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琐记

2021-04-29张洪波

文学港 2021年5期
关键词:梁平诗集诗歌

《远距离微笑》

这是评论家邢海珍教授的一部诗集,“寒地黑土文化”丛书之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作者2007年3月寄赠。

邢海珍在诗集的后记中说:“好几年前,我也曾认真地编过一回自己的诗集,但是终于没有出版。那时我就给诗集取名为《远距离微笑》,我认为它之中有丰富的哲学意蕴,有一种警策和思辨的深意在。”

《远距离微笑》这本诗集是邢海珍多年来诗歌创作的结集,也是第一本。我们可以通过这部诗集的作品,欣赏到一个评论家的另一种文笔。一个诗歌评论家,他的文章和他的诗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喜欢邢海珍的评论文章,他对诗歌透彻的解析,他对诗人深度的理解,和他创作了大量的诗应该是有关系的。

邢海珍出生于1950年,退休前是黑龙江绥化学院中文系教授,他的学生很多,我见到的一些,他们都非常敬佩自己的老师。邢海珍著有专著多种,尤其是诗歌研究专著,而这本诗集在他的著作中,有着独特的亮色。他对诗的情怀毋庸置疑,他自己说:“我的人生命运与诗紧紧地牵系在一起。我多么看好这些分行的文字,这是我一生一世的追求,我愿意把它们放在人间最干净的地方,我愿意用生命的树阴去庇护这些有生命的文字。”

邢海珍是我的老朋友,多年来通过诗的交流,我们的心灵越来越近。他为我的创作写过几篇评论文章,帮助我不断地完善自己,也让我懂得了他内心的感会,他是一个难得的知音。

《眼睛的沉默》《自由落体》

在西安,在穆涛那里认识了杜爱民,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正如贾平凹的评价:“爱民属牛,人宽容善良。”后來他寄来他的书,一如其人,朴素、淡定。

散文集《眼睛的沉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10月版),熊召政、黄海分别序,2006年10月寄赠。作者前言:“我的文字,不涉及思想、心灵这些看似本质的东西。”作者后记:“我这本小册子所以取名《眼睛的沉默》,是因为在我看来沉默中隐约可见我个人命运的无形现实和一个作者的写作现实,以及超越这些现实,创造未来新的可能的奥秘。能够引领我走路的,不是天边地平线上的无限奇幻,是我所看见的那眼睛里的沉默。”这种冷静,会使很多所谓富有“思想”的作家尴尬。

诗集《自由落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作者2011年2月寄赠。诗集收入诗歌112首,分7辑组成。出版诗集的这一年,他50岁。当年《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曾收入他的诗《外乡人》《给一位朋友》,那些诗至今还闪着光。杜爱民写诗几十年了,对诗的本质清晰懂得,使他的诗句像从生活中捞取的酵母,富有弹性,经得住体味。他具有平民姿态却又似乎不太合群,而这种自我恰恰是大多数诗人难以做到的。

杜爱民还鼓捣一些笔墨山水,这也许与陕西尤其是西安的文化积淀和艺术氛围有关,我不懂绘画,只是看着自己喜欢。

我主持《诗选刊》下半月刊的时候,爱民帮助组织稿件,还帮助在咸阳机场展示刊物、争取读者,每期坚持,我一直怀有谢意。

梁平的五本书

梁平,《星星》诗刊原主编,现在主持成都市文联《草堂》诗刊,一本被公认上乘的好刊物。梁平既是编辑家,又是诗人。他最早赠我诗集的时候是1989年,那时他还在重庆。《山水风流人风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版),“西窗诗丛”之一,收入诗歌47首,方敬总序。那时候,他的诗已经获《星星》奖和四川文学奖了。那只是他的起步。

