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脑出血患者开展路径式护理的方案及相关指标的研究

2021-04-27黄维枢欧阳惠娴吕江铁

当代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脑出血血液情况

黄维枢,欧阳惠娴,吕江铁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麻醉手术室,广东 顺德528308)

临床上患者发生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出血事件称为脑出血,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中的典型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出现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则会引发患者脑出血,因此,脑出血也被称为脑溢血[1-2]。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及生理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手术治疗患者的同时还需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3]。本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6例,分析探讨将路径式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手术室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及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6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基础组与干预组,各38例。基础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5.84±3.17)岁;按照出血部位分类:脑叶区3例,脑干区7例,小脑区12例,基底节16例。干预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5.43±2.99)岁;按照出血部位分类:脑叶区5例,脑干区9例,小脑区10例,基底节1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断治疗规范指南》[4]中关于脑出血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在相关医务人员讲解下明确治疗过程以及护理重要性后,自愿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精神家族史者;无肿瘤者;无血液疾病者。排除标准:属于创伤性脑出血者;对本研究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基础组:给予日常健康教育指导、用药护理、对症护理、日常护理等。干预组:①制定专门的临床路径护理表,由专门的路径小组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同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制定表内容。增强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随后结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以及治疗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路径表,使功能锻炼、护理程序及治疗井然有序,不断的修改总结,从而提升临床护理路径表的科学性。②当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首先由科室责任护士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医务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治疗环境等,随后对患者的背景资料以及生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发放路径护理表时,为患者详细介绍相关注意事项、配合的重要性以及护理方式等,并根据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一一解答,明确告知患者与脑出血疾病相关的知识。必要情况下,可挑选一些治疗成功案例为患者进行讲解。③手术前指导患者接受各项检查,根据患者出现的负面心理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手术顺利完成以后,全程观察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肢体活动状况等。术后1 d,护理人员增强对患者的监察,包括伤口有无出现感染情况、用药不良反应、用药情况等。术后,时刻观察引流管是否出现弯折、堵塞等情况,有无出现压疮或窒息等情况,若出现任何异常,立即上报并积极配合进行处理。④术后协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提升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适应性。饮食方面,叮嘱患者家属及患者多食易吸收、消化、富含高蛋白质类的流质性食物。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预防患者发生关节僵硬挛缩。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患者由最开始简单的单关节运动转变为较为复杂的运动,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5 min以内。⑤当患者处于治愈康复阶段时,护理人员需反复叮嘱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同时,叮嘱患者饮食禁忌以及复诊时间,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让患者在制定的时间内到院进行复查。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血小板(PLT)、清蛋白(ALB)、总蛋白(TP)以及血红蛋白(Hb)。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护理前,两组脑出血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组其他三项血液指标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基础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干预组,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且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发病极为迅猛[5-6],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在给予脑出血患者有效的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加入路径式护理干预,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随后根据医疗、护理以及管理等全方面实施开展护理措施[7]。对患者实行路径式护理干预,能确保整个护理模式的全方位性、系统性以及针对性[1,8]。当患者实行手术治疗时,联合路径式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并且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s)

?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脑出血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行护理干预后,两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组患者其他3项血液指标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基础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表明与基础护理干预效果比较,开展路径式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指标水平[10-11]。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出现脑出血患者,通过给予有效的手术治疗同时开展路径式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病情康复,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液指标值,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出血血液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特殊情况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