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结石患者治疗中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1-04-27赵新华

当代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保胆石术胆结石

赵新华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西 九江332000)

作为肝胆外科疾病之一,胆结石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损害患者身心健康[1]。尽管保守治疗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对适应证有严格限制,临床中更倾向于手术方式清除结石。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结石治疗中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但胆囊切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术后生活,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微创取石术逐渐普及[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胆结石患者治疗中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48岁,平均(40.23±5.16)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8~68岁,平均(50.14±5.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胆结石临床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证;临床资料完整,可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不能耐受治疗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前20 min,对患者行全身麻醉,于脐部下缘打约10 mm大小的孔,充入CO2,建立气腹,在小孔中置入腹腔镜,检测腹腔,明确肝与韧带的交界。在脐部上缘打大小约10 mm小孔,于胆囊底部再做一孔。于胆囊底部小孔中置入弹簧牵引钳,牵引胆囊。分离并切除胆囊,于脐部上缘小孔中取出胆囊。术后以无菌敷贴封闭切口,给予抗生素及抗感染治疗,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观察组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术前安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使用消毒酒精清洁脐部,于脐下10 mm处做一大小2~3 cm切口,注入CO2,建立气腹,找出胆囊。使用牵引线缝合胆囊底部,并使用无菌纱布填塞胆囊底部,保护胆囊周围组织。于牵引线中间部位做一切口,置入胆道镜。对于较小的结石直接使用取石器取出胆囊,对于体积较大的结石,先用活检钳搅碎结石,再行取出操作。结石取出后,使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清洗胆囊,并利用胆道镜再次检查胆囊内部,确保无遗留结石。缝合切口,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补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痛腹泻、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消化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K-S检验确定变量的分布类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逐渐改变,胆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截止2017年,我国胆结石患者的发病率达7.46%,其中,尤以胆囊结石居多[4]。在胆结石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常用胆囊切除方式清洁胆结石,但这种方式仅清除部分较为集中和体积较大的结石,无法有效清除体积较小及分散的结石,同时,该种方式对胆囊的损伤较大,手术风险高,术后患者易发生胆管发炎、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5]。

微创保胆取石术为一种微创手术,手术过程中保留胆囊,且通过胆道镜直接使用取石器夹出结石,对机体损伤较小,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术后患者也不易出现胆囊萎缩、胆囊内部组织分离、胆囊炎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可操作性强[6-7]。王巍等[8]研究表明,对胆结石患者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6%,术后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为(90.23±4.16)分,胃肠功能评分为(86.42±3.25)分,证实对胆结石患者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清除胆结石,对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明显的作用,更能符合患者的治愈期望。微创保胆取石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可显著降低手术对机体脏器及胆管周围组织的损伤,操作过程规范,降低术中大量出血风险,可保留胆囊,确保术后胆囊功能尽快恢复正常,促进早日康复[8-10]。同时,微创保胆取石术发生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消化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证明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手术安全性较高,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优化预后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聂寒秋等[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能有效清除胆结石,但微创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且术后患者康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于清除胆结石,缩短康复进程,改善预后效果明显,可在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保胆石术胆结石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什么情况下才能做保胆取石手术?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保胆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比较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合并胆囊壁间结石保胆取石术后近期疗效评价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