诗集《巴与蜀:两个二重奏》(作家出版社,2005年1月版),2005年12月寄赠。这是梁平“中年变法”的代表作,用他的话说,就是“努力坚守全诗的现代品质,这个品质就是现代经验和现代精神的重逢”,作者在自序中做了论述。书后还附有陆健、蒋登科、杨青等人的评论。这是由《重庆书》和《三星堆之门》两首长诗(也就是巴的歌和蜀的歌)组成的诗集,其中《重庆书》在《诗刊》发表后,在诗坛引起很大反响,为此,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与四川省作家协会还在北京联合主办了《重庆书》学术研讨会,会议认为梁平的长诗对城市文明的思考以及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和追求是值得称赞的,《重庆书》的大气,不仅仅因为它的长(1300多行),而是因为诗本身所具有的底蕴和艺术分量。

可以说,梁平的《巴与蜀:两个二重奏》是诗坛的一大收获,诗歌史应当记上一笔。

《梁平诗歌评论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2006年12月寄赠。这是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吕进、蒋登科主编的一本评论集,此书选编了二十余万字对梁平诗歌的评论文章,这对研究梁平的诗歌创作十分重要。

诗集《家谱》(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版),2018年4月寄赠。罗振亚作序。这应该是梁平写宏大长诗之余“消化食儿”的短诗结集。这些诗从容淡定、个性、自然。几十年来,作为梁平的朋友,我曾认真读过他许多诗,收益很大。同时也叹服,一个诗人、编辑家于一身的人,他主编过《红岩》《星星》,现在又主编《青年作家》《草堂》,还担任着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事务缠身却都没有影响其诗歌创作,他在我眼里就是个能人!

2020年4月,梁平又寄来他的新书《时间笔记》(花城出版社,2020年4月版),还散发着刚出厂气味的诗集,这本诗集收入的均为近作。评论家耿占春作序、魏天无教授做跋,两位学者对梁平的诗都做了研究,一位说:“打开《时间笔记》,或许就能找到诗歌的秘密编码,批阅一份新鲜、异质、妙趣横生的《私人档案》……”(耿占春语),另一位说:“他几乎让他所有的抒情诗——至少就这本诗集而言——成为一个个赤裸的‘有我的世界……”

《时间笔记》一书的后勒口上列出了梁平著作的目录,有15部(不包括《时间笔记》),其中有中英文对照本的、有波兰文的、有韩文的;多数是诗集,也有散文集、诗歌评论集、还有长篇小说。我这里得到的书,只是他著作的零头。

前些时候在沈阳的一次文学活动上,他对大家说,我叫了张洪波这么多年小哥,后来发现他比我年纪小(梁平是1955年12月生人,我是1956年10月出生)!不久前与梁平微信,我说,梁平,你是我哥。他回复,现在江湖已无哥。梁平的幽默和机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呀,而他的诗又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沉思。一个人能带来“二重奏”,梁平真不简单!想想我们几十年的友谊,有梁平这样的朋友真好!

刘嘉陵的五本书

刘嘉陵,供职于辽宁电视台,他1955年出生的,大我一岁,应该也退休了。嘉陵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辽宁文学奖、清明文学奖、老舍散文奖、辽宁优秀文艺评论奖等。嘉陵的父亲刘黑枷,老干部、老报人、老作家。哥哥刘齐,老知青、散文作家,当年《南方周末》为他开专栏“小葱大酱”那些文章我格外喜欢。刘齐和刘嘉陵兄弟俩都是当年还比较少的文学硕士。我与嘉陵结识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吉林大学文学院搞东北文化研究活动,我们去参加会议,还一同去了趟朝鲜罗津,那一路,听他谈音乐,深入浅出,津津有味。

