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果实病害的田间防效

2021-04-29王培松李宝燕陈敏石洁王英姿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病果灰霉病炭疽病

王培松 李宝燕 陈敏 石洁 王英姿

摘要 为明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效果,2017—2018年于山东烟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25.0~187.5 mg/kg对葡萄白腐病防效在91.97%以上,对炭疽病在87.34%以上,其125.0~250.0 mg/kg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在86%以上。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是兼防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3种果实病害的高效药剂。

关键词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36.63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7-0151-03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 of 42.8% fluopyram·trifloxystrobin SC on grape white rot, anthracnose and Botrytis cinerea, field efficacy test was conducted in Yantai,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17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42.8% fluopyram·trifloxystrobin SC (125.0-187.5 mg/kg) on grape white rot was more than 91.97%, and that on anthracnose was more than 8734%. 125.0-250.0 mg/kg of 42.8% fluopyram·trifloxystrobin SC on Botrytis cinerea was more than 86%. 42.8% fluopyram·trifloxystrobin SC was an effective agent for the control of three fruit diseases of grape white rot, anthracnose and Botrytis cinerea.

Key words 42.8% fluopyram·trifloxystrobin SC;Coniothyrium diplodiella;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Botrytis cinerea;Field efficacy trials

作者簡介 王培松(1969—),男,山东诸城人,研究员,硕士,从事植保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员,从事植保研究。

葡萄在我国种植广泛,是山东烟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产量影响较大,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的葡萄果实病害主要有3种: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葡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1]。近几年,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扩大,上述病害日益加重。目前对白腐病、炭疽病、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仍以农药防治为主[2-5],但由于农药的不科学使用,抗药性问题逐渐暴露。研究表明,辽宁、浙江地区陆续检测到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高抗的葡萄炭疽病菌[6-7];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等杀菌剂均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8-9];葡萄白腐病菌对常规杀菌剂产生抗药的研究亦有报道[10-11]。加之病原菌具有繁殖迅速、易变异、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使得防治难度逐年加大。因此,如何在防治上做到全面考虑,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高效杀菌剂,力争一次用药能兼治几种病害成为重大农业生产问题。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是由德国拜耳股份公司生产的复配杀菌剂,有效成分包含氟吡菌酰胺(fluopyram)和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氟吡菌酰胺是全新的琥珀酸抑制剂,作用于琥珀酸活性酶,干扰其呼吸作用[12];肟菌酯是一种呼吸链抑制剂,抑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具有广谱、持效期长等优点[13],以上2种药剂复配能够实现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有更高的防效和广泛的杀菌谱。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的防治尚未见报道,笔者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明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重要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为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的高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葡萄白腐病、炭疽病在烟台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葡萄品种为蛇龙珠,树龄6年,株行距2 m×1 m,葡萄白腐病、炭疽病历年发生普遍。

葡萄灰霉病在山东省烟台龙口市诸由观镇进行,供试葡萄品种为红宝石,树龄8年,株行距2 m×1 m,灰霉病历年发生普遍。

1.2 试验药剂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400 g/L嘧霉胺SC,拜耳作物科学公司;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WG)、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巴斯夫公司;10%苯醚甲环唑WG,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设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50、187.5、125 mg/kg 3个处理;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400 mg/kg及10%苯醚甲环唑WG 100 mg/kg分别为防治葡萄白腐病和炭疽病的对照药剂;400 g/L嘧霉胺SC 333.33 mg/kg、50%啶酰菌胺WG 500 mg/kg为防治灰霉病的对照药剂。各另设清水对照,每小区16 m.2,重复4次,各小区采用随机排列。

1.4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法,使用OS-328CZ型高压喷雾器全株喷雾,用水量150 L/hm.2。葡萄灰霉病试验施用药剂在葡萄谢花后至套袋前,间隔7~10 d施藥1次,共喷施3次;白腐病首次施药日期为7月下旬,间隔10~15 d施药1次,共喷施3次;葡萄炭疽病则于7月中旬首次施药,共喷施3次,间隔10 d左右施药1次,共喷施3次。

1.5 调查方法

1.5.1 葡萄白腐病。

在9月中旬调查病害发生情况,记录总穗数及各级病穗数,葡萄病穗分级标准:0级,无病果;1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5%以下;3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6%~15%;5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16%~25%;7级,病果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26%~50%;9级,病害面积占整个果穗面积的50%以上。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空白对照病情指数×100%

