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置换术中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的早期和远期临床效果观察

2021-04-27郭泉

当代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假体置换术膝关节

郭泉

(湖南永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湖南 永州425000)

膝关节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发病特征为关节软骨退化与骨质增生。随病情发展,膝关节炎会从早期的单一间室转变为远期的任一间室,进而导致膝关节发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重症者甚至影响正常步行。临床对膝关节炎患者常给予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该手术可分为单髁置换(UKA)、全膝置换(TKA)、胫骨高位截骨术(HTO)3种类型[1]。但以往多次临床实践证实,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一段时间,患者病情逐步恶化,故该手术逐渐被临床淘汰[2]。单髁置换具有切口小、微疼痛、出血量少、快速恢复、费用成本低及围术期无较多并发症等优势。然而也有相关研究指出,相比全膝置换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远期疗效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3-4]。由于目前缺少统一、足够的临床证据,难以明确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的优劣。基于此,本院将对该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恢复的近期与远期疗效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研究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52~70岁,平均(61.45±3.29)岁;病程7~42个月,平均病程(24.56±4.75)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3~71岁,平均(62.23±3.34)岁;病程8~43个月,平均病程(25.58±4.76)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5]中相关诊断标准;近期内未接受过膝关节腔穿刺、注射等治疗;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痛风性、风湿类关节炎者;合并其他影响下肢活动疾病及心血管或肝肺肾等疾病者;代谢及免疫系统异常者;精神异常;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对照组行全膝置换,取患者仰卧体位,采用等量截骨,适当松解软组织恢复力线,患者髌骨处不做置换处理。对使用假体,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测量与安装,各组件均行骨水泥予以固定。研究组行单髁置换,同样取患者仰卧体位,处理其大腿根部出血状况,之后在患者的下肢位置放置支架,并将其进行固定,使得关节弯曲,然后麻醉。在患者髌旁内侧做一纵行切口,充分暴露关节,清理并治疗发病的部位,矫正畸形,然后安装假体,最后止血,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处理及随访:两组术后均加压包扎膝关节,1~2 d拔出引流管。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凝1周,给予抗生素药物1~2 d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开始由患者家属协同进行功能锻炼。全部患者术后第1、6、9个月后返院复查,给予拍摄X线片并进行相关评分。

1.4 观察指标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估两组术前、术后1、6、9个月膝关节疼痛情况,0分表示无疼痛;0~3分表示轻度疼痛,患者可接受;4~7分表示重度疼痛;8~10分表示无法忍受。②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6、9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内容包括支撑物、跛行、绞索、疼痛、运动困难、关节不稳、肿胀等多方面,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9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术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9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

3 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严重影响老年日常生活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膝关节软骨退脱变形与膝关节缘骨赘刺激关节滑膜而引发的滑膜炎症。关节囊韧带过度牵拉,易使肌肉受到损伤,且膝关节软骨中的硫酸软骨素也会逐步减少,致使关节面软骨退化,最终导致软骨内血压、组织循坏瘀滞及骨内压增加等。长期活动受阻,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膝关节的稳定性均会受到影响,且加重关节软骨损伤,以致于膝关节功能降低[7]。因此,选择单髁置换术是确保理想疗效的前提,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但早期单髁置换的假体设计并不合理,因适应证选择模糊的原因,对单髁置换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一定限制。随着假体设计的不断进展,单髁置换的相关理论取得完善,且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提供满意的疗效,假体生存率明显升高[8]。相比全膝置换,单髁置换自身的特征,如术中保留交叉韧带,能够以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本体感觉,且截骨量相对偏少,有助于患者日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治疗,并与正常膝关节生物力学更接近。单髁置换手术过程中,仅需采用小切口,无需切股四头肌与不翻髌骨,可在截骨的情况下,为重建下肢力线提供充分条件。此外,对于内翻畸形严重的患者,不宜给予过度矫正,以预防对侧间室造成的磨损。但若矫正不足,会使假体的负荷量增加,进而减少假体的寿命。临床工作中,全膝置换术后易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脑血管意外、感染、脑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者可导致病死。而单髁置换术后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故优势大于全膝置换,且相对全膝置换而言,单髁置换术适应证较狭窄,而适应证的把握则是决定手术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6、9个月,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相比全膝置换术,单髁置换术更适用于该临床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优势,并为临床疗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相同条件下,单髁置换疗效明显高于全膝置换,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假体置换术膝关节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