散文集《美文经纬·刘嘉陵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8月版)作者1996年9月寄赠。嘉陵主要是写小说,但他的散文随笔侍弄得精致好读,不像是小说创作之余的消遣之笔,是认真可靠的。他写城市万象,让我们在纷繁的生活中冷静下来;他写女儿的那些文字曾感动着我,《我不盼你长大》《送女儿出征》,天下父母心。那一次,嘉陵还寄赠一本《舞文者说》(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这是一本文论集,由文学评论、文艺随笔、古文研究(嘉陵大学时研究明清小说)等三辑组成,学术色彩、专家格调,评头品足,分量不轻。这些文字好像是他大学时代和在《鸭绿江》杂志当编辑期间写的东西。

1999年年底,嘉陵寄来两本书,一本是散文随笔集《妙语天籁》(白山出版社,1999年7月版);一本是中篇小说集《硕士生世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5月版)。前一本中的文章有的过去读过,再重新读,发现过去没有读透,还有要细嚼慢咽和深入品味的东西。而《硕士生世界》是嘉陵除去散文随笔外它的原本写作面貌,他写了那么多小说,还对小说创作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理论,嘉陵在这本书的后面以一篇文章代“后记”,谈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思考,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关于小说的非正式发言》,值得一读。

2018年12月,嘉陵寄来他的新著《把我的世界给你》(作家出版社,2018年6月版),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批评家孟繁华说:“如果《把我的世界给你》是一部感人和成功之作的话,那么,这首先是小说价值观的凯旋。”批评家贺绍俊说:“《把我的世界给你》充满了复调风格,始终萦绕着两个声部的对话,既是作者文学才华与音乐才华的对话,也是父辈与年轻一代的对话;既是庄重与谐趣的对话,也是美声与流行的对话……”

请注意,这部长篇小说的封面提醒:

纪念恢复高考40年

特 I 别 I 奉 I 献

《吕亮耕诗选》与《梦回唐朝》

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诗歌兴旺。我记不得与吕宗林是怎么联系上的了,那时候联系了许多未曾见面的朋友,包括远在湖南衡阳的吕宗林兄,至今也没有见过面。那天整理朋友赠书,找出了一本吕宗林签赠的《吕亮耕诗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2月版)1990年6月寄赠。书内夹着一张油印信函,是《吕亮耕诗选》简介:

这是一部灵魂赤裸、风格独异的诗集,这是一集被岁月的尘沙掩埋了数十年的艺术珍品。作者吕亮耕,蒙受了二十多年不白之冤含恨辞世,而他的不幸又完全是源于他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的诗歌。他的诗,对于当代大部分诗歌作者是陌生而神秘的。少女的美好,游子的感怀,离别的惆怅以及对于抗战的呐喊,是诗集的主要内容。诗行间充满个人情感的浅吟低唱和时代风暴的鼙鼓号角,洋溢着对美的无限向往和痴情,藝术上是继承和借鉴西方诗歌技巧的成功尝试,诗选收进了诗人的著名诗作《Ottava Rima四帖》《独唱》《欲渡之前》《望金陵》《江南曲》《驮马》 《风灯》《咏“蛇”》《月老祠前》 《不死的记忆》《我漂泊在故乡》等,并收录了诗人传略、老诗人徐迟作《序》、著名学者孙望撰写《前记》。该书对于广大青年诗歌爱好者,对于研究现代文学的专家和学者,无疑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9年2月

而这张油印品的背面,则是一封短信:

洪波兄:

邮购消息和赠报收到,谢谢。

寄上家父遗集一本,给您留作纪念。能否寄赠您的处女集和《独旅》给我拜读?

《独旅》我将向诗友们介绍。另:长春市斯大林大街68号《吉林日报》海内专版编辑部孙文涛先生有一个“书籍等价交换互为代销方案”,很好。您若有兴趣,可与他联系。

我习诗和诗歌评论。盼交流、联系。

紧紧握手!