1.5.2 葡萄灰霉病。

在葡萄采收前摘袋调查,调查及防效计算方法同“1.5.1”。

1.5.3 葡萄炭疽病。

每小区随机调查80个果穗,统计总果数、病果数,计算病果率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果率=病果数总果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果率-处理病果率对照病果率×100%

1.6 数据分析

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MRT法进行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对葡萄白腐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017年,喷施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50、187.5、125 mg/kg 3个处理防效均在9770%以上,分别为99.06%、98.23%、97.70%。对照药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400 mg/kg防效为93.58%,皆显著低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3个处理(P<001)。2018年,在葡萄白腐病发生较重(空白对照病指为40.25)的情况下,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50、187.5 mg/kg 2个处理防效仍在9197%以上,其中250 mg/kg处理显著优于对照药剂(P<0.05),187.5 mg/kg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

2.2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2年试验结果显示,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500、187.5 mg/kg防效都在87%以上,2017年分别为9248%、88.00%,2018则为90.21%、87.34%。常规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 100 mg/kg 2年防效分别为8699%、87.70%,均显著低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50 mg/kg(P<0.05),且与试验药剂187.5 mg/kg处理无显著差异(表2)。

2.3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2017年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250.0、187.5、125.0 mg/kg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94.00%、92.00%、86.00%,防效随浓度增加逐渐提高。对照药剂400 g/L嘧霉胺SC防效为74.00%,显著低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3个处理;50%啶酰菌胺WG防效为82.00%,显著低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中高剂量处理,与低剂量无显著差异。2018年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3个处理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94.10%~99.65%,均显著优于常规对照药剂400 g/L嘧霉胺SC和50%啶酰菌胺WG处理(表3)。

3 结论与讨论

混配农药制剂因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有效成分,因此具有扩大防治谱、减少用药等优点[14],是减缓病原菌抗药性发展、减施农药用量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2017、2018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对供试葡萄品种安全、无药害,且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250.0、187.5 mg/kg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的防效均在87%以上,125.0~250.0 mg/kg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均在86%以上。田间实际生产中,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常混合发生,因此喷施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可以兼防3种病害,具有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农药使用量的作用。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防治葡萄灰霉病施药时期为葡萄谢花后至套袋前,推荐使用剂量为125.0~250.0 mg/kg,防治葡萄白腐、炭疽病应于病害发生前期施药,推荐使用剂量为125.0~187.5 mg/kg。同时,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或混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跃.葡萄健康栽培与病虫害防控[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08-212.

[2] 周小军,徐小芳,朱丽燕,等.7种药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9):1559-1560.

[3] 张广和,于晓丽,栾炳辉,等.倍创与杀菌剂混用对葡萄果实病害的防效评价[J].北方园艺,2013(4):127-129.

[4] 陈云德.几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药剂控制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2):8-9,15.

[5] 翟浩,王涛,李晓军,等.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5):190,196.

[6] 李洋,刘长远,陈秀蓉,等.辽宁省葡萄炭疽菌鉴定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研究[J].植物保护,2009,35(4):74-77.

[7] 陈聃,时浩杰,吴慧明,等.浙江省葡萄炭疽菌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3,30(4):665-668.

[8] 严红,燕继晔,王忠跃,等.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J].果树学报,2012,29(4):625-629.

[9] 张玮,乔广行,黄金宝,等.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208-1212.

[10] 梁春浩,黄玉茜,赵奎华,等.葡萄白腐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7(3):16-18.

[11] 张博,刘长远,林凤,等.葡萄白腐病菌对福美双抗药性的测定[J].植物保护,2005,31(4):84-86.

[12] 赵成林,王佛娇,程小会,等.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农药,2020,59(1):27-28.

[13] 郭明程,郑尊涛,聂东兴,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肟菌酯和戊唑醇在稻田中的残留[J].农药科学与管理,2020,41(1):29-33,53.

[14] 汪建沃.农药混配制剂得到快速发展[J].中国农资,2014(48):24.

猜你喜欢

病果灰霉病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凯特杧果肉溃败与钙营养关系分析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游离钙离子在‘砀山酥’梨“铁头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炭疽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