乐、商业、商业住宅等业态,为群体提供运动训练、体育培训、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等各类配套服务。体育服务综合体除了有体育培训,提供器材场地等功能外,还有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功能。配合体育主题增加这些服务内容,促进场馆延伸服务链,以体育为主题,打造综合化的体育场馆。

(一)创新运营模式

就目前来看,体育场馆现有资源、能力不能满足体育场馆对运营主体的要求,不能实现专业化运营,需要逐渐实现以专业化运营、多重主体取代多重运营、单一主体的模式,应充分整合各方面的专业力量,以实现专业化运营。

(二)丰富服务供给

丰富服务供给,协同发展体育产业、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在升级转型体育场馆服务的同时,满足大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范畴,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水平的依据。现行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综合开发体育场馆,以竞赛表演为切入点,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发展与休闲、住宿、商业,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各类体育赛事。

四、结语

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场馆的运营问题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之中存在阻碍,如何更好地解决体育场馆的运营问题、加强体育场馆管理及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对体育场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产业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