友:吕宗林

1990年6月12日于衡阳

徐迟先生为《吕亮耕诗选》作的序言题目是《沉舟已经升出水面》,他称《吕亮耕诗选》的出版是一次打捞沉船的工程。他还回忆了当年的往事,甚至记起吕亮耕先生上世纪30年代在卞之琳、冯至、孙大雨、梁宗岱等人为编委,戴望舒主编的诗刊《新诗》上发表的作品。

宗林兄还整理出了《吕亮耕小传》附在书后。我难以想象吕宗林在整理他父亲遗作和撰写其小传时的伤感、复杂心情。一个时代过去了,以后时代的人们还能想起那些让人心酸的往事吗?

2020年疫情期间躲在书房翻腾朋友赠书,想起多年未联系的吕宗林,就微信问衡阳的朋友甘建华,建华很快就发来了宗林兄的微信名片,这样,又都恢复了联系,他还在衡阳。不久,宗林兄寄来了他的长诗单行本《梦回唐朝》(四川民族出版社,2019年3月版)这是一首三千多行的长诗,共308节,每节10行,堪称中国最长的10行诗。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潘颂德作序,称《梦回唐朝》是一部独特的长诗。书后附录了艾龙和吕宗林关于形式的访谈,还有渐平、吕本怀以及网上的一些评论。

看得出,宗林兄一直没有停止诗歌的脚步,而且在不断地探索,有自己对诗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想法,一个孜孜以求的诗人。

《慢生活》与《大象学校》

有一年我与《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去哈尔滨,李琦听说我和仁发平常打乒乓球锻炼身体,就找来黑龙江作协的朋友一起打,那位朋友很专业,我们不是对手。那一次,李琦还介绍了一位朋友叫迟慧,70后作家,她为我们跑前跑后,让人感到了黑龙江人的热情好客。2013年迟慧南迁,调到江苏无锡文联去工作了,但还有微信联系。

2015年4月,迟慧寄来了她的散文集《慢生活》(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月版),李琦作序。李琦上世纪80年代末在《北方文学》当编辑编发过迟慧早期的诗歌,并惊叹“真是有才华”,从此二人成为忘年好友,后来成为同事。李琦在序言中说:“诗人迟慧,渐渐不大写诗了。我们也觉得,她的散文比她的诗歌更出色。她朴素轻盈的写作,独到的观察力,优美松弛的文笔,赢得了很多真心喜欢的读者。”而迟慧自己说:“写作对我来说,是找到了一种沟通方式,用文字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和宇宙万物沟通……”迟慧的文章都不很长,点到为止,说到即收,很像书法的小楷,笔笔精到,结体严谨,耐人寻味。

到了2015年11月,迟慧又有儿童文学新作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一套五本注音童话书,书名为《大象学校》,分“冒失鬼上学”“僵尸国旅行”“怪怪国奇遇”“怪物留学生”“破坏破坏城”等各单本。迟慧寄来了这套书,还为我的小外孙题赠:

送给张乂丰小朋友的童话礼物,祝你健康成长,生活幸福。

迟慧

2015.12.10.

我的外孙当时正随父母在太原生活,把书交给他,我知道,他的童年生活又多了一份乐趣,多了一个美好的记忆。感谢迟慧。

我也是写过童话、出版过童话书的作者,对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还是很关注的。看到迟慧这么漂亮的一套书,心中很羡慕,也为她的收获而高兴。儿童文学名家孙幼军、张之路、常新港、单瑛琪等人对迟慧的童话都有很高的评价,他们的评价以图书推荐语的形式,就印在《大象学校》每一单本的封底上。据说,迟慧的童话写作的缘起,是为儿子铁蛋编故事,有这样一个童话妈妈,铁蛋有福了!

