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EFL 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2021-04-29李坤劼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办学思政评价

李坤劼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国家发展赋予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师的时代使命。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进一步明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和性质,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双重需求[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了中国教育与世界深度共融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3]。 截至2021 年,我国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 306 个[4]。 然而,在引入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的同时, 合作办学专业中的学生难免会受到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理念等方面带来的冲击。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的课程思政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也与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息息相关[5]。因此,在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同时,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本文试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以郑州西亚斯学院教学改革为例, 探讨EFL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英语作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改革的方法和路径,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相融共进,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EFL 课程思政设计基础分析

1.1 EFL 课程设置及教材分析

EFL 课程是郑州西亚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的通识必修课, 课程教学时间设置为两年,每周8 个学时,覆盖专业广、开课周期长,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课程采取小班制授课,每班不超过25 名学生,教师可以和学生建立更密切的情感联系,更容易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从而能够为课程思政提供充分的师生交流基础。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EFL 课程采用外国原版教材《Pathways》,为学习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语言学习素材。该教材包括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气候、环保、商业、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近30 个不同的主题,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多元的学习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主题的探讨,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该课程教学中。这样做,不仅能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

1.2 EFL 课程教学学情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由外籍教师教授,采用的是英语原版专业教材,这可能会在无形中让学生更多地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喜欢探索新知,能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且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弱, 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强,缺乏用英语深入交流复杂问题和学术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缺乏国家主人翁意识,对国家发展关注不够,使命感不强。 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虽然非常关心国家发展,对重大时事和社会问题也颇感兴趣,但认识片面,易形成偏激观点。通过课程思政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希望思政教育能够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实例阐发,而非机械性地灌输。

2 EFL 课程思政设计

2.1 EFL 课程思政设计目标

EFL 课程教学既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又传播文化和价值观,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 其课程思政设计的目标定位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三者融合起来, 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感的题材和内容, 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EFL 课程思政设计原则

《纲要》指出,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思政教育[1]。 在设计课程思政目标时,要考虑教学的目的性和规律性, 使教学既服务于学科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不能为强调课程思政内容而将其强加给学生,忽略教学本身的目的和规律[7]。 所以,在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除原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还要有机结合单元主题,增加具体的思政教育目标要求(如表1 所示)。

2.3 课程思政材料的遴选

为更好地融合课程思政元素,EFL 课程团队教师遴选了丰富的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音频、文本等教学资源。 例如:在以“建筑”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中,选择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英文视频,学生在学习如何描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 也能够感悟中国传统的美学设计和工匠精神, 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第十单元选择了介绍“蚂蚁森林”项目的英语视频和文章, 该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引发了学生极大的讨论兴趣。所选材料的语言难度适中,保证了学生的语言输入,也引发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思考。

表1 EFL 课程单元教学目标示例Tab.1 Unit teaching objective example of EFL course

2.4 课程思政方法改革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EFL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流程如图1 所示。线上教学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线上输出练习, 线下教学为课堂面授。

图1 EFL 课程教学流程——以第十单元为例Fig.1 EFL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of Unit 10

2.4.1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班级学生分可为3~4 人的学习小组,学生课前根据在线学习材料和“自主学习脚手架”(如图2 所示),有针对性地完成线上合作学习任务,理解单元重点、难点,为课中学习做好准备。以第七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自然灾害, 线上教学视频是一则报道北斗导航系统精准预测洪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及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例的英文新闻。 该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北斗系统在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加深了对单元思政教育主题的理解。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全面客观地表达观点、讨论问题。课前自学也有助于部分英语程度较弱的学生做好充分的语言准备, 使他们更有信心参加课堂讨论活动。

图2 “自主学习脚手架”示例Fig.2 Self-learning scaffolding

2.4.2 课中展演与讲评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应用课前学到的语言和背景知识,完成小组展示、辩论、采访等形式的学习任务。 教师作为课堂主导, 时刻关注学生表现,灵活调控教学活动,适时点明思政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以第十单元为例,在讨论植树造林这一话题时,教师适时引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学生的课堂讨论从个人生活过渡到社会发展,引导学生理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理念[8]。

2.4.3 课后语言输出实践

语言输出不仅驱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9],也是对语言输入的检测。本课程每单元都以写作任务结束,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将成果提交到在线学习平台并进行分组互评, 最终由教师完成作文总评并给予反馈。 写作任务的题目结合了单元主题和课程思政目标, 在考查学生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同时, 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课程思政目标的完成度。 例如,第七单元写作题目是“Discuss how BDS can benefit your daily life”(论北斗导航系统对日常生活的益处), 第八单元的写作题目为“Compare two structures in the campus and discuss why our school has various building styles”(比较校园里的两个建筑,并论述校园建筑物风格各异的意义)。

2.5 以评促学的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反馈,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10]。形成性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能力为核心,设计了多元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率和效果,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11]。 EFL 课程评分标准如表2 所示。

表2 EFL 课程评分标准Tab.2 EFL course grading criteria

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单元学习自我评价表”[12](如表3 所示,以下简称“评价表”)。 评价表的应用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 学生可在课前通过评价表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项目,课中按照推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步骤完成学习任务,课后依据评价表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并反思今后如何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以取得更大的进步。评价表也可由教师回收,并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 在此过程中, 学生主动监测自己的学习,对自身学习的掌控能力不断加强,自律性和自信心也不断提高。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评价结果是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依据, 通过分析学生的自评结果,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思政素养提升方面的困难和成就,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13];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何种帮助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改善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评价表中的“素养提升”指标,其内容由单元思政主题和思政目标决定, 是对每个单元思政主题的凝练和升华, 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增强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

3 结语

课程思政要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可供参考的标准和成熟的模式并不多。 本文从EFL 课程设计入手,采用“溶盐于水”“精准滴灌”的方式,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内容精髓,将紧贴时政的鲜活案例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材料,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把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弘扬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只是我们持续探索的一个开始。

表3 单元学习自我评价表——以第七单元为例Tab.3 Unit self-assessment of Unit 7

猜你喜欢

办学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