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2021-04-29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技术山西省指标体系

许 慧 李 强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1 引言

近年来,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成为不少学者的研究焦点,产业转型发展需要走创新发展的路径,如何合理配置区域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实现资源型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创新投入经费、创新人才、创新效率分析了山西省区域创新现状,并从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基础三方面构建区域创新评价指标,基于信息墒算法确定区域创新各变量指标的权重,并对我国区域创新状况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提高山西区域创新水平的建议。

当前区域创新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针对不同地区,主要从创新绩效、区域创新指标体系构建、创新现状、创新水平评价等角度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也各种各样:钟桥(2018)利用Malmquist指数对陕西省进行区域创新效率评价[1];王晓琦(2020)运用突变级数法评价了环渤海地区5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2]。也有学者针对具体地区创新现状展开研究:李莲英、贝淑华(2020)对江苏省苏南地区科技创新现状进行总结[3];张爱华(2017)从创新能力出发,基于区域发展相关的理论,构建了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方面的区域创新指标体系[4]。以上学者的观点都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支持。

2 山西省区域创新现状分析

2.1 科技创新投入经费不足

2018年,山西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加大,为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1%,但从R&D经费投入强度来看,全国 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4%,2018年山西省R&D经费投入强度为1.04%,在全国排22位,这说明山西省R&D经费投入居下游水平。

2.2 高技术人才匮乏

2018年山西省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研发人员数量为5 907人,在中部六省居第6位,在全国居第21位,处于中下游位置,研发人员投入不足,制约了山西省整体研发能力,影响了创新效率与应用研究创新产出。

2.3 区域创新产出水平较低

山西省高技术产业规模小、高技术企业数量少,2018年山西省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业务收入的6.74%,说明山西省工业企业仍旧是以传统企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不足。截至2018年年底,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为7 917件,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3 基于信息墒算法下的区域创新评价

3.1 指标体系构建

不少学者针对区域创新评价指标展开研究:黄师平、王晔(2018)梳理了国内外较成熟的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认为随着创新要素的流动,应借鉴国际评价指标[5];李燕萍(2016)等学者构建的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价值、经济价值、人才价值、科技价值、企业价值维度[6];何剑(2017)从经济发展潜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角度对丝路沿线九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王军(2020)以区域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为主要模块构建了产业区域创新指标体系。结合上述观点,本文将从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基础三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状况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创新各指标权重

表2 区域创新评价结果

3.2 评价方法

熵值法能够反映变量数值的离散程度,用来确定各个变量指标的权重,进而对研究对象作出客观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无量纲化处理数据。计算公式为

计算第i 个城市第j 个指标的比重:

指标信息熵的计算公式为

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

3.3 区域创新结果分析

借鉴《中国统计年鉴2019》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9》上的相关指标数据,利用Excel数据分析软件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区域创新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以各省(市、自治区)的各指标标准化数据为基础,根据表1中的指标权重分别计算出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综合评价的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上海区域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处于区域创新的第一方阵;安徽、湖北、福建、四川、河南、湖南、天津、陕西、河北、重庆、辽宁、江西产业创新能力非常接近,处在区域创新的第二方阵;山西、云南、广西、贵州、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新疆、宁夏、海南、青海、西藏与第二方阵存在明显差异,处在区域创新的第三方阵。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第一,我国各省市区域创新水平差异明显,整体来看,第一梯队中广东、江苏、浙江保持明显优势,中部省份大都处于第二梯队,西部省份多在第三梯队。由此可得:东部地区区域创新水平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强于西部地区。特别注意的是东北三省也同样位于第三梯队,虽然属于传统工业强省,但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第二,从区域创新维度来看,南方省份的创新基础实力雄厚,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迅猛及所在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两种效应叠加,也使创新绩效指标排名靠前。而落后的西部及偏远地区区域创新三维度排名均靠后,虽然近几年西部地区创新政策力度很大,但创新政策的实施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比如所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产业发展、技术转化平台支撑等因素的制约,创新效果不突出。

第三,山西省区域创新整体处于下游位置,创新基础是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绩效水平的有力支撑,近几年山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前期创新起步晚,创新基础薄弱,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数量少,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不多,难以吸引高技术人才来晋发展。

4.2 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加之山西省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改革试验区,针对山西省在区域创新中的不足,建议从创新人才投入、创新平台、创新基础等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研发实力。对接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支撑计划,全面推行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创新评审式、目录式、举荐式、合作式等引进方式,大力引进遴选一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组建山西省人才服务联盟,落实高精尖人才的待遇和生活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第二,做好全省统筹规划,积极出台各类创新政策,构建结构合理、机制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同时,积极发挥双创平台支撑作用,全力构建以转型综改示范区为主动力,以特色小镇、众创空间为支撑的创新发展平台体系。

第三,夯实创新基础,积极完善产学研配套服务。一方面,政府引导激励高技术企业参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合作开发等环节。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营,合理分配利益,提升企业参与产学研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制定各类创新政策,如设立创新研发基金、建立风险赔付机制等有效措施,降低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风险及成本。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下的创新服务平台需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全方位服务企业、高校等创新组织,可极大地促进创新要素的快速流动。

猜你喜欢

高技术山西省指标体系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