除了“大象学校”系列,迟慧还创作了“哼哼哼去上学”系列,以及校园小说“淘气包爱上学”系列等等。《大象学校》出版后,她还应邀进无锡、常州二十多所学校讲座,与小学生们见面、互动。还应邀去海南等地的小学校讲座……迟慧获得过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太湖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是一位集诗歌、散文、儿童文学于一身的优秀作家,尤其是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我相信,她的创作会越来越丰厚,她的那些儿童文学“系列”会没完没了。

《浪波抒情诗选》《文谈诗话》

浪波,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诗人。浪波是河北省邢台平乡人,原名潘培铭,当年我们都称他为潘老师。潘老师1956年在邢台第一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作品了,他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第一拨写诗的,或者说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第一代诗人。

1984年我在河北省作家协会帮忙,住在省文联办公楼里,那时省作协与省文联还没有分家,是文联下面的一个协会,于是就可以经常见到潘老师。他为人宽厚,对年轻人的创作十分关心,我那时二十多岁,还是个毛头青年,但潘老师没有什么文联领导的架子,让我们年轻人感到亲切。我后来回到华北油田做文联工作的时候,经常请潘老师来,他有求必应,有时还会带一些人来,那时油田文联工作红火,与河北省文联和作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潘老师每次来都会很具体地教我们一些文联工作的方法、方式,一来二去成了忘年交。记得有一年潘老师陪他的老同学郑法清(好像时任天津市出版局局长)来油田,他高兴,话比以往说的多一些,还提出到我家去喝茶,我家那时住五楼的顶楼,没有电梯,他们兴致勃勃爬上楼来,在我家整整“热闹”了一个下午。

1991年8月,潘老师来油田出席我们的一个会议,期间送我一本《浪波抒情诗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版),这是潘老师的第一个选本。新时期以后,潘老师的创作,冲破了以往的束缚,他在不断地突破自己。《河北文學通史》评价他的诗歌创作“突破了已有的美学规范而呈现重新腾飞之势,形成了创作的第二次高潮,他的诗歌道路及其转变,在他们这一代诗人中是具有典型性的”。

1997年春天,潘老师寄赠《文谈诗话》(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版),这是一本文艺随笔集,看得出来,都是潘老师一些随想随记,看似文论小品,大道理潜伏其中。潘老师1959年考入河北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心中,有理论素养,因此,他写这样的文章,也展示出了自身的艺术功底。

2018年2月11日,潘老师在石家庄病逝,享年81岁。诗人浪波,从文六十多年,中国诗坛记着他,他和他的诗依然闪耀着光彩。

刘益善的六本书

刘益善,197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老牌刊物《长江文艺》杂志社编辑、社长、主编。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有联系,他早年(1985年6月)赠我的诗集《我忆念的山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现在还保留着,翻阅那么多遍了,书的品相依然很好。这是益善兄的第一本诗集,都是写乡村生活的诗作。徐迟先生作序,称赞刘益善的诗形式短小内容广阔,易懂但不是一览无余。益善兄在其后记中也写到了老诗人徐迟的诗教:“写诗应该有追求,写得小一点,巧一点,美一点。”老诗人曾卓生前称赞益善兄的诗:“写得异常朴素。在形式上,几乎是平铺直叙,没有故意炫耀新的手法;完全是平易的语言,没有过分雕琢的华丽的句子。这种朴素,是由感情的真挚来的,因而是为内容所要求的。”作这本诗集书名的组诗《我忆念的山村》曾获诗刊1981——1982优秀作品奖。

1989年5月,益善兄寄赠诗集《雨中玫瑰》(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12月版),这本诗集收入五十多首作品,包括一首写村民小组长的纪实诗。记得里面还有一些以油田为题材的诗作,“江汉宽厚的平原之胸脯/衣襟掀五月麦林让风拂出”“有钻井深深插入体内/江汉从此通畅了血脉和毛孔”(《江汉之野》);“废油井就这么在原野埋着/埋着一条千尺不弯的根须”(《有一口废油井》)。1986年为纪念华北油田会战10周年,我们《石油神》文学季刊编辑了一本“石油诗会”专号,有益善兄支持的组诗《油田意象》,其中包括了《江汉之野》和《有一口废油井》,今天回头翻阅那一期旧刊和益善兄的组诗,仿佛就在昨天。

