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04-30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跛行麻木穴位

河北中医学院

高 瑾 段俊红 李 军△(石家庄 050091)

提要 目的:研究穴位埋针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第一、二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入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健康知识宣教、盐酸沙格雷酯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hs-CRP)、踝肱指数(ABI)、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间歇性跛行最大距离。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以及ABI、hs-CRP、跛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针治疗TAO(第一、二期)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1-3]是影响到四肢中小动静脉的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但吸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首要危险因素,免疫炎症、外伤等因素也会诱发本病。中医归因于寒湿之邪及外伤跌扑等外因,以及烟毒、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情志状态等内因。本病在中青年男性群体中较为多见,治疗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现代医学口服抗凝扩血管的药物,射频消融、交感神经节处理等手术疗法,中医治疗可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口服,外用药膏、施以针刺、耳针、艾灸等方法。笔者将穴位埋针法应用于TAO患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科的TAO第一、二期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25例,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7.28±8.39)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4.80±1.72)年。治疗组25例,男性24例,女性1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7.96±8.90)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26±1.23)年。2组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⑴按照《临床血管外科学》(第四版)[4]制定标准,患者多有吸烟史,有下肢疼痛、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症状,病变肢体皮色改变,足背或胫后动脉减弱或消失,彩超检查可见患肢末端小动脉闭塞,近侧大血管无明显异常;⑵临床分期处于第一、二期的患者;⑶同意参加本研究并可配合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⑴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⑵排除有近端血栓脱落者;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可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⑷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⑸神志不清等精神疾病患者及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⑹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向患者普及本病的日常防护知识,口服盐酸沙格雷酯片(田边三菱制药工厂株式会社吉富工厂,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600、H20160618,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J20160067,规格:100 mg/片),每次100 mg,1 d 3次。30 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

1.4.2 治疗组:以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基础,给予穴位埋针治疗。针具使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揿针,规格0.25 mm×1.3 mm。⑴选穴:气海、双侧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⑵操作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将针具与穴位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住环形针柄,将针身垂直刺入穴位,用揿针所带胶布将针柄固定在皮肤表面。埋针后每日可按压针柄3次,每次按压5 min,以增强对穴位的刺激,每次留针24 h,隔日埋针1次,30 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⑶注意事项:埋针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对症处理;埋针期间埋针处如有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埋针期间埋针处应避免沾水,防止针具掉落。

1.5 观察指标

1.5.1 观察项目: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指标,能够反映外周动脉的病变,hs-CRP异常升高可使患下肢动脉疾病的风险增加。⑵踝肱指数(ABI),是踝部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反映下肢缺血程度,ABI>0.9表示正常;0.7

1.5.2 症状体征积分标准:参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5]中相关内容制定症状体征积分标准,分别是:下肢疼痛、下肢麻木、下肢冷感、肢端皮色。

1.5.2.1 下肢疼痛:无疼痛计0分;活动后疼痛计1分;休息时偶尔出现疼痛计2分;休息时常有疼痛但可耐受计3分;疼痛不可耐受且影响睡眠计4分。

1.5.2.2 下肢麻木:无麻木计0分;活动后麻木计1分;休息时偶尔出现麻木计2分;休息时常有麻木计3分;麻木感较重计4分。

1.5.2.3 下肢冷感:无冷感计0分;偶尔觉得下肢发冷计1分;持续觉冷或比常人多穿衣物可得缓解计2分;持续觉得冷感较重或比常人多穿衣物仍感觉发冷计3分;比常人多穿衣物仍觉冷感较重计4分。

1.5.2.4 肢端皮色:皮色正常计0分;偶有苍白或黄计1分;苍白或黄持续无缓解计2分;皮色紫绀计3分;皮色紫黑或有紫褐斑计4分。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制定:治愈: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的感觉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可自如行走1 500 m以上;显效: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的感觉大部分消失,可自如行走500~1 500 m;有效: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的感觉稍有改善,可自如行走300~500 m;无效: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的感觉无改善或症状加重,行走困难。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2.00%,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症状体征积分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疼痛感、麻木感、冷感、皮色等各项指标的积分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组间各项指标积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2组症状体征积分情况 (分,

2.3 2组ABI、hs-CRP、跛行距离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hs-CRP数值减少、ABI数值增加、跛行距离均增长;治疗组ABI、hs-CRP、跛行距离变化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ABI、hs-CRP数值变化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组间ABI、hs-CRP、跛行距离等各项指标数值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3。

表3 2组ABI、hs-CRP、跛行距离情况比较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共有2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1例患者出现埋针部位轻微红肿,拔针后给予皮肤消毒后自行好转,1例患者出现烧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共有4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1例患者出现便秘,1例患者恶心,2例患者烧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组发生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TAO是一种慢性、迁延难愈的疾病,关于TAO这一疾病[7],先后由德国病理学家Friedlander、奥地利医生Winiwarter提出过相关见解,但是直至1908年,才由美国医生Leo Buerger首次提出本病为TAO,因此本病也被称为伯格氏病(Buerger's disease)。直至现在,TAO除吸烟外仍没有其他明确的病因,它的症状多为肢体发凉、麻木、跛行、疼痛,甚至出现坏疽,所以需要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相似疾病作出鉴别后才可确诊。长期吸烟损伤血管内皮而致血管无菌性炎症的产生,影响血管舒张功能,且诱导血栓形成[8],因此戒烟是对TAO患者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有必要的治疗。有文献表明[9],手术治疗TAO已取得较好成果,但存在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少、患者经济负担大等问题,因此为了使患者尽早缓解病痛,要针对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考虑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