第广龙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再不是当年那个文学青年了,他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实力作家了。此时,我想起2005年8月接到广龙寄赠的书之后给他回了一封信,当时有一家刊物约评点书的稿子,我就把那封信给了他们,却因此忘了发给广龙了。再后来在一家刊物上看到有一篇广龙写我的文章,他说,信写好了不寄给本人,却等发表了让收信人看,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哈哈,现在我把这封信找到放在下面,向广龙贤弟致歉:

广龙你好:

上个星期就收到了你寄来的诗集和散文集,一直忙着,迟复请谅。

诗集《祖国的高处》我粗粗看过了,我对里面的许多诗还是有很深印象的。记得《祖国的高处》和《悬天壶口》最初就是发表在《诗刊》上的,应该是1998年的10月号,那一期你的诗被编为头条,版式是我设计的,那一辑诗好像还请了一些老诗人做了点评,你的诗是李瑛评的吧。

“祖国的高处/长者慈祥/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我的亲娘”,“把银子装满睡梦/把生铁顶在头上”,这样的句子让人心动。你的诗都写得很质朴,有的时候甚至有点“土”劲儿。这个“质朴”和“土”是你的生活,你的阅历,你生命深处的积累,你的根,也是别一个诗人无法模仿和换取的财富。这样的诗,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没有对土地的深层理解,是很难写得出来的。

整部诗集耐人寻味的诗作很多,如一粒米就做了大河的源头的《小米》,你把它写成了“岁月的舍利子”。再如《沙坡头》,“在宁夏的天空下/我曾向往当一回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你的书里是‘筷子,是不是印错了?)/当一回民歌里的镰刀。”我去年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西气东输采风活动的时候到过沙坡头,也沿着黄河坐了短短一段水路的羊皮筏子,但是我没有想到你诗中那样的句子,因为我还不能一下子就明白了羊皮筏子之于黄河的意义、镰刀之于民歌的意义。你的另一首《羊皮筏子》(书中把“筏子”又印成了“筷子”),也写得有味道。“把羊赶下水/在黄河里漂流/此岸到彼岸/是羊的一生”,这是痛苦而又悲壮的形容,只有长期在那里生活的人才能理解这样的诗句,才能说:“梦见了羊,原是我的前生。”《日头》一诗以前在刊物上读到过,记不得是哪家刊物了,印象中比现在书中的这一首要长一些。记得你原来有一段写剪窗花的,大意是剪个小媳妇,并让那小媳妇在纽扣里等着被娶走,写得很奇妙,现在这一段删掉了,不过还好,关键的,最硬实的句子还在:“日头,日头/我挖你两镢头/日头,日头/我邀你上炕头。”这里面的“邀”字有点儿文气,“挖你两镢头”写得好,有劲,幸福、欢乐、悲伤、苦楚、追求、向往等等都在里面了。还有如《指甲花》《回家》等,都是好诗。

最让我感动的是《白发母亲》《大病》、《守灵》等几首诗,深情,我们现在太缺少这样情真意切的诗了。我是一个多年流荡在外的人,漂泊的人是最能体会家和亲人的,特别是对父母的思念和挂记。我的老父亲去世以后,我曾几次动笔要写写父亲,可是都没有写成,一种巨大的悲痛一直压在我的心里。你的詩,也说出了我的一些心里话,让我想了许多许多。

广龙,我们有多年未见面了,前些时候,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在大庆开会,我专程到大庆去看一下石油上的老朋友,但没有见到你。这几年读到你的诗也少了,我想,无论工作多么紧张,生活多么疲惫,还是要坚持写,你是一个能写好诗的好诗人,不能停。

谢谢你寄新著来,散文集容我抽空再看。

专此布复

顺颂撰祺

张洪波

2005.8.7.于长春寓所

猜你喜欢

梁平诗集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所到之处,皆是故乡情
七月诗歌
昆士兰大学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
截句选
The Color Purple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君儿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