本病在中医来说,属于“脱疽”,该病名在明代陈文治所著的《疡科选粹·卷五·足疡》中记载:“脱疽发手足趾,溃则自脱,故名脱疽。”其病机可归为气虚血瘀、经络阻滞,病因可有寒、湿、热、瘀、虚。患者周身气机不畅,致使血脉瘀滞不通,再加寒气凝滞,或湿邪困阻,或热邪蕴结于局部,使经络阻塞,无法滋养四肢,趺阳脉弱或不可及,出现肢体发凉、麻木,甚者会有静息痛的表现,若邪郁日久,感受湿热毒邪侵袭,还会有红肿疼痛、破溃甚至腐烂的可能。在中医治疗方面,多有辨证论治施以中药口服,如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脉管病专家奚九一先生将本病辨证分为阳虚寒湿型、阳虚湿郁型、气血两虚型进行治疗[10],并且综观近现代医家治疗本病多从血瘀论治,再结合益气、温阳、利湿、清热等法进行治疗。除此之外,中医外治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医学源流》中记载:“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有文献表明[11],可应用黄金散膏外用改善局部微循环,针灸、温针灸改善症状,还可应用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改善循环。由此可见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优势将更加明显,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

在本病的治疗中,口服盐酸沙格雷酯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该药物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抑制5-羟色胺(5-HT)来发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本病产生的最大因素是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使血小板异常聚集,并释放5-HT,又结合于动脉血管平滑肌上的5-HT受体,导致血小板再次聚集[12],而沙格雷酯通过拮抗5-HT的增强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平滑肌收缩[13],达到改善血管缺血痉挛所致的肢体冷、痛、麻以及跛行等症状,还会促进因缺血所致的溃疡愈合。药品说明书中建议本品宜餐后口服,但也有研究表明[14],pH值升高对沙格雷酯有一定影响,而餐后胃肠道内因胃酸分泌,pH值会有所升高,所以建议本品餐前口服,以保留其完整的结构。但查阅不同文献发现大部分并未标明本品餐前还是餐后口服[15-17],仅有一篇文献标明餐后口服[18],不过这些文献都得出沙格雷酯治疗TAO有疗效的结论。

本文记录了穴位埋针的方法及治疗,埋针选穴在气海、双侧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埋针疗法是将揿针刺入所选穴位并固定后留针的方法,该法具有痛苦小而易被患者接受、较毫针持续作用时间长、较埋线治疗简单的优势,且应用范围广,查阅文献得知[19],该法在治疗鼻炎、带状疱疹、颈椎病、关节炎、失眠以及五官、脾胃病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唐永等[20]使用针灸治疗TAO通过发挥祛邪扶正、推动气血运行的功效而有效缓解了临床症状。有文献表明[21],穴位埋线在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脂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本文研究也表明埋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hs-CRP的水平,当炎性因子减少时,血管内皮状态逐渐好转,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降低,同时通过埋针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综合因素作用下使血管痉挛得到缓解,血液黏稠度、血流量改善,组织供氧增多,使肢体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极大改善,从而使皮色恢复、凉麻痛的症状缓解、ABI数值升高、行走距离逐渐恢复正常。

本研究选穴在气海、双侧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后3个穴位发挥了近治作用,气海为生气之海,本病病因主要在气虚,选穴在气海则能发挥它益气培元的作用,元气足则阳气得升,寒湿得以温化,瘀血得以消散,从而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气血运行顺畅,经络通则肢体不冷不痛,症状得到改善。血海为气血精华聚集之处,是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有活血化瘀以及化生血液之功,通过埋针对该穴位的刺激从而发挥改善下肢血运的作用,使肢体得以滋养而不再麻木疼痛,另外还有研究表明[22]针刺血海对降低患者hs-CRP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这对改善TAO患者血管内炎症反应有较好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为合穴,也是医家常用的保健要穴,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埋针疗法作用于足三里穴可以强健脾胃功能使肌体养分充足,体内气血旺盛,病变处得到气血滋养则发凉麻木得以缓解,皮色皮温向正常转变。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有疏肝理气、补益脾肾、养血滋阴以及祛湿之功效,刺激三阴交穴能够激发肝脾肾三脏之正气,使肝气条达、脾气充足、肾气旺盛,局部气血通调,瘀滞之血得以运行。诸穴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脉道通利则肢体不痛,气血充足到达四末使肢体皮色渐好、麻木发冷之感逐渐好转,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穴位埋针法治疗TAO(第一、二期)能够改善患者下肢冷、痛、麻木及跛行等症状,对患者ABI及炎性指标hs-CRP的变化较为明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确切。埋针疗法通过持续作用于穴位,对肌体产生较长时间的良性刺激,加上所选穴位的特定作用,综合发挥了益气温阳、活血通络、祛湿止痛之功效,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该方法操作简便,隔日治疗1次,对患者正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也未出现过晕针反应,患者更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单纯西药治疗的有效率,是治疗TAO(第一、二期)有效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猜你喜欢

跛行麻木穴位
麻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夏季穴位养心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浮生一记
无题(2)
Liu limps off to a trail of tears刘翔腿伤退出比赛 众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